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林山下的身影 趾凤乡人民政府 王言彬
这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位于宿松县的西北方,距县城三十多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村内传统古村错落有致,省级美丽乡村点建设如火如荼,猕猴桃产业基地硕果累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部的院落内,三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树屹立在楼前,院内不时的传来:“刘成武,表报了没,资料做好了没”、“成武,下午要开会,把会议室整理一下”、“小刘,开水没有了,烧点开水”。
在村部大厅、办公室、楼上、楼下、厨房、会议室......刘成武每天忙碌的身影一幕幕上演着。进村快三年了,如今已是这个小山村村委委员的刘成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自己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
2016年,在“户脱贫、村出列”的关键时期,本着为民分忧、为民解愁的原则,身为党员的刘成武向组织递交了申请,毅然的选择了在团林村担任扶贫专干,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担。在担任扶贫专干一职时,刘成武较好的完成了贫困户精准识别大走访和数据清洗等工作,走遍了141户贫困户,建立健全了贫困户的基础信息台账,完善了一户一档资料和村档资料,通过村两委同志的无私奉献和整村发展的不断推进,团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并于2016年底实现如期顺利脱贫,并获得趾凤乡脱贫攻坚二等奖。
回顾过往,刘成武满心激动。刚进村时,他对村情不了解,业务不精通,对于扶贫的认知和理解也仅仅只停留于表面,扶贫政策理解也不透彻。一切从零开始,学习扶贫政策、跑业务、走遍16个村民小组去熟悉村情,刘成武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从未停下脚步。搞好业务,电脑是最基础的办公设备,四十四岁的刘成武对电脑一知半解,看似简单的报表,也是力不从心。面对繁重的业务,不懂电脑怎么行,刘成武沉下心来,学业务、学电脑双管齐下,投身于学习中。在乡里,跟办事员学;在村里,自己学;到晚上,加班学。刘成武从刚开始的业务不熟,电脑不懂,到现在的业务精,打字、Word、制表格等基本操作得心应手。在刘成武任扶贫专干期间,团林村的扶贫工作都能一一按要求出色完成,这离不开艰辛付出与加倍努力。
2016年团林村脱贫后,作为扶贫专干的刘成武,本可从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喘口气,而他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工作中,坚守在扶贫一线,不仅如此,还兼任起民政、文书、后勤等其他工作,联系了面店、吴冲、新屋和白露四个村民小组,帮助支村两委减轻了负担。在聘用期间,他任劳任怨,一丝不苟,获得支村两委高度认可。村书记王金龙这样评价说,有这样一个勤劳、踏实肯干的小伙子,让我看到了团林村的未来。
一晃近两年过去了,到了村委会换届的日子,2018年8月,刘成武凭借着自己的辛勤付出,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以百分之九十六的高票当选为团林村村委委员,成为了支村两委的一员。这是刘成武替民办事、为民服务的回报,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成为村委委员的刘成武,并未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村干部杂事繁琐,群众的任何事都是大事。5月25日,一场大雨突然来袭,看着雨越下越大,刘成武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业务,和往常一样,顶风冒雨,往来各组之间,看望独居老人,巡查沿河两边水情,及时处置上报灾情,排除隐患。白露组独居老人王永太口中常念叨,刘成武这娃真好,每逢下雨,就来看我这老头,千叮咛万嘱咐外面下雨不安全,叫我不要到处乱跑,比自己生的儿子还亲切。得知吴冲组烈士家属刘仁弟家门口挡墙被大雨冲毁,刘成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处置。
只要是群众的事,刘成武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因表现优秀,成绩出色,获得乡村两级一致认可,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银杏树下,一道熟悉的身影发动着摩托车,向着人民的方向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