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散文] 大山深处播种文明的大师一一记山沟里的乡贤虞金斗先生

[复制链接]

2020-11-16 16:00 20670 3

zxz大山之子 发表于 2020-11-14 10:46 |阅读模式

zxz大山之子 1#

2020-11-14 10:46

大山深处播种文明的大师
一一记山沟里的乡贤虞金斗先生


      他,有个称呼,叫虞金斗;他,有个特别称呼,叫“老斗”;他,学生们称他“斗先生”;他,同事们称他“老斗”;他,民间土人称他“乡贤”;他,教育界称他广福初中发展规划设计师;他,还有一个称呼:大山深处文明播种的大师;他,有着一颗赤诚的心,去培育桃李;他,用一份炽热奉献教育;他,用一生闪光生命,去播种文明,启迪未来。他,就是原宿松县广福初级中学校长虞金斗先生。


一、生未逢时  宏图夭折


     先生于一九四七年    月,出生于陈汉沟广河东蒋山山脉黄岩寨西半山腰,一个地名叫廖儿洼的穷山沟里的一个很小的自然村的农民加手工业(其父为铁匠)家庭,(现陈汉乡虞岭村〔今虞岭村同蒋山村合并为玉屏村〕)经历了国制变更的大动荡,十几岁正是长身体和求学阶段,遇上三年自然灾害,经济落后,国家困难,民不聊生,缺吃少穿的时代。一九六四年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本市桐城高中,是当年宿松考入该校的“学子五贤人”之一。入学后,立志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以优异成绩报效国家,树立了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哪料,一九六六年,一张《我的大字报》点燃了全国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各级各类学校尊照当时的指令:停课闹革命,实行“红卫兵”全国大串联。教室被关闭了,老师成了黑五类,反动的学术权威,由揭批到被游斗。


     在这种情况下,先生告别了恋恋不舍的校园、辞别了教他读书识礼、立德做人的老师、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窗学友,回到了山寨小村庄,理想抱负、人生宏图彻底破灭了,读高三、考大学成了梦想。


      回到山寨,日思夜想桐城高中的学生生活。山寨土地贫脊,人均田地少,资源平乏,大山成材林少,虽有些竹木,也因交通不便,山路崎岖,全靠肩挑背驮,经济效率低下,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其父親忙时务农,闲时打铁,养家糊口。认为劳力有一技之长,凭本事和技术吃饭,光明磊落。便为自已的儿子设计规划了人生道路:拜师学木匠。这里流传着邓山的蔑匠、蒋山的木匠、广福的铁匠,养家糊口,不愁饭吃。先生按父亲的要求,拜师学木匠两年,因具有代数、几何、立体几何、物理等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师傅一点就通,只要练习一些锯、刨、凿、斧、尺的基本功及可。时间不长就能独立上门做日工,桌、椅、板凳、柜、床、台等家俱,全部会做了,手艺做得风生水起,东家请,西家接。


二、别木师门  终生从教


一九六八年,中央号召,“复课闹革命”,发展教育。各公社兴办初中,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紧缺。经当时当地知名人士推荐,公社会同学校“三顾茅庐”于廖儿洼,将木匠师傅虞金斗先生请进了学校,当上了教师。


      一九六九年春,拜别师门,负笈上任教师岗位。其时,广福初中在原广福小学的基础上组建,校址广河西沙滩边灯笼寨山脚的张家畈段氏山庄,一进三重的阶梯式四合院。刚进校门,便承担初一数学和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教学等工作。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却很低,从此在学校里教书育人,一干就干了一辈子。


三、四十余年  播种文明


      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四十余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有的成为了专家、教授,教师,有的成为了人民的公仆,有的成为了企业老板,莘莘学子走向社会,都成了工农商学兵各界精英和有知识的新式农民。


      广福初中因发展,几经扩大规模。一九七三年,迁校让田,搬校上灯笼寨山,建于两山梁一窊的山岗,靠山就坡,阶梯而建,学生由原来三个班扩建为六个班。在新校的建设中,先生既当老师上课又当值班工地的建校劳工。八十年代初,学校一度是陈汉区初中重点班校所设地,聚全区七个乡各小学毕业尖子生,来校就读,重点培养。先生教学工作满场跑,服从需要,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课一肩挑。上课出神入化,聚精会神,学生聆听津津有味,思维发散,跟着教鞭粉笔走,教学效果好。先生的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教学语言,自然之教态,学生们记忆犹新。化学之“氢氯钾钠银”,代数之公试,几何之线条添补,物理之切线运动,栩栩生辉,终生不忘。


      先生公而忘私,因立业成家,生育了孩子,老宅狭而窄,蜂蛀虫咬,年久失修,面临倒塌,到了房毁人亡的地步,不能居住,不得不修或拆除重建。先生单手人,其弟远居湖北广济县,无助手相帮。谨占某年月日,折除老屋重建,当向学校请假时,学校因教师紧缺,人手少,没有同意他的请假。于时,为了不误学生们的课程,他自费掏钱,请一位刚高中毕业的熟悉数理化,且学业成绩优秀者来代理自已所担任的课程教学任务。房竣返校后,这位代理教师仍然留校任教,不几年,这位教师也顺利转正为国家教师了,充当了这位教师的伯乐。


四、主政学校  规划发展


      先生因长期以来,急学校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对待学生如已出之子女,对待同事,如兄弟般之热情。舍已为人,义行相帮。以校为家,乐于奉献。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或表彰。学历虽不高,却是一位教学经验足、教学艺术丰富,学术超高的资深数学教学专家,是宿松县为数不多的数学界评委会评委。一九九0年任广福初中教导主任。一九九五年任朱湾初中校长。一九九八年任广福初中副校长,二000年任广福初中校长。立志:创名校、孕名师、育名生。给山区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


      主政广福初中,千方百计谋发展。其时,正遇基础教育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制教育资源。本乡是由原三个乡合并而成,初中三所,根据规划,因朱湾初中服务范围才8000人口,是首批撒消的范围,生源划入钓鱼台初中。对此,先生为广福初中的存在、前途忧思,深谋远虑,未雨缪谋,为当地老百姓、子孙后代谋划,为各级政府献计献第,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寻求最佳方案。在第二次规划中,上级定朱湾生源划入钓鱼台时,因钓鱼台办学条件所限,库南众村生源隔钓鱼台水库,上下学不安全又不放便,南库公路己畅通,实行库南生源划规广福初中招生的发展思路,为广福初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广福地区的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因连年来,广福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台阶,冲入了全县先进行列,经久不衰,本地老百姓诚服,其时,外地要求转入来校入的学生络绎不绝。


2003年3月31日晚八时许,因强对流天气,大雨滂沱,雷电交加,一场龙转风袭击了校园,除义务教育附加费时期建的一栋综合楼以外,其余几十余间砖瓦结构的平房校舍,全部被掀顶。校园遍地瓦砾,断垣倒壁、桁角柱梁,显现无遗。厨房不能烧饭,厕所不能使用,宿舍不能住人,师生被条均被埋在瓦砾中。办公桌上,文柜上,课桌上都是瓦砾泥土,整个校园一片狼籍。先生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指挥有力,避险得当,因而无一例师生伤亡事故发生。乡政府和县教委接到灾情报告后,报告了县政府,县政府立马组织多部门领导,纷纷赶到广福初中,现场办公,在多部门办公会上,先生回报了他的大胆构想:借本次龙转风袭击成灾的东风,推坡扩建校园,将原校靠灯笼寨山梁的三级阶梯两排教室的“梁”推掉,填平梁后的大窊,面积是原校址面积的近十倍,能新建新教学楼十四开间三层,十二个班教室。新建男学生公寓、女学公寓,新建新综合楼,多媒体礼堂楼,建厨房综合楼,下面为学生餐厅和厨房,中间有近几千平方米的运动场。领导们现场拍板,立项分项实施。一场声势浩大的推坡填窊,新建校园的活动立即展开,几十万立方的土石的一座山梁,几个月立杆见影被推掉、平整。经分期兴建,几年后一所崭新的广福初中矗立在钓鱼台南岸广河西侧的灯笼寨山岗上的两梁两窊推平的山中平原上。随后基础教育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钓鱼台初中学生纷纷自动转入该校,不断发展壮大,钓鱼台初中因难招生,自动停止了招生,整体并入了广福初中,使学校布局调整这个敏感话题在陈汉乡软着陆,各级领导满意,家长愿意,学生乐意,教师如意的新学校被建成。


五、两袖清风  克已奉公


     推坡建校,扩大学校规模,虽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立项分步实施,但配套资金缺口大,困难多。先生倡议该校历届校友,为母校建设义捐,发倡议,电话联系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校友,上省城寻求原在该校工作过的同事,介绍学校面临的困难游说,引进资金,寻求相助。莘莘学子被先生勤俭为校所感动,纷纷解囊相助。


     先生一生两袖清风,克已奉公。在推坡建校的重点项目建设中,不为已,不谋私,不伸手,不沾利,腰杆直。当时有位本地人,也是自已的学生,送来两条烟,两瓶酒,替别人说揽工程说情,先生严肃认真地批评了这位学生。工程严格招标程序,严格执行工程招标,严格工程质量。


      还有一年,职中招生,生源吃紧,依靠各地初中引导,中考成绩较差,升高中、上大学无望的部分学生,引导、推荐、宣传,要他们实行分流,一部份升入职中,职中便在全县实行抢招生源大战。有的职中采取施恩惠的办法,给初中校长私下送红包来抢生源。一日,某职中校长来校,临行时避开人眼,送了个红包给他,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先生晚上在召开校行政会议上,把红包交给财务人员开据入帐,这一举动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称赞。


      先生生育了一子一女,因一心扑在工作上,疏于对子女的培养。儿子,高考差五分上线,未能考上大学,女儿初中后停学。


六、低调做人  高效办事


       二00七年,在县内各条战线工作或上班或为农的学生,得知先生致仕,光荣退休故里,自发地特邀约几十人,至广福初中,为恩师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会,大家的发言迎来了阵阵掌声,学生为先生荣归故里,举行隆重的欢送会,恐怕是全县的第一例,我终身难忘,这就是先生“立德育人”,学高为范,身正为师,视学子为已出的结果。


      我最近写了篇《又回母亲街》,里面简单叙述了现在的广福初中发展状况,其中记叙有“……学校秉承老校长虞金斗先生创立的‘立德育人’的办学理念,传承虞金斗老校长倡导的‘严当头,创领先,真为本,实立足’的校训……”。先生发来质疑给我:“张督妙笔(我退休前任过陈汉教育督学),点名不必。师生情深,易受嫌疑。”意思是不要为他扬名,怕别人存疑,要低调做人。写这篇文章,未经他本人同意,因有些年份记忆不大准确,想请先生纠错,便把草稿发给他。哪料,他不但不纠错,反而命我立马停止写作,要我:“罢!罢!罢!删!删!删!”本文是据实而作,没有炫耀先生之意。为先生这种低调、为这种“赤裸裸而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价值观所感动,将永远激励着校友们。


      先生办事,雷厉风行,当天作业当面批改,当天备课教案当天完成,本周行事历决不拖到下周。


      先生的师生情节、学校情谊深厚,每每相聚,经常对我们说起,他退休后一直还认为自已还在学校,学校铃声、学生读书声常在耳边响,梦里都是在课堂上、办公室里。脑海深处依然还在思考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成绩的提升。难能可贵的学校恋情、难能可贵的一片恩师情节。


       先生一生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学校的“傻子”,一个为工作的“工作狂人”,一个不记得培养子女的“痴人”,一个不为名利所动心汉子。一生勤耕讲台,播种文明,山沟里人称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乡贤”,因众口留芳,为使后人不忘,弘扬正能量,传承大山里的优秀的人和事,今谨记并留存于网络。


附诗一首赞之:


《执教数十年》


三尺讲台点数兵,
倚门立站似毛轻。
消磨岁月千支笔,
点亮童心一盏灯。


钟爱教坛添傻气,
天生育人满豪情。
闲来偶向红尘觑,
桃李芬芳杨柳青。

宿松陈汉山人   张晓钟  谨撰于母亲街广福老宅2020年11月11日

全部回复3

浩淼 发表于 2020-11-14 20:15

浩淼 2#

2020-11-14 20:15

在作者的笔下,虞金斗老师功德无量,懿德辉煌!把虞老师神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xz大山之子 发表于 2020-11-14 20:33

zxz大山之子 3#

2020-11-14 20:33

没有夸张,没有炫耀,更没有神化,据实而作!不信你来本地走访一下。谢谢先生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六一. 发表于 2020-11-16 16:00

六一. 4#

2020-11-16 16:00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1224532512@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74

帖子3232

积分780470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