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远离烟草,从青少年做起! 2020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目的是: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烟草烟雾对青少年的危害,遏制成人吸烟率的上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1/5的初中学生尝试过烟草制品 6.9%的学生现在使用烟草制品 72.9%的学生过去一周内曾暴露于二手烟
一、烟草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什么?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卷烟燃烧中产生的烟雾里面,含有已知的,大概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69种就是我们已知的致癌或者促癌物质。 目前,对于健康损害,公认的比较严重物质包括有: 1.尼古丁主要作用的是吸烟者的大脑,使人们对烟草产生依赖性。 2.焦油中存在多种诱发癌症的物质,是引起肺癌或者喉癌的主要原因。 3.一氧化碳进入肺内以后,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造成机体缺氧。 4.吸烟分解、放出的射线是一个重要的致癌因素。 5.有害的重金属,如镉、汞、铅等,它们对肺部、骨骼以及生殖系统,都有比较严重的影响。
二、电子烟真的能帮助戒烟? 电子烟有着传统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普通烟里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而电子烟只含有尼古丁,不含有焦油、一氧化碳,乍一看电子烟确实健康了很多,但是尼古丁就是吸烟上瘾的主要原因,因此电子烟根本不能起到戒烟的效果。电子烟没有明确标明尼古丁含量、浓度,而且还含有香精、甘油等成分,这使得电子烟抽起来更加美味,因此电子烟会导致吸食者的烟瘾越来越大。
使用电子烟时,除尼古丁以外,还可能把其他多种未发现的有毒化合物吸入体内。同时,电子烟所产生的二手烟,同样危及健康,电子烟也会向室内释放可吸入的液体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尼古丁和致癌物质。 由于电子烟不会产生烟雾,所以就更容易误导消费者,使其产生安全、健康的错误认知。 电子烟可引发心脏病、肺部疾病、脑中风、癫痫、哮喘和过敏等疾病。动物实验已经证明,电子烟可引发肺癌和膀胱癌。另外电子烟还存在电池爆炸、烟液渗漏、高温烫伤等安全隐患。 三、青少年吸烟有哪些危害? 1.损害身体正常生长 青少年正处在发育时期,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弱,容易吸收毒物。
2.损害大脑 患上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机率多出6倍,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更容易患上感冒及咳嗽,患上耳道感染,影响学习和工作。
3.引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 4.引起青少年肺功能减退 对一般人而言,肺功能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但是吸烟儿童的肺功能退化速度,会比正常人,不吸烟的人要快得多。举个例子说,一个16岁,但是每天抽20支烟的吸烟者,他的肺功能大约相等于一个28岁的非吸烟者。
(宿松县疾控中心 祝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