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赋:千古传奇话变迁 浩 淼 松兹侯国,古城东郊;历史悠久,名胜诸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她以距宿松县城5公里而得名——五里墩,享有宿松县县城东大门之美誉而闻名遐迩。 一、 时代变迁 铸就辉煌 她位居于松兹腹地的凿山南麓,龙湖之滨。境内有大别山余脉——凿山、丘陵坡地、圩区平原、河湖港汊;国土面积50.22平方公里,乃宿松重要乡镇之一。 斗转星移,岁序更新。随着时代的变迁,五里乡的行政区域也随之发生变化。开始她的前身为“东风公社”,1956年前为“东风乡”,1964年更名为“东风公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再次更名为“五里乡人民政府”。 自1992年2月全省机构改革,我县撤区并乡之前,五里乡管辖范围到现在的东北新城(即龙井、玉龙两个社区的前身:弹山、弓箭、前山大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1992年全省机构改革撤区并乡之后,五里乡东拓西减,龙井、玉龙两社区划归孚玉镇管辖,原来毛坝乡的黎冲、万元、杨树、横港四个行政归属五里管辖。2004年全省机构再一次改革:小村并大村,五里由原来的13个行政村合并6个。而今辖六圩、金龙、五里、牌楼、万元、黎冲共6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余人。东西最大距离9.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7公里。 如今,五里东临九姑、千岭乡,南毗龙湖与佐坝乡、西偎松兹古城连接东北新城、背靠凿山。她的璀璨靓丽与松兹古城、东北新城融为一体、楼台林立、厂矿企业诸多,交通发达,纵横交错。省道s213‘宿~复线’跨越境内14公里、‘五~桃线’、‘太~下线’,东西南比融会贯通;“合九”高铁’驰骋南北。南之“申沪”“两广”、北通京城。 二、名山胜水 千古传奇 五里自古以来群英荟萃,名人雅士居多;名胜古迹令人遐想:有神话传说:凿山仙洞直通海底。在仙洞的深幽处可以与东海龙王对话,要求给予“宿松风调雨顺”,龙王高兴时欣然答应宿松庶民的请求; 位于金龙村境内的太白书台、诗仙与罗隐神秘幽会。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天,大诗人李白为躲避安史之乱,来宿松养病,住南台山上的南台寺。当时的宿松县令闾邱爱慕其才,特兴建书台供李白读书、吟诗。李白在此栖留三个多月。 据考证:李白在宿松期间常往返于县城西郊的石莲洞,与僧人香客同乐,既赏景又吟诗。在太白书台写下《赠邱宿松》、《赠间邱处士》等诗篇。因时代远久,原台已圮(pi毁坏)。1981年,县人民政府重建了太白书台,台高二点二米,直径7.92米,台中间上竖清同治九年“太白书台”石碑,台六方,刻有李白在宿松题咏的诗篇。台四周安置长石坐凳,供游人小憩。 附近的饯客岭、南台寺门牌赫然醒目“南台寺”、在对酌亭里与县令闾邱留下了“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千古绝唱。诗仙李白与县令闾邱当年的活动足迹、车辙仍依稀可辨。这说明现实与民间的传说基本吻合,《宿松县志》也早有详细的记载,现已列为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乡境内的太子庙位于凿山南麓西坡,当年的梁公太子威灵显应。大同8年(公元524年),昭明太子来宿松采录风景民俗。在柳溪乡沙弁山建法华寺,校正佛经,后来封该地为分径台;再游至宿松东乡响塘村附近的葫芦坡下村舍中驻足。传经著述《昭明文选》后来乡民绅士即在葫芦坡下为昭明太子竖立石碑。以缅怀其著述传播之功。 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民间流传:昭明太子在葫芦坡下显圣,于是地方绅士、名流等人牵头卜地建庙,名之曰梁储宫,这便是太子庙的前身。自清朝康熙至光绪二百年间,曾四次重新扩建庙宇。民国初年曾两次整修装饰,殿宇宏大,金碧辉煌,至今仍是拜竭者诸多,香火绵延不绝。已经成为县城东大门——乃至东乡的观景旅游胜地,成为“安徽省宿松县道教协会”办公驻地,佛教研修的天堂! 三、古今名人 美德传千秋 五里乡牌楼村名起源于罗氏贞洁牌楼。“罗氏贞洁牌楼”的诞生,成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仁义礼智信”的典范。 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10年(清康熙年间),罗氏家族中有一名叫罗景蕴的官吏在外做官,与年轻貌美且才华出众的李氏结为伉俪、夫妇和谐友善、相亲相爱,结婚后生有一男,取名叫罗汝发。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元1712年在外为官的罗景蕴因公殉职,期间,国以重赏并予厚葬。当时其妻李氏年仅20岁,丈夫死后,李氏悲痛欲绝,几次寻死陪夫,在九泉之下再度恩爱夫妻。但是每次欲寻短见都被家人救回,后来她立志望夫守节,终身不改嫁,将其子罗汝发精心哺育、攻读诗书、培养成人。 若干年后,罗汝发英俊潇洒、才华出众,很快成为清华学士,在京城为官。在任职期间为民谋利、为国家尽忠效劳而又清正廉洁,与其父的声誉大相径庭。 后来,罗汝发为纪念母亲的高风亮节、颂扬中华女性之美德。在公元1762年,他进京请旨为母亲兴建“贞洁牌楼”,传承母亲的贤能功德与中国女性圣洁贞操。同时也极大地颂扬了中华民族“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传统美德。 此牌楼建立后闻名遐迩,受到周边文人雅士的高度推崇和赞誉,吸引着不少迁客骚人前来参观、体验主人翁的美德与圣洁贞操精神。游客们触景生情、借景抒怀,让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仁义礼智信”得到进一步发扬与传播,传承着“忠孝节义”、铸就了“真善美”的形成。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牌楼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能够正确辨明是非观念,人们的精神情操、人文底蕴得到进一步升华。 可惜,此牌楼到1959年的大跃进期间被强行拆除,历时197年。但是“罗氏牌楼”从兴建之日起就芳名远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牌楼”一直延续至今。 五里当代名人雅士有:红军艺术家、文学家黎光祖(1915年~2006年)享年92岁。 1976年,他离休后,初心不改,仍然发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情怀!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多家文化单位聘请他担任“天下名人交流会”顾问;担任“中国王羲之文学研究会”顾问;先后担任“中国洞庭湖书画院高级画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老年书画联谊会”会长,“太白书画院”顾问;“安徽省书协会名誉会理事”、“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院长”、“安徽松风竹雨艺术家学社社长”等职务。 2004年,老红军黎光祖老先生已经跨入“耄耋”之年,他趁自己身体尚健,毅然作出决定:将把自己100余篇(幅)书法、绘画等艺术精品无偿地捐赠给宿松县图书馆收藏。当时县委县政府、县文联等多家文化艺术单位专门召开会议,还举行了捐赠、收藏、接纳仪式。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的艺术天堂,把自己终生积累的艺术瑰宝,奉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奉献给松兹人民! 五里乡当代的名人雅士更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名山胜水与千古传奇同在,名人雅士与五里快速发展并存。五里乡名与神奇传说同将注入史册、流芳千古,青史扬名! (作者浩淼,2019年11月2日写于宿松县五里老干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