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下水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帝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心底无私,方识英才 刘 喜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心底无私,方识英才》。 以天下为己任,方能目光远大。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爱才、惜才、用才之举令人佩服。尤其是鲍叔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之举成为千古美谈。 两人曾经各为其主效劳,在战场上殊死较量,拼个你死我活。但后来两人同朝共事,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齐国的共同利益,目标专一,矢志不渝,共同辅佐齐桓公,终于让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这犹如“蔺相如廉颇之故事”而流芳千古。在这其中,鲍叔知人善用,识才荐举,管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敢担重责,乃成为我们当今时代的楷模。 在春秋时代,国家的君臣关系戒备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主之权力是至高无上的。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不但不兴兵讨伐、不兴师问罪,反而给予重用,掌管大权。齐王这种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化沟壑为通衢的高风亮节令人崇拜!将治国之权付之于有嫌之人,这就有胸怀广阔,目光远大的真知灼见。以天下为己任,以国民苍生为爱子,忧国忧民。这就是让他成为“圣君”“明君”的深谋远虑,成为一举天下大国领袖,让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那种“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那种“趋炎附势、滥用庸才”用人格局成为鲜明的对比。 历代明君之主都有一种远大的胸怀。放弃过人恩怨,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重用人才。 毛泽东主席就是一位高明的伯乐,“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毛泽东麾下,经主席亲自考察、选拔、推荐的人才不胜枚举。从士兵到将军,从布衣寒士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可以说主席为千千万万的布衣人才创造了施展才华、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千秋伟业。 毛泽东主席识人之长,也善于用人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抗战初期,山东地区日寇、伪军、土匪犬牙交错,有枪者就是草头王,大大小小的草头王“司令”有七十多个,严重地阻碍着山东抗日局面的开展。毛泽东毅然点将,命许世友横刀立马,打开山东局面。许世友受命一踏上山东土地就说:“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许世友以他独有的威猛凌厉,迅速荡平了山东。不久,齐鲁大地上只剩下一个“司令”,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许世友。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其传统的君主关系虽然已经过时。但是,前人之述备矣,古代君主在用人方面留下的宝贵财富,有过之而无不及,去伪存真,汲取精华。当前世界竞争激烈,落后了就要挨打,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发达,军事力量强硬,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就兴旺发达。当今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才,从德才兼备等方面的素质来考察和识别人才,像向齐桓公那样,广纳贤才,知人善用,造福于我们这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美好时代! 谢谢大家! 2020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