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19年4月18日晚21:10,陈汉乡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马树林先生,在我微信上留言:张督好:刚看过你发在新浪博客上《宿松陈汉名人陈武……》的历史文献,甚感欣慰!陈汉藏龙卧虎,人杰地灵,尤为象你满满家乡情怀!退休不退色,永葆一名共产党员青春岁月!情系乡音,乡愁!我们陈汉乡乡贤文化研究会准备编辑会刊,刊名为《陈汉沟》。真诚期盼你不吝赐稿,以增刊物光彩!能否偿光?
我深知,以上文句是马会长对我的抬爱抬举、谬赞晓钟的。晓钟非龙非虎,书没读好,不会写文章,水平很低,遣词造句很臭。涂鸦些文章是出于对生我养我之山水草木之深爱,对陈汉地域古文化的爱好而矣!但马树林先生是真诚的,为感谢老马兄弟诚邀之盛情,虽还没有取得陈汉乡乡贤文化研究会会员的入场券,今方投稿一篇,因杂志刊名曰:《陈汉沟》,就奉上:《宿松陈汉沟地名考瓣》,借贵刊一角问世,请智者方家点石成金为盼!
正文
在八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国政区地图》、《安徽省政区地图》上,很容易找到宿松县陈汉沟,这是不争的实事。这是因为陈汉沟人杰地灵,古老而名盛。这里面蕴藏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陈汉,亦称陈汉山、陈汉沟。座落于大别山南缘,宿松县境内西北,县母亲河二郎河之源。广议的陈汉沟,应包括大别山在宿松县境内的东北九井沟溪水流域,中部的三溪水流域,西南的长溪溪水流域。广二十五公里,柔十三公里,总面积近三百平方公里。是皖鄂两省,蕲、黄、太、宿四县的结合部,古之谓楚尾吴头之交。北通商洛,南接衡庐,下居江东,以连苏浙,上通三楚直控荆襄,自古就是军家必争之地,具有光荣的历史。境内层峦叠嶂,千山起伏,万壑纵横,溪流密布,山水回环,林深路隘,九曲迂环,苍松翠竹,风光秀丽。
古陈汉沟,中心位置在三溪汇水处陈镇集镇,是大别山南麓农副产品集散地。北达蕲、黄、英、霍,二郎河起点广河州水码头,南通竹木簰筏直往江湖。集镇横直两长街,青石铺面,古朴典雅,商号店铺,货物齐全,琳瑯满目,目不暇接,车水马龙,商贾如云。还是历朝政治,文化中心,地方政权机构所在地。元代为西乡治所,明代为为让清上乡治,清代为西乡治,民国为西三区、西四区治所,新中 国为陈汉区治。史料充分显示,早在春秋战国时间,这里就是吴楚争兵夺地的主战场。三国.陈武将军从这里聘驰千里,保卫江淮作东吴屏障;元末,陈汉亲率宿松之四十八寨兵马归附明;总辖淮舒张仲四奉命从江西率部平叛至此,后因与元权贵不合隐居西源九井沟山中,殁葬于此;明初,朱元璋遣大将石良,从这里上马,(上马石古迹存白鹤冲)挥师西上,直捣湘、鄂,奠定了兴中大业……繁此种种。
然而,这样一块人杰地灵,富有神情色彩的风水宝地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
我,出生在陈汉沟古镇上,因服务桑梓,忝供斯役,几十年工作中,得以共襄之盛举,出于爱好地域古文化之嗜好,现据收集的资料,对陈汉沟地名从三个方面考辨之:
一.宿松县陈武村现存《义门陈氏宗谱》记载:
姓氏宗谱是对国史、方志的补充,是人类历史三大支柱之一。陈氏宗谱显示:“……陈汉,1306年一1401年,名英,字如山,号华甫,邑西乡陈武村(陈屋村,现并入钓鱼台村)人氏……,汉生来聪颖灵敏,体健刚正。时社会动荡不安,率众结寨,保境安民,汉被推为众寨之首,明朝建国前夕,汉率所属四十八寨附明,初授奉议大夫,授命镇抚川陕,屡立战功。致仕归故里,殁葬架子山寨下(陈镇)上锡地铜鼓坡虎形山,其名号录入川陕名宦祠,受川陕官民尊之和崇拜。”
(陈武村:即陈汉山。《道光.宿松县志》卷二十七.艺文志三)
从《义门陈氏宗谱》得知:陈汉是陈武村人氏,陈武村在陈汉山,陈汉于此结寨为首,后率所属四十八寨附明,明对陈汉有诰敕。
二.地方志文献史料记载
再看地方志系列史料编刊记叙
1.陈汉山:山在县北八十里,县河水出焉。路通蕲、黄、太、英、霍,其地险固。相传元末有陈汉者结寨于此。(《一统志》、《方與记要》)官方志书告诉人们:县北八十里有陈汉山,县河水之源,这就锁定此陈汉山就是陈武村的陈汉山。陈汉在陈汉山结了寨子。
2.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陈汉聚众扎营磊堡驻寨(《宿松县志.90版》19页),元顺帝末年(公元1341年),将领陈汉率所属四十八寨归明,被封为南京大都督断事,授庸田令,赐采地一片,名陈汉,亦陈汉山(陈汉沟)(《宿松地名志》9页)。官方志书记载了:……率所属四十八寨附明,被封……授庸……,赐采地一片,名陈汉,亦陈汉山,提出了:因人而地名。
3.看明朝朱皇帝的诰敇
(图片一)诰封陈汉 封陈汉敇 洪武元年四月。
制曰:庸田之官所以司庶土、兴水利、成丰穰、广储蓄,职亦重矣,宜选老练明达之才,以居此任。前大都督断事官(前应有诰封:赐采地一片,名之。)陈汉传家有治粟之能,居任著奉公之效。昔者屯营集众,保境安民,识主知机,归于王国。当理西枢之事,已闻狱讼之平。爰擢大农之属员,以佐国家之经费。兹颁新綍,用示宠嘉。尔当展其才能,勤其心志,俾仓廪实,府库充、国富兵强、协毗景运。可封奉议大一大、庸田署令,陈汉准此。
(图片二)赞封陈汉 赞陈汉诰敕:
制曰:尝考汉之说天河也,瀚漫也,汪洋也,银河也。朕之臣以之而名,岂不大哉?尝闻昔逢元季,豪雄角逐,汉独能倡义旅以保生灵。当保之时则与雄者战,当战之际迎锋横矛,恢恢然,赳赳然旗张鼓噪,孰敢当前?斯雄也,斯勇也,岂不与汉之汪洋、瀚漫相应乎?以此观之,名以汉称岂徒然哉?一封诰告诉人们:确立了陈汉其人身份,职位,能为。前诘说明,还有一诰封:大都督断事,赐采地一片,各之。
二封诰,对陈汉的赋赞。
以上选方志内容,竭实:陈汉真人真事,毫无虚构,官方志书显示:陈汉沟地以人名!
三.民间传说结果一致
三十多年前,我就任钓鱼台辅导学校校长,因工作之便,出入各地进行民间采访机会多多,深入民间,尤其是陈屋村,上至百岁老,下至少儿牧童,都是采访对象。老人夏夜,老树下纳凉,很喜欢讲“隔话”(方言:古代民间传说),关于陈汉的传说,规纳起来,也就是:洪武元年,先人陈汉,授封明都南京大都督断事官,擢升朝中谏议大二人,署庸田令,佐理田赋。他忠于职守,勒政廉政,赋税丰盈,且帐目分明,深得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厚爱。因陈汉其功高德昭,太祖亲迎入阁拜相,并封六房夫人为诰命夫人,恩准封地袭爵,赐地以人名,与国同永,并将事迹载入明史,通志。所封领地改称人名。陈汉生于斯,殁于斯,葬于斯。
四.奉议大夫,庸田令陈汉墓,在本山。元末,汉率众保聚于此。名陈汉山。(《道光.宿松县志》再版112页)
(图片三)名陈汉山 综上三个方面所述,宿松陈汉沟地名,因人名陈汉而得地名陈汉,陈汉沟,陈汉山因此而来。
宿松县陈汉乡张晓钟 2019年4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