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观师太记事 廖理南 策划 司念 撰文
玉印寺住持释愿观,一九三九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鸡鸣冲齐家老屋,父亲齐新开,母亲孙旺英在她降生后赐名 “金枝”。五岁时,族中懂命理者即查得她命中得道,与佛有缘。二十一岁时,与朱正东完婚。
一九八零年四月的一天夜里,她在梦中的情景永远难忘:自己出家时,又辞司明又辞祖宗,出了大门谢门神。门神老爷看好家,身上穿了五色纱。谢了天地天也明,天地菩萨度我出家人。天空中传来的回声,“明着"一直萦环在她耳边。
一九八四年春,她与皈依弟子,法名妙正的丈夫商量出家,准备共同到玉枢观建庙修行。这期间发生的一件灵异事情,朋友们可以从本书《玉枢观总管老爷显灵二三事》中查看。这件事情在当地影响很大,不少老百姓都知道。玉枢观菩萨真的显灵了。金枝女士更深信佛禅的灵验。这以后,她忙完农事,几乎就潜心于建庙修行了。
一九八八年四月初,她每天在家都能够闻到檀香味。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中说,睡觉睡到五更头,快把经文解忧愁。双眼打开金鸡啼,心中觉得好稀奇。醒过来后,清早走出家门,看到满天都是五彩祥云。这时,我以为是观音菩萨下凡尘,专来度我这个苦恼人。这时我见到观音菩萨给了我一朵仙莲花。刹那间,我觉得自己看破红尘要出家。这一天她在愉快中匆匆度过。这天晚上,她又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和丈夫走在路上趟一趟,天晴天涩也一样,一走走到仙山上,望见仙山笑徉徉。一走走到庵门里,双手合掌拜又起。求了菩萨显威灵,菩萨保佑天下人。这个梦之后,她便和丈夫一起来到玉枢观,支起锅灶,结茅为棚、以庙为家了。其时,丈夫朱正东坚持到附近乡村走访,广泛地向父老乡亲宣传总管老爷显灵感应的事情,并倡导大家参与协助玉枢观寺庙兴建工作。金枝女士没日没夜前往北浴、朱湾、广福等各乡村居民家化缘。九月十九日,正式出家。十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她一个人化缘走到朱湾藕池鲍家湾屋后一个石壁下,准备抄近道到罗汉宕庙里投宿,夜色朦胧中,在抓一楂茅蔸攀崖时,楂茅蔸被扯断,跌下崖壁。由于又饿又黑,呼天不应,野外无人,她无奈地只得在岩石间蜷缩着过了一夜。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百姓并不十分富裕,化缘十分艰辛。金枝女士硬是饱一顿、饿一顿,长年累月地劳碌奔波着。她清楚地记得,当地居士朱仁祥被她感动,也曾一起为建玉枢观辛勤劳苦地奔走过。塘岸、方山、月山、张店、陈屋、鸡鸣、白鹤、塘冲等附近乡民亦被感动,他们纷纷献物献料,投工投劳。特别是塘岸乡民,把种植在老庙屋基上的自留地主动让出来建寺庙。十月中旬,三间禅房做到楼枕高了。好事多磨,此时公社干部下令停建,做到一半的房子被迫搁了下来。金枝女士没有灰心,没有止步,她一方面坚持四处化缘、游说,一方面伺机寺庙的恢复重建。
一九八九年宗教政策从上而下贯彻实施,玉枢观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春天。六月,停建的房屋全部竣工。大家把事先修好了的总管老爷牌位请进了佛殿。次日早上金枝女士刚起床,即看见总管老爷牌位上方有一张长方形黧黑脸孔穿着灰色衣服并配有领章的十分庄严的人像。金枝女士不自觉地把这张像拿下来烧了。烧过后她意识到,这是否是菩萨要修化身,于是很后悔。这时,她便祷告抽签,签上的意思说:总管老爷与金枝女士心神相通,此像只能要她一个人看,不能让其他人看。这以后,游人多起来了,香火也旺起来了。当地知名文化老人朱焕文先生(一九三一年三月十七日~二零零五年九月三十日)曾专门题冠头诗《玉枢仙境香客如云》:
玉宇祥光接太清,枢高殿邃佛长生。仙山易醒黄梁梦,境甸难藏白骨精。
香达九重天意顺,客来三洗俗尘轻。如今众愿遵慈训,云海频频善报声。
不少居士都清楚地记得,做上佛殿时,金枝女士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由于劳累透支,生活困苦,她齿落背驼,且身患胆结石、癌症。大家都叫她住院治疗,但她硬是撑持着,仍然一心扑在庙宇的兴建工作上。她曾向菩萨私语:住院要1000多元,还没有把握把病治好,我愿意把这仅有的1000多元钱全部拿出来做庙。没多久,她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据当地熟悉情况的年高八十七岁的老居士廖杏花介绍,当年金枝女士的两个孩子有时到庙里看她时在此住住,金枝女士都要叫孩子从家中自带油粮。她要让孩子懂得,无功不能受禄。公家的东西,一分钱的好处也不能拿。金枝女士一直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打佛七时,她正念着观音普门咒,真有甘露滴洒在她脑门上。
一九九零年初秋的一天,金枝女士在朱湾陈家岭化缘,亲戚家中煮着一只猪头,血气冲鼻扑脑,她顿觉昏昏欲倒,霎时发现自己下巴脱落。她不由自主地叫道:“总管老爷,我的下巴掉了,如何是好?”当时,她的一个姑父看到后,连忙说,总管老爷,她是为您奔波劳碌,您要保佑她呵!话音刚落,她觉得总管老爷用手托了一下她的下巴,随即愈合复原了。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五日,齐金枝女士落发为尼,师傅上荣下仙赐佛名为释坚枝。一九九三年在庐山东林寺受具足戒,正式成为佛门弟子,法名释愿观。
一九九九年二月,知名诗人梅笑春先生有感于愿观师太的功德,欣然填词《沁园春 愿观师太》:
赤手空拳,清风两袖,广结慈缘。募千家万户,磨穿铁履;饥餐野果,渴饮山泉。感化虔诚,移情向善,贏得今年胜昔年!三河水,与愿观师太,一往无前!
铺开画卷争妍,把远近良心一线牵。看波呈玉玺,湖圆印绶;林环锦幛,鱼跃春渊。兰若闻天,菩提含笑,夜半钟声到客船。翻旧谱,听金枝雅奏,古调新弹。
二零零零年七月,她特请朱保南、朱荣宗等多位地方文化人组织编写了《玉枢观志》。
二零零二年五月,愿观师傅和另一位出家人结伴朝拜普陀山观音菩萨,回程走到杭州时,失伴了。她不识字,那时也没有手机,一时不知去向,只能信步盲动,她想到求总关老爷指路,当她双手合十祈祷时,空中忽然飞来两只小鸟,它们清楚地鸣叫着:“回去、回去。”她没在意鸟的叫唤,仍然朝前走时,清晰地听到空中总管老爷“回去、回去”的叮咛声。于是她下意识地往回走,不一会儿,她与同伴会面了。
二零零六年二月,她苦心经营的玉枢观荣获安庆市宗教局颁发的“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的荣誉奖牌。同期她在小孤山举行的全县佛教工作大会上被任命为宿松佛教协会西峰会长。
二零一五年上半年,在做总管老爷大殿时,有一天上午,柳坪一石工推着一车砖石从二楼滑下,滑下的车砸向正在一楼帮工的愿观师傅,大家都吓得魂不附体,但蹊跷的是,下滑的车朝避开愿观师傅的方向去了。在场的人,都认为这是菩萨显灵。
二零零八年十月,编撰《千年古刹玉枢观简介》的朱国学先生和众多经常来往该庵的居士们都知道,愿观师傅几十年来坚持克己奉公、艰苦朴素。庵中剩饭剩菜,别人不吃的她吃,她不吃的,鸟雀都不吃。二零二零年,修建了石碑亭,立起了《玉印寺史略》碑,愿观师傅的事迹和玉印寺的发展概况被收录进《宿松古今纵览》4辑中。
作者简介
司念:1988年8月生于洲头,现居北京,文学博士,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作品先后发表于《诗刊》《星星》《诗潮》《扬子江》《诗选刊》《散文诗》《中国诗人》等诗歌杂志期刊,入选多种诗歌年度选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