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上级指令后,五里乡卫生院院长、中共党员、全科副主任医师吴传水身先士卒,带领全乡医务工作者,迅速行动,取消节假日,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 五里乡位于宿松县东大门,辖区及周边近6万多人口。由于该乡靠近县城,交通便利,因此返乡人员和过往人员较多。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生命重于泰山。元月17日,院长吴传水迅速组织召开五里乡卫生院肺炎疫情防控培训会,对职工进行疫情防控业务培训,并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防控小组、救治小组、防控物资后勤保障小组等。全院职工35人,全乡6个村卫生室,在网格化责任分区管理上,每个班子成员带队,各村室家庭医生团队长为小组长,每组配5名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为成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各组按照医院统一部署、各司其职的要求,奔赴一线,助力各村抓好严防严控。 众所周知,标本采集确实是一件风险性非常大,尤其在乡级卫生院防护条件简陋的情况下,直接与采样对象面对面采取,稍有不慎,就面临感染。吴传水亲自带头参加发热的、外省返回的以及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标本采集。2月6号晚上10点半,接到县防控指挥部的指令称,五里村民吴某,男,53岁,与我县一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吴传水立即返回医院,联系村干张道友主任和村卫生室室长,三个人一道入户进行摸底排查,核实情况,同时进行体温监测、心理疏导、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消杀,还要进行标本采集。在这关键时刻,吴院长主动站出来,身穿防护服,戴好口罩、帽子、目镜,第一个给发热患者采标本。 2月7日下午,接五里乡指挥部电话称,奔赴武汉疫区进行物资运输的志愿者叶某某刚刚到家,他家住在五里乡金龙村陈家石屋,要求卫生院立即给与标本采集、健康体检、心理疏导以及住居消杀。吴院长立马组织相关人员,带上防护物资,带头入户采取对应措施。“我真没想到你们服务这么周到,非常感谢!”,叶某某含泪激动地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吴传水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元月26日下午4点半,接到县疾控中心电话,宿松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与元月20号晚上在五里乡五里村宋屋宋某家参加新居落成喜宴,疾控中心马上来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消杀,要求卫生院派人。吴传水立马召开防控小组会,按照预定方案,各司其职,他带头奔赴一线,整整3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回家。
元月26号晚上9点左右,县疾控中心来电说,五里乡五里村通和金水湾小区有个从南京回来的女孩何某,现年22岁,在同一单位接触了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必须立即上门排查、监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环境消杀。接到电话后,忙到很晚才回来的吴传水还正在吃晚饭,他立即放下手中饭碗,返回医院,通知乡里分管领导、村里书记、村卫生室室长,亲自带队入户进行处理,对孩子本人及其家人进行体温监测,并进行病学调查与环境消杀。“你们真辛苦,对我们真关心!”临走时,户主感激不已。 在吴传水的带领下,大家踊跃报名参加采样小组,该院一共成立了7个小组,标本采集工作在五里乡卫生院顺利开展。截止2月27日,五里乡全乡从湖北返乡人员达260人,其中武汉204人,在吴传水的努力下,隔离时间未超过14天的仅有4人;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59人,已经解除医学隔离的达58人。目前,在居家隔离人员合计161人,标本采集546人,其中高铁返工360人,发热病人38人,从外地返乡人员148人。 吴传水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防疫期间,五里乡卫生院共派出医务人员1100多人次,派出车辆240多次,入户监测体温12000多次,院内院外以及公共场所消毒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发放口罩10000多只,发放酒精、84消毒液各200多公斤,发放防护服100多套,手套、帽子累计2500多只,为五里乡群众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咬紧牙关,决不能麻痹大意,决不能放松警惕,坚决做到疫情不灭、决不收兵。”目前,疫情有所稳定,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按照“一日一碰头、两天一会商”的工作机制,吴传水依然坚守在防控一线,他对大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吴金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