|
五祖禅院是五祖弘忍弘法道场所在,唐五祖弘忍在此建寺,后毁于兵燹,兴兴废废几度重建。
五祖禅院明朝时留下的旧砖 这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寺庙的钟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当钟声在寺庙周围山野水泽间回荡的时候,是一道听觉上的美景。
五祖禅院僧人做完法会鱼贯出殿 钟声意味着平安,意味着太平盛世的降临,意味着生活在有条不紊地延续着。想古往今来,河流会改道,城池会毁弃,但是遍布国土之上的大大小小佛寺,却总是毁了又建、晨钟暮鼓的声音,总是绝了又响,就像一个永远不会退让的勇士,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
有时候特别敬佩那些僧侣,他们两手空空,除了几件百纳僧衣、一口饭钵、一根锡杖,身无长物。一旦立下宏愿,心念一起,万水千山,虽千万人吾往矣。几年之中,伽蓝树起,丛林重张,野狐磷火纵横的废寺,立刻重现历史的荣光。
五祖禅院内正在举行梁皇宝忏法会 我不是宗教的追随者,但这些年来却喜欢游山逛寺,与僧众交往。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意志和信仰的无比坚定,他们胼手胝足重新建起来的佛寺,在人眼中,不是靡费无数金钱筑起来的雕梁画栋,而是他们信仰的刻度。
今年国庆节时,堂哥大毛哥反复劝说我,去安徽宿松五祖禅院看看,说是一座很好的寺庙,刚刚建起来不久,很值得去走走。在他热情的推介下,我们一行人赶往了宿松。
清晨五祖禅院僧人给天王殿内弥勒佛上油添香 宿松县城西边的佛坐岭,是五祖弘忍大师成道前曾经在此开辟道场。但是自清朝太平天国之乱后,禅钟绝响,山寺毁弃,五祖坐禅的石座,长满了野草和青苔;呢喃过佛号和烛光的石莲洞,成了蝙蝠和野鼠的巢穴,只有余下断砖残瓦上刻着的“五祖”两字,留下一点供人追记的念想。
见忍法师,原来是湖北黄梅五祖寺住持,作为享誉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他来到宿松,在山岭上目睹五祖旧迹后,发下宏愿,决心追随祖师的脚步,离开四海闻名的黄梅五祖寺,重修宿松佛坐岭五祖禅院,让冯茂家风、东山法门重新在这里光大起来。
五祖弘忍大师塑像 如今来到五祖禅院,恢弘的殿宇、庄严的道场,已经完全矗立在人的眼前。想见忍法师四年前离开五祖寺时,身边不过一条睡袋、两名弟子,一路行脚托钵,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竟能让祖庭重光,不得不让人敬佩。
看过电影《木棉袈裟》的人,都知道一千多年前五祖的故事。一个来自广东偏僻所在、貌不惊人、说话有很重口音的文盲农民,在听人念了一遍《金刚经》后,忽然心中升腾起对佛法的渴望,千里迢迢来到湖北黄梅,投身五祖门下,做了和尚。五祖为了选择禅宗法脉的继承人,吩咐寺内僧人各作一条偈语呈上来,这个文盲和尚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胜出,成了六祖,他有很多禅语至今还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比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五祖禅院山后,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这个故事在西游记中有了进一步演绎,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拜菩提祖师为师,菩提祖师朝他头上打了三下,暗示他三更时分来到祖师房内,为他专门传法。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六祖坛经》中五祖弘忍夜晚暗授衣钵给六祖的过程。
见忍法师是一个很有现代观的僧人。这座寺庙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景都是他亲自设计,寺庙的主色不是我们常见带有乡土气息的土黄色,而是沉静庄严的藏红色。巍峨的山门是一座歇山顶建筑,这道山门设计有一个很出彩的地方,那就是山门和天王殿融为一体,显得比传统牌坊式山门更加厚重雍容。山门耸立在高高的石台之上,飞檐上的走兽仙人映衬着飞云,气象非常宏伟。
见忍法师是昌明法师席下弟子,在黄梅五祖寺担任监院和住持长达20年
见忍法师是东山法门的当代传承者,同时是临济宗、曹洞宗等数支法脉的传人
十年前,见忍法师立下宏愿,终于恢复五祖禅院
见忍法师主持法会
山门后又是一座高台,高台正中镌刻着五祖弘忍的自咏诗:垂垂白发下青山,七岁归来改旧颜。人却少年松却老,是非从此落人间。一代高僧的笔墨中,渗透了对生命轮回的感悟。人有生老病死,怎么可能白发复黑、青春再来?真正让人感觉青春再临,不是肉体的还原,而是精神的重生。当一个人磨净了心中的贪嗔痴爱恶欲的垢染,心中云破天开,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估计就是得道后的“开悟”吧。
拾级而上,左右两旁对称的钟鼓楼,都是重檐长方形阁楼建筑。鼓楼和观音阁合二为一,钟楼和地藏殿合二为一,布置精巧紧凑,钟楼和鼓楼拥抱着另一座高台,上面是画彩飞丹的大雄宝殿,这是整座寺庙的中心。
五祖禅院的山门和天王殿融为一体,非常厚重庄严 “大雄”是印度梵语“摩诃毗罗”的意译,意思就是伟大的英雄,这是“释迦牟尼”的尊号,他以王子之身,抛弃娇妻幼子和无边的富贵,剃度出家,在森林中风餐露宿,在旷野中流离盘桓,最终在菩提树下悟得正觉,精勤勇猛的精神,是不世出的英雄。所以这座大殿中,就是专门供奉他的所在。两旁的文殊普贤菩萨和下面观音阁、地藏殿里的观音地藏,四大摩诃萨围绕着他,天上人间,唯其独尊。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摩诃萨,是大乘佛教中四道象征,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行动实践、观音代表慈悲、地藏代表愿力。智、行、悲、愿,也是每个佛教徒毕生追随和践行的四大人生准则。
鼓楼和观音阁合二为一 五祖禅院主要殿堂完美地继承了古代佛寺建筑的精髓,但山门和钟鼓楼建筑上,又可以看到见忍法师在设计整座寺院时候的独运匠心。让一座庄严的道场从荒岭野林中树起,也见识了他在践习智、行、悲、愿上的努力。
禅院僧舍和斋堂,并没有像传统那样分布在大雄宝殿的后面两侧,而是分布在寺院高台西侧一片茂密的毛竹林中,分别按照佛教六度法修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及“正觉、菩提”等来命名,都是吊脚楼木屋建筑,有羊肠石径彼此勾连,屋前后广种桂花,抵达当日正是桂花开放之时,行走在竹荫桂香当中,安宁和惬意油然而生。现代简洁的斋舍和庄严古典的殿堂高低成趣,互相照应,行走世间已经2500多年的佛法,依旧精神抖擞毫无疲态地拥抱现代、与时俱进。
地藏殿和钟楼也设计为一体 夜晚睡在“持戒斋”中,浩荡的山风吹着殿上的风铃,睡梦之间,觉得像万僧诵经的呢喃,又像极乐世界演畅种种法音,仔细听来,似乎有风声、宝网声、铃铎声、波扬的水声、鸟的谐鸣声、虚空的乐器声,宫商五音谐和,有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八种妙处,听了半夜,忽然长叹一声:这回真的是来对了地方!
五祖禅院清晨曙色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接近幸福。
幸福是什么滋味?不是喜不自胜、热泪盈眶,如穷人捡到了宝贝,黑暗中遇到了灯火,被突如其来的大喜乐挤得无地可容。幸福应该是一种穿越岁月的幽谷豁然开朗的感觉,云开见日,心情平静,但灵魂得到了极大的舒张。
屋檐上仙人走兽守候山寺晨昏晦朔
五祖禅院观世音菩萨像 有的人注定会比我们要更早获得幸福。那就是僧人。他们管这种幸福叫做“开悟”。
此刻,我仿佛更加理解了佛教,这种宗教在强调外形简朴的同时,却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食宿艰苦、穿简单的衣服、不杀生,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要放过。他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近于苛刻,不喝酒,不吸烟。然而正是这样苦行的环境,使得教徒们开始转而追求内心,要知道,人类的精力是无法完全被压抑的。所以,一个好的佛教徒,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丰富多彩的人。
五祖禅院的黄昏 一晚上铃铎声声声入梦,我开始觉得,像见忍和尚这样的僧人是世间多么难能可贵的人,他们发起大乘心,凭个人之力,在虎啸猿啼人烟绝迹的山林中建起伽蓝,以佛光驱散荒蛮,让千年来沉沦在迷信和愚痴中的山民,从此有了坚定的祜主。
这样的传奇,今天依然在延续。屡经磨难和劫磨的佛法,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毁坏的丛林,又一次从废墟里站立起来;鸟兽散的僧伽,重新回到寺院,敲响晨钟暮鼓;香火明灭中,释迦牟尼的法轮转动声,如同山谷间的狮子吼,唤醒了沉睡的灵魂。
五祖禅院一砖一瓦皆是见忍法师亲自设计 来源:长江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