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列青山,环抱着一汪碧水;一声声乡音,唱出了盛世欢歌。青山碧水的自然风光、干净整洁的街衢小巷、错落有致的村落洋房、淳朴清新的乡风民风。到过陈汉的人,无不赞叹这里的山乡巨变,大家说:“最美小城”名不虚传。 “火山“变身“金山” 芭茅遍山,浪费山地,又易引起火灾,陈汉乡境内芭茅山面积广阔,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深山区的广福村就一年烧过三四次。遍布大山的芭茅草,没有经济效益,而且固土能力差,一到冬季,成了干群防火的一大心头隐患。 2017年以来,陈汉乡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紧紧围绕“生态立乡”战略,以消除芭茅山为主攻对象,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让荒芜的芭茅山变成经济效益高的绿色“金山”。 广福村流转林地1200亩,涉及1000多户。2017年和2018年两年时间就将芭茅山全部消除。村里与省级龙头企业龙成集团签约种植油茶和香榧,目前油茶种植面积达到800亩,香榧400亩,持续造林、抚育,发展特色产业。 贫困户郑水保每年在基地务工收入就超过一万元,和他一样的贫困户有50多个,通过山场流转分红和务工,顺利脱贫。 如今的芭茅山,满目苍翠。乌珠尖等一座座山峦又开始吞云吐绿,连绵不绝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希望。 “通过流转乡境内存在森林火灾隐患的3万多亩芭茅山,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减轻了防火压力,还切实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三年来,产业园共发放当地老百姓劳务工资800多万元。”陈汉乡干部邓成卫说。 文化润泽乡风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陈汉在坚持依法治乡、产业兴乡的基础上,尤其突出文化立乡,用根植农村的乡贤文化和潜移默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乡脱贫攻坚和新时期各项事业发展进步。 陈汉乡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去年11月26日,邀请《情暖山乡》的演出团队走进钓鱼台村,为扶贫工作一线干部和当地群众开展慰问演出,鼓舞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着力打造文艺扶贫样板点,广泛深入开展各项扶贫文化活动,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已经成为常态。 今年4月26日,陈汉乡举办“讴歌劳动者•启航新时期”主题文艺演出,突出脱贫攻坚和赞美劳动者这个主题,吸引了两省三县八乡镇的有关单位参加演出,突破行政地域界限,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这次文化活动通过讴歌劳动者,弘扬正能量,激发各阶层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群众,更加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热情,继续发扬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乡文化站工作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情系芭茅山》意蕴悠长,以当地一些“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为原型,生动展现近年来该乡立足实际,发动广大劳动群众消灭巴茅山、建设万亩产业示范园、打造金山银山的发展举措。 “我们文化志愿服务队今年排练了文艺扶贫节目9个,已经在全乡各村组开展惠民演出总计23次,并外出交流演出8次,为2万多名观众进行现场义演,获得良好反响。”乡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何百流说。 陈汉乡是一个集库区、老区与山区于一体的全县最大的贫困乡,历史矛盾积聚、村情民情复杂、各种上访不断、群众体性事件多发,一度是省、市、县高度关注的综治信访维稳重点乡。 如今,上访的少了,闹事的少了,快乐多了起来,幸福聚了过来。 “借助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摒弃了等、靠、要思想,放弃了好逸恶劳的习惯,不再无所事事甚至闹事、纠缠,村风民风出现根本的好转。”白鹤村党支部书记朱学农说。 以前的白鹤村,矛盾突出、纠纷不断,村干部上班就是疲于调解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很多难缠的村民都变了。 吴悟梅,在白鹤村是一个“文化名人”。她一直喜好拉二胡、吹笛子、写诗歌,带几个村民在家跳广场舞健身。如今她有了一个新身份,就是任白鹤村花棍队队长。花棍队已发展到近30人,涉及近10个村民组。晴好天气,队员们傍晚就会在广场上耍花棍、跳广场舞,生活越过越有味了。 去年腊月,白鹤村花棍队还应邀参加了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2018年新春联欢会,表演了打莲厢《新春曲》、黄梅戏《对花》、大合唱《直奔小康把梦圆》三个节目。几个队员是第一次进省城,第一次上大舞台。 白鹤村坚持在“种”文化上下功夫,组织开展“家乡美”主题征文和绘画比赛,引导白鹤村小学的学生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实施精准扶贫后家乡发生的喜人变化,立志努力学习,把白鹤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今年2月,该村组织8名贫困户学生到合肥,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名人馆等地,扩宽孩子们的视野。7月13日,又组织9名贫困学生到合肥参加“人文-科技之旅”夏令营研学活动,培育孩子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文化扶贫工作有序推进,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富足。 “我们突出‘抓少数,凝人心’,通过系列文化扶贫活动,团结了妇女背后的丈夫、学生背后的家庭和村里的乡土文人,逐步凝聚起白鹤的人心,提振了脱贫攻坚‘精气神’。”村里帮扶干部孙明说,“我们在文化扶贫精神扶贫上持续发力,促进传统文化扎根乡土,持续传递向上向善的新风正气,村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产业形成富业 “发展才是硬道理”。最近几年,山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不断补齐,通过扩建和加宽农村道路、新建便民文化广场、改造农村危房旧房,乡村落后面貌开始得到根本改变。 库南村地处钓鱼台水库南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库南村优势明显。 如今在库南,建起了全县第一家娃娃鱼养殖基地;全县第一家竹鼠养殖合作社。 朱风全2017年开始建池养殖娃娃鱼,当年养殖了253尾, 2018年超过400尾,一斤鱼能挣100元以上,村里通过大户带小户、党员带群众大力推动发展这个产业,目前已有50多户加盟,前景看好。 村支两委在2019年又促成明际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进行竹鼠的繁殖,一期打算引进300对。 库南村得天独厚的小环境适宜种植毛竹,生态竹园养鸡也就成为另一个致富产业。 村民朱保林就在竹园里养鸡,现在他的庄园有成鸡1000多只,鸡仔5000多只,据市场分析,一只鸡能获利10元以上。 像朱保林一样的大户,村里有七户人家,而且成立了五家专业合作社。 在陈汉乡,各村都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并开始形成产业链条,一个个产业已经成为村民的富业。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后,我们将围绕全面建设高品质幸福陈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群众满意作为落脚点,补齐民生短板,提高幸福标配,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陈汉乡党委书记朱建纲说。 (司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