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壮志为正义 长铺镇中心小学 黎泽斌
“身穿黑法袍,手握金法槌;天平永公正,律法闪光辉……”这是一首描写法官的儿歌,它唱出了法官的神秘、神圣与威严。 他,双目炯炯有神,笑容亲切和善,神情温和恬淡。乍一看,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谁曾料到,他竟是宿松县法院乃至安庆市司法界赫赫有名的法官。 润物无声,全心为民 1992年,出生于贫寒家庭的凌劲松从安徽大学法律系毕业,先后在宿松县九姑人民法庭、佐坝人民法庭、许岭人民法庭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副庭长、庭长等职。2018年7月,凌劲松调任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兼任诉讼服务中心主任。 “在九姑法庭、佐坝法庭那会儿,都是自己骑摩托车上下班,周一到周五吃住在法庭,周末才回一趟家。”问到扎根基层的那段时光,凌劲松并不觉得苦。“经常要与同事们一起下乡走访调查,做好庭前释法、诉前调解和矛盾化解等工作,我们累并快乐着。” 在佐坝法庭任庭长时,辖区村民王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拘役5个月。服刑期满后,王某以判决错误为由,多次提出申诉,均被驳回。王某不能正确理解,执拗地不断上访。凌劲松为了彻底解除王某心中疙瘩,三番五次来到王某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唠家常,说道理,讲法律,举案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某被他的真诚感动,在熟知法律知识后,认识到了自己的偏激,从此息诉息访。 诉讼服务中心是一个与各类当事人接触的前沿阵地,也是展示法院及法官形象的窗口,法官的任何一言一行都会在群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凌劲松高度重视中心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强调对待来访群众要做到热心、耐心、细心,维护法院良好形象。每天上班后,他都要到大厅服务窗口转一转,了解大厅内外环境及工作人员到岗到位、着装仪表、服务态度等情况,帮助处理突发事件、解答复杂问题。 有一次,凌劲松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服务窗口前大声叫嚷,无论工作人员怎么解释,老人还是嚷个不停,惹得后面排队等候的人不停催促。凭着工作经验,他断定老人听力有问题,便将老人扶到一旁,连比带划地交流起来,终于弄清了老人的诉求。原来,老人认为自己的儿女不孝,打算立案起诉。凌劲松立即通知其子女到场,经过释法明理,老人的子女表示一定尽到赡养义务。 参加工作以来,凌劲松审结的各类案件近2000件,其中调解900余件,调解成功率近50%,无一起因矛盾激化而上访信访案件。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好法官,一个好庭长。” 公平正义,司法为民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努力目标和明确要求。多年来,凌劲松和同事们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2017年,华阳河农场谢某起诉土地租赁人徐某未如期支付租赁费,要求徐某付清未付土地租金等费用共计13.8万元,同时解除所签合同。凌劲松作为主审法官,在调查真实情况后,依法判定徐某的行为虽有违约,尚不构成根本性违约,未达到解除合同的条件,但应支付未付土地租金等费用。谢某以未满足诉求为由,质问主审法官并要求更改判决,凌劲松义正辞严地告知对方:不服判决,可以依法上诉!原告上诉至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中院认定一审判决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的工作表面看起来威风八面,实际上千头万绪、杂乱纷繁,我们必须一切从审判实际出发,依法创造性开展工作。”凌劲松说。 在判处一起离婚案时,法庭判决男方洪某支付子女抚养费,因洪某没有正式工作,女方张某不相信洪某的支付能力,提出将子女判归自己抚养,洪某坚决不同意。双方为此相持不下,案件一拖再拖。为节约公共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凌劲松根据适用担保人制度,提出由洪某寻找一担保人担保能如期支付抚养费,女方无异议,案件得以顺利了结。凌劲松在此案中开创了安庆市法院首个适用担保人制度调解结案的先例。 在各类案件的立案、调查、审理过程中,凌劲松自觉抵制着金钱、人情的侵蚀和影响,始终坚定法律信仰,坚守法官底线,全力维护着司法的公平正义。 2010年,许岭法庭立案受理了一起雇佣关系合同纠纷案。案件尚未开庭审理,被告在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多方托关系找凌劲松“说情”;进入审理阶段后,又接连找了多位“关系人”出面。面对纷至沓来的“情况”,凌劲松耐心向“说情人”详细介绍案件事实,讲解法律规定,大家都口服心服,反过来帮法庭做被告的思想工作,最后被告自觉赔偿了原告的全部损失。 耐心细致,铁面柔情 “不细心,就不能发现问题;不耐心,就无法做好工作。”这是凌劲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7年,许岭供销社被定为该县供销系统改革试点社,因改革初期矛盾重重,许岭社将带有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矛盾纠纷起诉至法院。时任许岭庭长的凌劲松和同事们每天“迎着朝阳出门、披着晚霞回家”,听取群众心声,了解双方诉求,磋商解决方法。在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后,该案采用“一案带全局”的办法,圆满解决了许岭供销社改制案,为全县供销系统的成功改制奠定了基础。 多年后的今天提及此案,凌劲松这样解释:“所谓‘一案带全局’,就是先要摸清改制的疑难点,确定重点对象后,再进行个别立案、重点调解。如果没有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根本不可能结案。” 在许岭法庭时,某村一名60多岁的老人到法庭要起诉,说给同村蒋某做工的200元工钱一直未得到,并出示了蒋某的“欠条”,强烈要求立案。凌劲松仔细察看了“欠条”,觉得上面的字迹有些奇怪,遂让工作人员不要急于立案,而是在安抚老人后,与其所在村干部和涉案人取得联系。原来,老人是一名五保户,因记忆力衰退的原因,总觉得蒋某欠他的工钱,遂私自伪造了欠条。出于关心,凌劲松和同事亲自将老人送回家,并给了他400元钱。 诉讼服务中心考验每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考量每一个法官的情怀。某诉讼代理人王某要求将一撤诉再起诉的案子交由原办案人员办理,立案庭书记员小马对其无理要求未予理睬,王某便借口小马服务态度不好提出投诉。凌劲松在全面了解情况后,认为小马是照章办事没有错误,主动与王某多次沟通,明确指出对方系无理要求,王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一定理解和支持法院的工作。 “凌庭长是一个有着强烈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小马说,“那次我是真的觉得特别委屈,幸好有他为我主持公道。” “为了工作,他的母亲中风瘫痪在床,他也是下班后才回家尽孝;孩子已经出生两天了,一直在外工作的他才满怀愧疚地赶到母子身边……”与凌劲松共事多年的复兴法庭负责人张宏说。 “凌云壮志为正义,傲立苍穹一劲松。”28年来,凌劲松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挚爱的司法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获评“全县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安庆市指导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安庆市“单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三等功、安庆市“专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9次获评宿松县法院“先进个人”。2016年,凌劲松入选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评查专家库首批专家。 备注:宿松县号仁青年学会推荐并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