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青山以默默 怀忠烈而悠悠 一一简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陈汉魂铸大山的“张海宴马从漠肖昌华吴家声”四公仆
陈汉沟是宿松深山区,境内山多,崇山峻岭,河流密布,九曲廻环。解放初期称之为:穷山恶水不毛地,真是“天险公高愁涧壑;荒山无树鸟无窝”。相当一段时间,陈汉便是这里贫穷的代名词。
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田地少而贫脊,山林遭破坏严重。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地方病种类多、癞痢头、黄胆病、梅毒病,多种残疾:盲、聋、哑、痴、呆、傻弱智人口比例大,不开化,民众孤见寡闻。人民生活有首民瑶:有女莫嫁陈汉沟,露水淹齐腰,芭茅割断颈。日上老虎哼,夜间鬼打门。穿的是鱼鳞甲,吃的是斑竹简。住的是千窗屋,睡的是大板凳。要想开耳目,但听风雨声。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首先是人才紧缺,本地干部数量少而又少,外地的工作人员又很难调进山。尽管难进来,留不住,五十年代初,还是调来了部分区、社领导、部门业务干部来大山工作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构的变更,工作的需要,外地进山区的区、社干部和工作的人员,有的提拔任用,大多调离,远走高飞,真正能扎根山区,献身山区,奉献毕生精力少之又少,大浪淘沙,尚有四位公仆留在了陈汉。他们立足大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默默奉献,府首甘为大山牛。他们是:于一九五0年至一九五六自外地来的机关工作人员,扎根山区,不动摇,一腔热血,两袖清风,忠骨留青山,芳名传后世。他们谈薄名利,信念坚定,扎根大山。他们坚信:“埋骨何须桑梓地;天涯无处不青山”!他们丢下父母,背井离乡,远离故土丘墓,奋斗在一个陌生的他乡,举目无亲,以单位为家,没有星期天,不过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马肖吴”四公仆。
张海宴先生:程集乔木染屋人,生于一九三一年正月。宿松县中提前毕业,以宿松中学学生会主席身份,率队参加大军渡江宣传活动参加革命工作。后由徐乐义介绍参加具休工作。一九五0年二月进入宿松财税局机关,成为新中国为国聚财治理经济工作的一员,经历城镇旧中国向新中国个体经济改造和接受等一系列的改制工作。历任财税局会计股长,税政股长、稽查员,税政监察员,安徽省税政监察员。一九五六年二月县政府派遣任陈汉税务所所长,在陈汉古镇老街建立陈汉税务所,负责组织陈汉大山近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税收:农业税、商品交易税、牲口交易税、屠宰税、产品税、竹木税、加工税、企业税、矿产税、物资税、工商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一九六六年受文化大革冲击,当权派受批判,回县参加学习,县城陈汉两头兼顾工作不误。一九七0抽调参加县委:贫下中农宣传队,简称:贫宣传。进入北浴公社各大队。一九七一年任北浴公社生产助理员。一九七六年为了水库便于管,环水库新成立钓鱼台公社。调任新社建设指挥部,边建社办公房边履新工作。一九八0年调陈汉区公所任民政区员至退休,归其妻下放地:广福张家冲居民组养老,安度晚年。对于自己的身后事,他一言以蔽之“简单从事”。他交待子女说:死了就静悄悄地送到火葬场,不要搞游行,要低调,不要搞许多车辆护送,不要沿途放鞭炮,这是浪费,也是污染。搞个简单的遗体告别。火化之后,我本人不愿意留骨灰,搞个最廉价的盒子或者陶罐、泥钵,装上骨灰,与我的贤妻合墓,不要扩大墓地,就在她的墓西边挖个小洞放在里面。习惯的是夫东妻西,我与她还有一层姐弟关系,她是姐姐,我是弟弟,应该居东。我死之后,亲友邻居如果来悼念,鞠过躬就行了。我的骨灰安葬之日,一切从简。请参加丧事的张家男女老少和来者吃一餐饭即可。殁于2016年三月二十三日,忠骨埋于张家冲河西青龙咀。
马从漠先生:生于1928年8月,安徽寿县人。1953从六安茶校毕业分配到宿松农业系统工作。从1956年9月任陈汉区农技站长,那时起在陈汉农技站工作至1990年退休。为陈汉山区的农业水稻更换品种,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七十年代陈汉稻田矮扞化,山区插双季稻,引进“珍珠矮”、“农垦58”、“农垦57”、“桂花黄”等优良品种。全面更换中稻品种,推广“二九南一”号、“奎六短八号”和“广解九号”、“广陆矮”;小麦推广“吉利麦”、“鄂麦六号”。五十年代初成功引进“马铃薯”。八十年代,推广晚稻杂交。山地红芋品种“胜利百号山芋”的改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农业技术,解决山区人民吃饭口粮问题,贡献了毕生精力。于1993年3月去世。
肖昌华先生:安庆市迎江区老峰镇广丰村王咀组,生于公元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因家境贫寒十三岁才插班读书两年而辍学。一九四九年(时年十五岁)因生计所迫,先后在安庆市盐业公司、卷烟厂打临工;一九五三年由安庆市人民银行招工分配到宿松县人民银行陈汉营业所,先后从事外勤,出纳等工作职;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八年带队往岳西县大炼钢铁;一九五九年正式任宿松县人民银行陈汉营业所主任、银长;任职初期,既当管理员又当押运员,所务管理、收贷、放贷、信用社(站)管理;没有公路,往返县城肩挑步行押送钱款(一肩挑着钱币和被子,一肩扛步枪)。几十年如一日翻山越岭,不辞劳苦,走村串户收放贷,做到急群众之所急,需群众之所需,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资金需求。一九七九恢复农业银行继任宿松县农业银行陈汉营业所主任至一九九五年退休,归郑冲鲁湾已宅和县行领导在宿松县农行破凉营业所安置套房养老,安度晚年;一九九八年检查患有糖尿病,后因糖尿病并发症心脏凑停,殁于公元二0一四年一月十六日,骨灰埋于陈汉乡广福村鲁湾。
吴家声先:肥东县众兴乡人,生于一九二六年,为家庭长子,因家贫,读书不多,十六岁参加工作,在合肥卷烟厂当工人。后调至长沙卷烟厂搞财务会计,为人忠诚,做事诚实,工作认真,生活勤俭朴素,深得隔壁老乡韩大相(现为农业银行退休老干部)的信任。于一九五二年调至宿松县陈汉银行服务组从事信贷会计工作,一九五三年三月一日正式成立宿松县陈汉人民银行营业所任外勤会计,一九五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作没日没夜,长年下乡蹲点和单位事务中,是肖昌华的得力助手,几十年如一日,在陈汉大山中,翻山越岭为老百姓排扰解难,深得老区人民的信任,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外县佬“吴会计”。一九八0年退休,归郑冲村坎屋居,二0一一年病,二0一八年正月十二晚因心脏衰竭去世,魂归青山。
四位公仆,献身陈汉山水,忠贞不渝,是为大山之子。非生于斯,长于斯;而奉献于斯,殁于斯,埋葬于斯。当地人们有联挽长老:财政要他税务要他银行要他农技要他哪里要他哪里去居心愿作人民仆;祖地为家城关为家陈镇为家山冲为家到处为家到处安俯首甘为大山牛。这是对他们扎根山区奉献毕生精力的生命礼赞!善德高风常照我;云水苍茫忆慈颜。公仆们的慈容,办公的严谨,休闲时的幽默,业余:时的生龙活虎,竞赛场上的英姿,一幅幅青春绚丽的画画,在眼前浮现。大山将永远铭记着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慈颜永远留在忠诚老实的山里人的心中,望苍山以默默,怀忠烈而悠悠!(陈汉张晓钟于山庄2019.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