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明:做公益会上瘾
“我觉得做公益真的会上瘾!” 说这话的是宿松世纪网、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名誉会长刘旺明。多年来,刘旺明一边专心发展企业,一边关心公益慈善,不仅为国家上缴利税,而且通过公益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扶危济困、助残扶弱的道路上谱写着一首首生动的赞歌。 发展企业,一波三折建恒固 40多岁的刘旺明出生于宿松县许岭镇雨岭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小在农村中长大的他,不满20岁便带着简单的行囊,背井离乡只身南下,来到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市打工,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刘旺明很快在广州站稳了脚跟,深得老板信任。1992年,由于工厂体制改革,刘旺明开始以承包的形式将工程接下来单干,走上了创业之路。 1995年,正当刘旺明在广州干得风生水起时,一场意外突如袭来。施工过程中,钻机器材过热引发大火,将刘旺明三年来付出的心血烧成一片废墟。事业遭遇滑铁卢,刘旺明并没有一蹶不振,他转战福建,做服装,开饭店,搞管理,当厂长……这些阅历让刘旺明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也让他感知到在困难与逆境中成长和生活的不易。2003年,他进入建材行业,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之旅。 由于福建市场一开始无法接受公司主打的新型建材,一年后,刘旺明来到上海寻求新的商机,很快打开局面,于2005年创办圣添建材有限公司。生意越做越红火的刘旺明在此时逐渐走上了公益道路。然而,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圣添公司出现亏损倒闭,刘旺明的创业又一次失败了。 2009年,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刘旺明来到浙江台州,创办了浙江恒基佳居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保温系列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装潢。2010年,刘旺明回到福建泉州,创办泉州市恒固建材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生产高分子益胶泥、陶瓷粘贴剂、彩色嵌缝剂、内外墙腻子粉、界面剂、高效砂浆王、高效砂浆防水剂、KII防水涂料及复合高效防水剂、砂浆王中王等系列产品。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像滚雪球一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网络体系完善,成为集科、工、贸一体的股份制综合企业,年产值从最初的几十万元上升到现在的超千万元,子公司涉及投资、汽车修理、餐饮、酒店等众多领域,“恒固建材”一跃成为行业知名品牌。 关心公益,一路痴情终不悔 尽管创业之路一波三折,起起落落,但刘旺明始终心系公益,情牵困难群众。早在2006年,家乡修水泥路刘旺明带动乡友们进行捐资行动,春节回乡,他还给五保老人买米买油,送去生活物资,让老人们能够过上一个温暖的传统佳节。2014年,他与几个发小一起集资100万元在许岭镇雨岭村堰头组兴建老年活动中心,让家乡孤寡老人有了一个安度晚年的好去处。2015年以来,他每年都向松梓教育基金会捐款1万元用于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就学,让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 “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尽自己所能,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刘旺明说,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刘旺明创业正遭受挫折,他节衣缩食仍给素不相识的灾区群众捐款5000元。 “我在宿松没有任何企业,做这些事纯粹就是为了回报家乡。”刘旺明说,“我做公益不是求什么回报,哪里有需要,我都会捐一点,只要承诺了,就一定做到。” 2017年7月,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负责人何仁创建了一个名为“捐款公益接力棒”的微信群,号召大家日行一善。刘旺明一直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也在这个微信群里。经过两个多月的了解,刘旺明主动找到何仁,要求加入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一次性缴纳5000元会费。 “我们协会的会费一年只要50元,当时我与刘会长素未谋面,一下子交100年的会费,我还是头一次遇到。”回忆起与刘旺明初次打交道的经历,2012年就开始组建公益团队的何仁十分感慨。 刘旺明信誓旦旦地说:“我这是一种表态,我做公益,会做到死的那一天。” 2017年,许岭镇中心小学代课教师叶汇荣身患癌症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刘旺明依托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积极组织捐款,筹得善款13000多元。2018年,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首批会员“公益妹泡泡”罹患肾衰竭,刘旺明个人捐款6666元。2018年宿松县第六届公益人士年会上,他赞助2万元支持年会用于助学扶困。2019年第七届网友公益人士年会,捐出了1万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何仁说:“平时我在朋友圈转发的大病求助信息,他总是一千、两千地捐,次数太多,我也记不清一共到底有多少钱了。” 刘旺明不仅自己做公益,还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参与进来,在福建创业的老乡朱仁义、黄国兵、黄文彬等人就是在刘旺明的发动下加入到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的。作为协会名誉会长,他积极筹资筹物,为宣传公益、传播公益作了很多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刘旺明个人无偿捐助资金已超过40万元,在他影响带动下筹集到的善款已超100万元。 行善在心底,献爱润无声。刘旺明在公益这条爱的大道上一路行来,用实际行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份爱心,并让爱心火炬永远传递下去。(何晓)
备注: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推荐,县号仁青年学会集中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