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的教育情怀 高岭乡中心小学 汪明元 作为在家乡工作二十年的中年教师,经历了教育许多改革,目睹了学校许多变迁,也了解了为家乡默默奉献的许多教师事迹。因岗位工作原因,能了解到许多青年教师那种不计名利地为家乡教育奉献青春的感人行为。余木红老师就是她们中一个优秀代表。
余木红是个90后,2009年就读于广东省惠州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本是一个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可以到大城市的设计公司去。偏偏大学期间,她接触了传统文化,发现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加上她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了解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慢慢地开始向往教师行业了。
大学期间,她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还未毕业,就在2013年5月加入了党组织,从而更加坚定到要为家乡发展奉献一点力量。于是,作为一个非师范毕业生,非常用功地考教师资格证、考编,终于在毕业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9月份,当余木红满怀心喜地去下仓镇龙洋村小,学校的简陋环境一度使她有放弃工作的念想,毕竟自己是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却来到这么破旧的乡村完小,但是想到当初考教师的初衷后,她总是努力说服自己:一定要坚持。 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紧张,她一个非师范专业的老师,需要承担一年级的数学课程的同时,还要兼教其他几门课程。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她,简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怎样立足本职工作,完成自己教育梦想呢?她反思着。
从老教师那里获得经验,这是她首先想到的主意。不管上班下班,其他老师就成了她求教的对象,一致最后许多老师都没有办法了:“小余,你还是多去中小请教或者多看看网络视频吧?我们现在也没有能力教你了。”她求学的态度让这些教师肃然起敬:“一个外乡的青年女教师,这么执着教学,到底图啥啊?”她总是耐心解释:“虽然我不是本地人,也很年轻,但我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我的心血,这样不仅对家长和学生,对我自己,也是一个交待,我不会虚度光阴的!”
幸福来源于勤奋。在教学过程中,她与不断摸索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很多人都说她的数学课成了游戏课,但她坚持这种快乐学习的方法。一学年下来,各校期末评比时,孩子们以平均分遥遥领先的成绩拿到了第一名,这也让她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由于工作成绩出色,2017年,余木红调回到高岭乡。基于她的专业,本来想把她安排中心小学任美术教师,可她说要到村小锻炼。高岭完小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这对于从未带过高年级的她来说,又是一个挑战。为了做好工作,只能自己给自己打气,虽然困难多,压力大,但只要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即使在家休产假期间,家长们都在担心她是不是继续任六年级老师。面对家长的呼声和期待,她心中压力山大,担心不能继续胜任工作,担心孩子们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但是压力就是努力前进的动力,边教边学,她勇敢地承担学校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余木红有过伤心,有过喜悦。她觉得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取得的优良成绩,更重要的是她个人得到成长。在课堂上,由以前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镇定自若;在教学中,她不仅和学生一起学到知识,也与学生一起进行了心灵的碰撞,激发了师生学习的欲望。辛勤的付出和及时的反思,使得她的教学成绩在每次期末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在主职教学时,她还兼任了高岭完小的少先大队辅导员,这个职务使他更好地和学生交流,她与孩子们形成了朋友关系,他们很多话都愿意跟她说,她也成了全校所有少先队员名副其实的知心大姐。
不仅如此,乡中心小学开展的各项活动,她都是积极参加,主动完成。从学生的征文比赛,到学生的才艺展演,都按时高质量完成。虽然乡村孩子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但是余木红利用她的特长和耐心,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一次次地,她指导的学生在全乡乃至全县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今年全县第四届乡村少年宫学生才艺展演这个活动,由于乡中心小学参加语言类和绘画类的压力较大,她主动承担了指导学生绘画这个项目,同时,还指导部分学生的朗诵节目,朗诵节目从创作、策划到指导学生表演,都是以余木红为主完成的。从接受任务开始,每到放学时候,她都要在学校呆上很长时间,去打磨作品。辛苦不言而喻,乡村的孩子,朗读底子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整个朗诵小组,包含三个年级,但是她没有放弃一个学生,一遍遍纠正每个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一次次排练学生的队形。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6月份才艺展演中,她指导的学生绘画和朗诵节目均获得全县三等奖,填补了该校参加节目以来的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也使高岭中小获得了组织三等奖。站在领奖台上,学校领导感慨万千:带队参加了三届乡村少年宫才艺展演,终于露了一回脸。
这样表现让很多教师好奇:“余老师,你这么拼命地工作,提高个人成绩,是为了过几年好进城?”她这么回答:“我生于这里,工作在这里,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尤其对家乡教育有着不舍之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会尽最大力量,为家乡教育事业献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是啊,在当前有不少青年教师争先恐后地考往县城,期待在县城或省城施展才华时,还有许多像余木红这样的青年教师,她们甘愿守着家乡的孩子,牢记初衷,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