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乡中心小学 罗国正 宿松县九成农场,一坦平洋。夏日骄阳的照射下,一株株水稻禾苗正贪婪地吸吮着甘甜的清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吸收着烈日的阳光,正茁壮的成长。如果你停下匆匆的脚步,准会听见他们哔啵哔啵地拔节生长的爆裂声。在病虫害爆发的时节,在他们头顶上总会盘旋着一架架庞然大物。按照预定的轨迹飞行,一边喷洒着片片薄雾,那是宿松县第一支植保大队,正在高空作业,喷洒着药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充满同情的诗句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辛苦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让一代代中国农民过早地黝黑了面容,佝偻了背脊。在丰收的背后,渗透出中国农民的晶莹汗滴,鲜红的血液,中国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可谓是世界史上的一大奇迹。骄傲数据的背后是多少中国农民的过度劳累的付出,勾起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痛苦的深情,抒发了他们多少的感慨。 2018年,宿松县第一支植保大队正式成立。创始人是一位普通的80后青年——吴东。说到成立的初衷,吴东深情的讲述了过往的一切。 原来,老家在偏僻的山里,父母没有工作,也没有出门打工,踏着祖祖辈辈的足迹,每天天刚蒙蒙亮,或扛着锄头,或挑着粪担,或背着除虫的药水到开垦出的梯田里忙碌。农忙时节,都顾不上吃饭,小孩在家里站在凳子上,或咸或淡,或生或熟地弄几个园里长出的青菜,带上煮熟的米饭,送到田间地头。过度的劳碌使父母早早地白了头发,弯了腰。看到父母踉踉跄跄的身影,在心底暗暗地发誓:将来,一定要让父母不在劳碌,让种田种地不再成为压垮身体的那最后一根稻草,让天下没有难种的田。 2018年,在外面闯荡的他事业正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偶尔看到了大型农场的机械设施,看到农场主轻松的身影。不顾妻子儿女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的放弃步入正轨的事业,带着所有的积蓄回到了宿松。经过东奔西走,在不同的单位之间穿梭,成立宿松无人机协会。经过多方筹集,凑齐50余万元,购买了3架植保飞机和相关的设施,正式成立了宿松第一支植保大队,慢慢朝着当初少年时代的那个目标前行。 虽然植保无人飞机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具有省时省工、节药节水、雾化效果好、防治效果优等特点。但局限于认识上的缺乏,再加上植保大队刚刚成立,知名度不高,种田的老百姓还一时无法接受,2018年,在复兴、九成一带,适合大型作业的农场,仅仅为1000多亩的水稻和小麦喷洒药液,取得经济收益8万多元。一年忙碌下来,一扒拉,亏损了将近10多万元。看到一年辛苦的付出所换来的结果,不由得有些伤心。想到忙碌的季节里,由于飞手的缺乏,自己忙得团团转,有时累得筋疲力尽,浑身的骨头散了架甚至鼻血直流,不轻弹的泪水止不住流。但是,第二天的清晨,准又满血复活。“让天下没有难种的田”坚定的信念,在他那瘦弱而又晒得黝黑的身躯里生根,茁壮成长。 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由的呼吸、耳畔又传来汽笛声和水手的笑语、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 为什么 走在松软的田埂上,耳边响起吴东最喜欢的《水手》,望着那瘦弱但坚定的身影,我在心底默默地祝福:梦想,终将在蓝天上高傲地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