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安徽宿松网点在当地小有名气,因为它总是出现在当地各类媒体报道中,网点员工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乡间地头与抗洪一线。 网点负责人张飞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突出先进个人/十佳快递员/优秀公益人士/抗洪抢险优秀个人……7年间,他带领网点参与多项公益活动,看似“不务正业”,却将主业——快递,做到了当地市场占有率第一。 网点老板热心公益,带领80%的员工共同参与2012年下半年,宿松网点连续亏损2年后,终于迎来了月平均盈利5000元。张飞明白,这意味着网点终于度过了黎明前的至暗时刻,迎来了曙光。
2013年4月,宿松网点有了资金积累,更换了200平米的新场地,新增1辆运输车,拥有3辆派送三轮车和10名员工,网点的发展步入了正轨。当地公益协会得知网点发展情况后,主动上门找到张飞,说服他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一开始,我不明白公益是做什么,给公益机构出钱我肯定是不愿意的。他们告诉我,不会收一分钱,只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买物资带过去,这也是做公益的一种方式。”张飞乐于接受这种形式。
当年,张飞加入了公益协会。网点每年多次对宿松县贫困山区贫困户、失学儿童、五保户、残疾人捐赠现金及物资。宿松县共有23个镇,210余个村,这些年来,张飞带着员工走过每个乡村。截至2018年年底,张飞和网点员工公益捐赠金额达10万元以上。
2016年宿松发生特大洪灾,网点提供车队,为政府和企业免费运送救灾物资。此外,张飞还带领网点员工上抗洪一线,帮助武警官兵装沙袋、扛沙包。
每年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张飞都会带上慰问品到宿松县万元村敬老院看望老人,并为各乡镇、村庄的孤寡老人送去米、油、肉等生活物资,七年从未间断。 目前,宿松网点共有200余名员工,80%的员工都参与过公益活动。
发大水,他们自发组织抗洪抢险; 大雪天,他们组织铲雪; 炎炎夏日,他们义务送水和西瓜给环卫工人……
在张飞的感染和带动下,宿松网点团队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爱心团队。 扶贫助农,产业致富,是网点未来的公益方向七年中,张飞的行为不仅感染了员工,也感染了不少客户。
“今年4月,网点童装电商客户看到我们做公益,主动要求参与。我告诉他,你们可以给贫困学生捐助衣物,后来他们果真捐助了8000多块钱的羽绒服给贫困儿童。”宿松网点一些合作伙伴也陆续加入到公益活动中,他们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主动捐款捐物累计已破百万,不断壮大宿松民间公益力量。 今年,张飞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他想到的是产业助农。6月1日儿童节这一天,张飞第三次接待某科技企业负责人,他们来到宿松最偏远落后的乡镇村庄实地考察。 依托中通快递现有网络,助农运输延伸至田间地头,通过23个乡镇,中通分点运输助力,同时借助科技平台,发展村村驿站模式,让偏远农村农民手中 “不值钱”的农副产品,走出农村变成“香饽饽”。这是张飞心中的愿景,也是他对网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 利社会、利他,才能最终实现利己宿松网点始终坚持“利社会利他利己”的发展路径。张飞说,他从未将公益当做广告,但公益确确实实给网点带来了远超于广告的效应。
九年的发展,网点现日均进出港件10000票,拥有操作场地、生活区共计1万多平米,为当地提供了2OO余个就业岗位,当地市场占有率达35%。 2010年,张飞接手网点起,便率先开启了县城快递“门到门”服务,在同行竞争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赢得了客户口碑,及时抢占当地市场,迫使同行纷纷效仿,间接提升了当地快递的整体服务质量。
为给员工创造舒心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网点仍然租用了一块带有办公区、宿舍、员工食堂的场地,年租金达25万。“员工生活无后顾之忧,心才安定,工作也会更加积极。”对于员工们来说,之所以愿意留下来,是因为热衷公益事业的网点必定有责任心、有担当。宿松网点常年员工流失率低,其中60%以上都是工作超5年的老员工。 2017年,张飞因热心公益被选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副会长,论坛曾间接帮助网点开拓市场,建立品牌形象。网点公益事迹被广泛发布于论坛上,不少客户慕名前来寻求合作。 当地快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网点近一半的客户却表示不以价格高低作为合作的前提,且愿意支持并与中通保持长久合作关系,这让张飞很感动。 从事快递前,张飞是一名辅警,“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他牢记的使命。从事快递后,他觉得快递是民生服务,自己仍然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借助中通平台与资源,我们愿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张飞说。(来源:中通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