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小说“陪读人的第2春”
近年,“陪读”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没人看管,怕荒废了孩子的未来和前程,在家管教孩子,伺俸老人便成了当代中年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张小燕(化名)和丈夫熊仁(化名)当年是经人介绍在服装厂认识的,结婚后两人依然外出打工,生下孩子由家中老人帮带。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转眼孩子长高了,老人变老了,正在上学的孩子爷爷奶奶慢慢也带不动了。怕荒废孩子的学业,夫妻商量,丈夫继续外出打工,妻子在家陪孩子。跟大部分家庭一样,张小燕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成为“留守妇女”中的一员。
为了减轻丈夫的压力,张小燕进了一家离学校不远的服装加工厂,开始了她人生中最艰苦的岁月。刚开始也没什么,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整年没有幸福的生活,过日子就像“守活寡”,下班回到家,家里冷冷清清,嗅不到一丝男人味,夜晚只有孤独寂寞和虫鸣蛙声相伴,白天不敢和厂里的男人多说话,怕遭人闲言碎语,城里是个花花世界,丈夫在外干活能不能经受诱惑,万一抛妻弃子,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提心吊胆也是常态,缺乏安全感,也影响她的心理健康。
一次厂里的活动晚宴中,张小燕在厂长老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男子叫王宝叉(化名),听说也是来“陪读”的。住在附近,是“留守夫男”。时日一久,王发现张小燕有情感需求,他便发起攻势,同时见机赠送些礼品。一来二去两人也成为了“朋友”。
张小燕 一觉醒来,只觉得头晕目眩。她翻了个身,发现“男友”王宝叉不在,以为他已经起床了。她刚想起身下床,但浑身一点劲也没有,挣扎了好一会儿才支起半个身子。猛然间,她觉得手腕轻了许多,定睛一看,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她手腕上一条黄金手链不见了。她下意识地又摸了一下脖子和手指,铂金的项链和戒指也不见了。她跌跌撞撞地出了“男友”租住的屋子,努力让自己不往坏处想,找了片树林处试着给“男友”打电话,然而他的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事后张小燕才知道,她那天晚上多喝了两杯,被他带到他的出租房。一定是他在她喝的饮料里下了药。即便如此,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她秉承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则,不敢向任何人求助,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对家里人说。
为了隐瞒丈夫,张小燕更是加班加点的工作,可能是想挽救点什么,或者说是想把那些丢的东西再赎回来。想起结婚时买的金银首饰,她默默的恨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长期的压抑使她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阴影,使她对生活失去信心,更容易冲动。
早起晚睡,辛苦自不必说,最让她受不了的是邻里的流言蜚语,“有人传言,丈夫外面有人跑了,不回来了!还有在传张小燕在家也有人。”总之说什么的都有,起初,她的神情有些黯淡,给丈夫打电话,态度强硬地让他回来。丈夫回来待了几天又走了,他说自己回来是为了回击一下那些流言。渐渐张小燕也习惯了,两人虽然聚少离多,但也经常打电话。最近几年,两人的电话也少了,或许是和年龄有关系,两人不再有当初的激情了,有的只是生活。“或许是他觉得枯燥了,或许是他在外面有人了,反正突然就没有共同语言了,慢慢地她们的关系开始变淡,距离都不敢有,一有就不断地被一只无形的手给拉大。”即使是为了孩子也没能改善,婚姻名存实亡。她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但被丈夫拒绝了,“我衣食无忧,不想离婚。我承认自己很狭隘。”丈夫有些悲悯地说。
就这样冷战了几年,丈夫依旧是一年到头春节回一次家。回来两人过着各自的世界,除了玩手机聊微信就是打麻将搞聚会、唱歌喝酒。家里有事就会是争吵,日子一天一天都不得消停。这次,张小燕终于狠下了心,向法院起诉离婚。结剧可想而知……
(故事根据社会现状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