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90后的青年,我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一路顺利成长。我在大学时怀着对共产党的敬仰之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0年大学毕业,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作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专项志愿者,前往安徽省对口援建单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开展志愿服务。在灾区志愿服务整整两年里,我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3年服务期满后,我回到安徽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来到了宿松公安交警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深为自己生逢盛世而庆幸,更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忠诚卫士而自豪!
刚入警营,到交警队时经常听到前辈老交警们说:“现在与过去是天壤之别。上世纪80年代全县只有十几名交警,道路上的车辆也很少,更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交警拿着红白相间的木棍在路口执勤巡逻,发现违章车辆跑步追着喊。处理交通事故也没有勘查设备,一般都是现场目测、步量,当场口头认定责任。我们听着这些过去的故事,感觉到太不可思议。
岁月匆匆,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投身火热的警营已经六年了。这六年是我人生扬帆启航的六年,我从初出校园的果敢,到初入警营的努力;从选择岗位的困惑,到忠诚履责的担当。六年来,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我坚守初心,为民分忧,为民尽责,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无论晨光微露,还是华灯闪烁,我都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雪雨,时刻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为人民服务的忠诚;用拼搏与奋斗,守护百姓平安出行的归途。这六年,公安交管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实行了一次次新变革;如今,全县机动车保有量已近十万辆,科技手段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使交警巡逻执法逐步朝着电子化、信息化转变,越来越多的新型交通设备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插上了翅膀,近两年来实行的“放管服”改革已惠及千万百姓。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我们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一代。六年不长,却足够让人历练成长;六年不短,却让我丝毫不敢懈怠。我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铿锵有力地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着六年的感悟,我一直用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和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担当要求自己,立足岗位锤炼党性、践行初心。每当因工作繁重而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群众眼中期盼的眼神,更会想到习总书记“十六字”总要求——“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工作激情瞬间点燃。
公安交管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党和政府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广为关切。2015年,我在交警二中队担任副中队长的时候,每天早上7:20迎着朝霞出,傍晚6:30踏着夕阳归,风雨无阻,把执勤区域作为锤炼党性的战场、守护平安的阵地。每天3次高峰岗,我们要完成指挥手势2100余次,吹哨1200多响,一天下来,总是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拥堵的道路因我们的疏导而畅通,看着过往群众对我们投来感谢的目光,再累也觉得欣慰!让我自豪的是我带领的女子勤务组连续两年被省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我也多次被评为“宿松好人之最美交警”。
进入新时代,公安交管工作面临新挑战、新考验,我会时刻牢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更不会忘记来时走过的路,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坚守人民警察的忠诚担当,用行动兑现入党和入警时的誓言,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昂扬斗志,胸怀全局,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创一流业绩,在火热的警营,尽情挥洒青春与热血,让青春无悔,让梦想成真。 备注:宿松县公安局交通管理警察大队集中组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