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 雄 宿松县趾凤乡人民政府 胡锋
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我见到的英雄,在异地他乡,一个遥远的地方。
12年前,我曾去过这个美丽的县城,为了所谓的前途,长途跋涉,认识了在当地工作的老乡。恨自己学识浅薄,也许老天不让我背井离乡,匆匆来匆匆去。十几年来,我与老乡时有联系,从未当面话家常。12年后,天赐良机,我又一次去了这座曾想奋斗的城市,再叙老乡情谊。
老乡见老乡,没有泪汪汪。12年不见,彼此不再年轻,都成了典型的老男人,但情更浓、谊更深。老乡请来几位当地朋友相陪,几个人围桌而坐,举杯同饮。老朋友还是老朋友,又增新朋友,我特别高兴,只图喝个痛快。觥筹交错间,老乡隆重介绍一位新人,英雄,抗疫英雄,赴武汉抗疫的英雄。我一听,肃然起敬,激动万分。
我从小就敬仰英雄,有一种特别的英雄情结,更想成为英雄。可惜自己知识不多,能力不强,成为不了英雄,但对英雄的崇拜从未减弱,英雄在我心中有着特别的地位。更何况,在异乡他地,能够见到英雄,与英雄共进晚餐,感觉无比荣幸。
老乡简单地介绍了英雄的事迹,将英雄的有关照片和视频发到我微信,让我加深了解。英雄年龄不大,具体芳龄几何,不便询问,猜测不足20岁,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孩子。女英雄是县中医院的护士,随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并且是所在地级市护理组组长、安徽省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资料组组长。文字不多的简介,说明了很多东西,这名女护士专业知识水平很高,能力很强,而且条理清楚,工作细致严谨。
当老乡说到这个节点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一大杯,向英雄致敬。老乡看到我异常真诚,接着介绍英雄,首捷方舱,再战协和,奋战了48天,载誉而归,且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认真的听着老乡介绍,仔细地看着英雄的照片和视频,想到现场与英雄同桌而语,心里美滋滋的,感觉这个老乡真是用心良苦。
听到英雄的事迹,我想起了家乡也有3位驰援武汉的英雄,同样是在县中医院工作。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美女护士知道她们,说这3位英雄与她是同批赴武汉的,且同样是战方舱后再战协和。其实,家乡的3位英雄自出征之日,我就特别关注有关她们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出征日和凯旋日的抖音,那种离别让人感动,那种归来让人激动,更让很少发微信朋友圈的我控制不住自己,一定要向人们宣传英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纷纷增援湖北、增援武汉,她们用瘦弱的身躯去履行一名白衣天使的职责,她们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人的生命。她们被称为英雄,被称为白衣卫士,当之无愧。
我敬仰英雄,也想成为英雄,更想去湖北尽一份力,可惜没有资格。当家乡的3位英雄赴武汉后,我曾想表达敬佩之情,对朋友们说,等她们凯旋回家,为英雄接风洗尘。英雄归来后,我多次想兑现诺言,一直无缘与英雄相见。不曾料想的是,一次不经意的外出,一个范围不大的约会,竟遇到了朝思暮想的人,真似“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英雄不仅比普通人有魅力,而且能把五分种魅力无限期地延长。推杯换盏间,我问老乡什么时候回老家看看,老乡说下次回去一定邀请英雄同行。我迅速举杯邀请英雄到家乡做客,并粗略地介绍了家乡的景点,尤其是同桌老乡的老家就在长江边上,值得一游,并表示届时将邀请家乡的英雄相陪,再叙武汉情。英雄欣然应许。
英雄之所以迷人,部分原因是他们极能控制对自己和别人的控制。灾害面前,考验人性。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人们颂赞的语言,而是她们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甚至用富贵的生命去履行职责,救助他人,做了许多人未做、甚至不敢做的事情,实现了人生价值。她们只是一群平凡的人,甚至只是一个孩子,却做了不平凡的事,她们被称为英雄,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实至名归。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记住她们的名字。
在人类自由最不受重视的地方,英雄崇拜总是盛行的。我不是英雄,也成为不了英雄,但自小就崇敬英雄,一直想为英雄做点什么,只能用粗糙的文字表达对英雄的敬爱情感。
曾经,在那一望无际的北方,遇见英雄。期待,在美丽的南方,再见英雄。
作者简介:
胡锋,男,1981年11月生,汉族,安徽宿松人,中共党员,本科,作家,199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小学教师、法院书记员、县政府办秘书、县城管局党组成员,现任宿松县趾凤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
1998年4月开始,先后主持创刊校园文学报《华龙报》、《晨辉》、《号仁报》等。2000年11月开始在《宿松报》、《安庆日报》、《现代农村报》、《经济新闻通讯》、《安庆晚报》、《皖江了望》、《安徽法院网》、《安徽日报》、《安徽市场报》、《新安晚报》、《安徽审判》、《安徽经济报》、《中国新闻网》、《中安在线》、《振风》、《消费日报网》等40余家媒介发表各类文章。作品多次引起媒体采访并获奖,先后被《搜狐》等百余家网站转载,部分作品被新华社发内参。
真实、自然、多情是胡锋文字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