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时代,砥砺前行 宿松中学 尹角闽 时光匆匆,春意缭绕在那翡翠般的枝头,清风袭来阵阵芬芳,拂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阳光在嫩嫩的叶尖跳跃,光影斑斓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一辆辆汽车在道路中井然有序地过着红绿灯,各式各样的电动车、摩托车在道路两旁飞驰着,卖菜的老人有的蹬着小三轮,有的推着板车,有的挑着簸箕边走边吆喝…… 五六十年代,祖辈的青春:坐着牛车为祖国交公粮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变化巨大,土地改革的实施,为身为农民的爷爷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那轮炎炎的烈日,方方块块的农田,还有那在农田里劳作的身影。在爷爷的记忆里,他们那辈人是靠双手打拼未来,靠双腿走遍天下的。当时的农村,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可能就是牛车了吧! 我并没有坐过牛车,只在电视上见过,想象着坐上去的感觉。爷爷说,那时候生活水平很低,道路建设也差。当时的农民需要为祖国的建设提供生存资料,丰收后,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爷爷要踏着坑坑洼洼的路和同伴们背着粮食去粮站交公粮。尽管有草帽遮挡阳光的灼热,汗珠还是沿着凸出的脸颊滑落,浸湿了那坚实的脊背。运气好的时候会碰到牛车载他们一程。赶车人坐在后头,甩着鞭子,健壮的水牛踏着坚实的土地,只留下一串串脚印,还有那车轱辘滚滚的声音在空中回荡,牛拉着满满的辛勤汗水向前驶去…… 爷爷默默地为祖国奉献着青春,看着水牛坚实的步伐,满怀期待的迎接着未来的曙光! 八九十年代以来,从自行车到私家汽车。 在那个岁月里,我们家里还住着土坯房,用着永远也摔不坏的搪瓷碗。父亲以前是学裁缝的,他每天都兢兢业业,为一家子的生计而忙碌着。在缝纫机的嗡嗡声中,我们家添了个“大物件”——一辆自行车。每次谈起时,父亲的脸上总会带着喜悦,因为那是他喝饮料时中的奖。但最开心的莫过于我的哥哥,他会骑着车,载着我,那黄昏的街头像一张被晕黄了的老照片…… 在我小时候,因为村里没有六年级,我不得不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上学。外公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这可让我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想想那时候,我也是有车一族啊!​ 自行车是我、父亲和哥哥的青春,骑着车,凉风袭过耳畔,伴着朝阳、余辉,做着青春的梦…… 曾几何时,家里的自行车被遗忘在角落,摩托车取而代之,电动车又占一席之地。 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的摩托车总会带着我们一家四口去走亲访友。父亲负责骑车,母亲和哥哥坐在后头,我则蹲在前面。一路颠簸,却又满载欢乐。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像一头步伐矫健的猎豹,以奔逸绝尘的速度,向前冲去。​ 每年春节前期,一阵回家的狂潮总会袭来。长长的火车上,一节节的车厢里,挤满外出的游子,带着一整年的辛勤成果,回到家的怀抱。家乡唯一的火车口挤满了翘首以盼的老人和孩子,火车“哐当哐当”地到来,一群小伙子提着包踏在铺着石子的路上,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砥砺前行…… 一列列火车,存在着幸福与爱,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蜿蜒的铁轨上行驶。车窗像一台高清电视机,两旁景色尽收眼底。​ 当铁轨、汽车道在土地上编织着时代的美梦时,当空中、海上路线也在执着地织网时,我们在感叹着青春的昂扬向上,感叹时代的飞速发展。 我们能坐在“私家车”上体悟生活的温柔小意,能在列车上领略山川的壮阔威严,能在轮船上领略大海的深邃幽蓝,能在飞机上领略天空的广阔无垠,感悟着科学的发展、青春的美好和时代的变化。 时间如白驹过隙,国在强,民在富,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生活追随着时代的步伐,砥砺前行。树影斑斓下依旧车水马龙,在时代的变化中,我们依旧不忘初心! 指导老师:孙伟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