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石谱之《参谱赠别》 参谱赠别 诗礼传家二百年,舒饶尚喜子孙贤。远参旧谱来千里,敬扫先茔慰九泉。 送别满斟桑落酒,催归急棹楚江船。过庭犹道江南好,乔木连荫正蔚然。 (参考石老师的十六篇《石氏族谱》得知作者:乐平典史——石英山作于1351年清明。) 清明是推测的,见——元至正辛卯,松顔尝遣正言、启明等回菱田扫墓。参考族谱。 还,宗侄辉山,典史英三杰翁赠别——以诗。 显然,这首诗,是讲1351年菱田人,宗侄辉山,典史英三杰写给正言、启明两个人的。 此地不一定,百分之百证明石良是宿石谱第一修。 从这篇赠别诗句里,倒是可以排除一个始祖是谁的命题。 诗中说, 这个文明的传家,历史已经两百年了,不管是淮南西路的舒州宿松县,还是江南东路的饶州府乐平县,都喜欢子孙贤德。为参看老谱远道而来,为祭奠祖先远道而来。在桑落洲把酒送别,你要着急回去,赶紧划船渡过长江。长辈教训也说“江南好哇”,家乡这棵大树正在繁荣昌盛。 这个诗词有一个措词不当。舒州改成安庆府,已经多时不用舒州了。就好比解放后讲京城,不叫北平而叫北京,是一样道理。 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舒州改成安庆府,州改府,加强了对敌的军事防务。红巾军韩林儿在安徽亳州称帝大宋,年号龙凤,一度把安庆府改为宁江府,龙凤八年(1362)宁江府更名安庆府;鄱阳府更名饶州府。自此一直叫安庆府,不再是舒州了。 所以乐平县委秘书石英三说“舒饶尚喜子孙贤”。既不能表示石宗兴是宋理宗嘉熙二年以前到舒州的,也不能说1351年宿松 属于舒州。所以这个措词是错误的。
“过庭”一词是有典故的。 (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 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 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用现代文可能理解成这样: 有一天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孔鲤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走过去。 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 “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 “是”,“退而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 “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是”,“退而学礼。” 所以 诗中并不能理解为,通过乐平县尉秘书石英三,说出正言、启明对江南的留恋。 而是石英三说,“祖宗教训——说江南好。如今江南正是兴旺时期”。诗中有叮嘱回迁乐平的意思。 1351年石良公松颜才32岁,祖孙在宿松最多不过四代人而已,宿松有什么情况?值得乐平县委秘书石英三如此一说呢?为难解之其一也。 其二,难道为修谱而来问辈序,没有得到辈序,而只是得到了一首诗吗?
也许有人说,你怎么能说石英山是县委秘书呢?请先生翻开《大清会典·卷五》详校检讨官刘炘。编修程嘉谟。关于官吏的记载,典史,从元朝设置,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不入品阶,即"未入流"。原本职责是"典文仪出纳"。明朝清朝沿用典史。典史属于知县雇佣的,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月俸,每月三担米。清朝时典史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果那个县副县长由秘书代替,必须由皇帝签批为朝廷命官,那时才有品。 典史没有品,没有花翎,更没有顶珠。年俸31两5钱2银子。清朝对他年终奖也不少,有养廉银80两。老百姓喊他“司爷”。 所以在1351年还不是叫“司爷”的时候。只可能是县委办公室秘书。 ———————— 再来说说“诗礼传家二百年”。 诗词里的数据是模糊概念,指的是一两百年之间。或者说两百多年间。绝对不是三百七十多年。 到底是哪个年月起,乐平金山乡有石姓始祖呢? 只因诗词出自1351年,也就是从1351年,“诗礼传家二百年”,就是从1151年传家,1151年是南宋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宋高宗一共两个年号,建炎四年,绍兴三十二年,绍兴年号是高宗南渡产生的。而这里是绍兴二十一年。 书中暗表,乐平石始祖到石宗兴一共才九代。充其量。乐平石姓始祖,是随高宗南渡从北方来到乐平的。 依据是:“传五世至评事公。逢时,赘于静里之穆氏” 。“又五世至高祖万一公,宋末渡淮至太湖棠梨畈” 。 见《石淳公谱序》。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石守信年月,就知道了,乐平金山乡石姓始祖,不是石守信的孙子。 想当年——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三年到了乾德三年,公元963年,开国功臣杯酒释兵权。为给点好处,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把昭庆公主嫁给开国功臣王审琦之子王承衍。开宝五年,赵匡胤把延庆公主,许配给石守信的次子石保吉。 石守信大儿子生的儿子更早些,为便于计算,暂且不说更早的。 从开宝五年永庆公主算起,就该开始有石守信的孙子。 这个解释没有异议吧?好! 从公元972年到公元1151年,已经有179年, 就是说,如果乐平金山乡的石姓始祖,在179岁的时候,退休选择了乐平金山乡定居起来。这就相当有意思了。 而从1151,到1351年,两百年间,已经历十二代,见到石良公松颜。松颜已经32岁了。 则起先的“诗礼传家二百年”不止二百年。有二百多年。但一定不包括三百年,更不包括379年。
平均算三十年一代。 如果从公元972年到公元1151年,依次计算,石守信的孙子179岁退休也有子孙六代了吧。 抛开他先前的六代不管, 从始祖一个179岁的人,重新在乐平金山乡再繁衍了九代。就不靠谱了。 所以,从谱序推知——即乐平金山乡石姓始祖石中吉,不会是石守信的孙子。石中吉祖籍,必然另有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