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先生,我把你点豆的句子,和段落重新编排了一下。 把原“今以复修族谱之事付之,汝能成吾志,亦可谓善继述,为孝顺之子孙,” 改成“今以复修族谱之事付之汝。能成吾志,亦可谓善。继述,为孝顺之子孙。” 某事付汝,意思是把某事交给你做。成我志谓善;继述为孝。这里继述做继承解。 《重修族谱序》 淳之先世,居于饶。 饶之有石氏由:宋开国功臣守信孙曰中吉,尝任饶州左史。宦老,遂留于饶之乐平。距邑六七里金山乡卜地家焉。 传五世至评事公。逢时,赘于静里之穆氏。 厥,穆氏寖衰,石氏寖盛。穆废石承其业。 原有池一区,尝种白菱,一夕菱偶化为紫,人皆以为应石氏当兴之祥。乃更号其里曰菱田,实为菱田之始祖。 又五世至高祖万一公,宋末渡淮至太湖棠梨畈。悦其山水之胜,拓址筑室。生曾祖南山居士。(尝与黄氏,讼至东平。祷于其神,有感。潜舁神像而还,捐棠梨之址,立祠祀之。即今景祐之祠是也。) 后迁居宿松荆桥,生祖考松顔府君(兄弟九人)。 元至正辛卯,松顔尝遣正言、启明等回菱田扫墓。参考族谱。 还,宗侄辉山,典史英三杰翁赠别——以诗。 壬辰,红巾扰攘,干戈蜂起。石氏历代谱牒,叠遭兵燹,幸得存者十之一耳。 先考乐槃处士尝欲复修,惜不得菱田世系之详,有志未就。 正统戊辰秋八月,易箦之际,遗嘱淳曰: “人之死生,昼夜之常理。吾今保全而归,得免毁伤,无愧于心。所恨者族谱未修耳。 尝叹吾先考松顔府君,生逢元末,以武功起家。自前辛丑率兵归顺太祖高皇帝,授以统兵元帅,参侍大军,东征西讨,未尝妄杀,荷国厚恩,钦锡诰命,世受爵禄,传之无穷,可谓荣显。 每见与吾考同时武功起者,子孙身家不能保,或至覆绝。 今吾宗族繁盛,子孙众多,簪缨相继,良由先世积累善行,致斯庆泽流于后。特恐将来五服亲尽,未免亲疏攸分,忘失本源,而罔知世系。 汝淳颇读书,必知尊祖敬宗,今以复修族谱之事付之汝。能成吾志,亦可谓善。继述,为孝顺之子孙。 吾瞑目无遗憾。余无所嘱。” 自受先考遗嘱以来,昼夜皇皇,不安寝食。常恐怠而不修,修而不慎,有负先灵,而愧厥祖。 兹具书菱田宗族,求附石氏宗谱世系之详。 甲戌冬,菱田宗人兰偶持谱图而至,备详参考,本宗渡淮支派绳绳不紊,若合符节。 淳窃叹千百余年,宗祖支派散而复合,实天所相,事非偶然也。 由是不揣庸陋,谨遵遗命,沂流寻源,循末求本,仍仿欧苏之法,因时损益,编次成谱。 乃奉书匝敦请古熙陈子毂校正之。以贻后嗣世代相传。 一览斯籍,先后经纬,瞭然在目。则知源之所自矣。 自兹以往,百世之远亦可知也。 凡为石氏子孙宜宝藏之!故书此,以叙其意云。
(明天顺丁丑五世裔孙 淳撰) 白话解读如下。 《石淳谱序》 序说,饶州石姓是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的孙子,名叫中吉,曾经任饶州左史官,老来留在饶洲乐平县,距县城六七里的一个地方叫金山乡,在那里过了五代, 第五代有个人,叫评事公。遇到了好时运。入赘到静里穆姓家,那家附近有个种菱角的池子,池中原种白花菱,这入赘者却改种兰花菱。静里地名后来改为菱田。评事公就是菱田始祖。 菱田第五世,辈分中有个人就是万一公。南宋末,去了太湖棠梨畈定居。 万一公生南山居士,后迁居宿松荆桥。 南山居士生松颜府君兄弟九人。 元至正辛卯,(1351年)松颜公派正言、启明等回菱田扫墓,参考族谱。 关于参考族谱,菱田宗侄辈——石辉山,典史——石英三(石杰翁)赠送了《派辈诗》。 第二年壬辰(1352年),遭红巾军乱。连菱田的石氏历代谱牒,也毁坏了。幸得存者十之一耳。 先考乐盘处士尝欲复修,惜不得菱田世系之详,有志未就。 一直没有创石谱,这里跳过不必细说。 历时跨越,从元朝至正辛卯,到明英宗朱祁镇第一次坐朝第十三年的正统戊辰秋八月,(1351-1448年秋八月), (那时,友古公的父亲乐槃公,瘫在门板上,有遗言,要求石淳著谱,完成这个遗愿。) 乐槃说:“自从1361年辛丑,松颜公率兵归顺太祖高皇帝,钦锡诰命,得到了这屯田于凤阳洪塘湖的皇恩,世袭屯田。可谓荣显。他东征西讨,未尝妄杀。这才有我族繁盛,子孙众多,簪缨相继, 而其他原来与松颜一样抗击红巾军的,子孙命都不保,有的人都绝后了。 全赖先世,积累善行,致斯庆泽流于后。 唯恐将来五服亲尽,未免亲疏攸分,忘失本源,罔知世系。今以复修族谱之事付之汝。能完成我的遗愿,可谓善。继承,可谓孝顺之子孙。我就没有遗憾地闭眼了。” 从我接受了父亲遗嘱托付,六七年长的时间,我一直发愁,怕说我懒不著谱,怕著谱不慎重对不起列祖。 我就给菱田宗族写信,求附石氏宗谱世系之详。 1454年冬月,菱田来人了,他叫石兰偶,同时,他还带来了菱田谱图,可谓详细得很。 参考本宗渡淮支派,绳绳不紊,若合符节。 于是我不考虑自己平庸浅陋。 谨遵遗命,沂流寻源,循末求本,仍仿欧苏之法,因时损益,编次成谱。 敦请古熙陈子毂校正。 以贻后嗣。世代相传。 自这以后,虽百世也可知源之所自。 一览斯籍,经纬瞭然在目。 凡为石氏子孙宜宝藏之! 故书此以叙其意云。 明天顺丁丑(1457年) 五世石淳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