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热图推荐

关于印发宿松县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复制链接]

2020-11-20 10:44 42349 0

凉亭河 发表于 2020-11-20 10:44 |阅读模式

凉亭河 1#

2020-11-20 10:44

宿松县2020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100354it9eeg99peybpekl.png

  为深入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皖美组发〔2017〕4 号)、《安徽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化精细化申报管理的通知》(民生办〔2019〕12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印发安庆市 2020 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庆农工办〔2020〕15号)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的互通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宿松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工作安排,计划2020年全县建设18个省级、1个市级、14个县级中心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确保到2020年底80%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到2022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农民有需求、政府就推动,农民愿意干、政府再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农民被动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的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科学规划,彰显特色。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乡村建设发展特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杜绝形成“兵营式”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由省和市县分层推进中心村建设,立足现阶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归大堆”、造“盆景”,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达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要求。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抓好工作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努力形成整体效应。特别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衔接,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引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省级中心村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1. 生活垃圾处理。配备村庄保洁员(可由PPP公司人员兼任)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庄保洁要到位,不得使用敞口垃圾池、敞口垃圾房等不环保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应及时收运,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就地就近简易填埋和焚烧。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住建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2.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要首先着眼于综合利用,对于无法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选用成本低、易管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方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渔净水、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人口较少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农田利用。
  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污水处理,实现全县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3. 农村饮水安全。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4. 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5. 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6. 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7. 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8.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9. 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不得用财政资金铺设人工草坪、栽植名贵树种,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10. 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市级中心村重点建设任务为垃圾处理、农村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村庄绿化、村庄亮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为文化体育活动广场)等八项工作。
  县级中心村重点建设任务为垃圾处理、农村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村容村貌提升等六项工作。其中村容村貌提升包括村庄绿化、村庄亮化、小型文化体育活动广场三项内容,县级中心村必须在全面完成前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全部实现绩效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建设活动,且此项资金投入原则上不超过县级专项资金的四分之一。
 三、实施步骤
  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申报、规划、建设、管护四个环节。申报环节主要是采取竞争申报方式确定每年建设的中心村,由乡村自主申报,经县级择优初评,按省级省批、市级市批、县级县批的方式确定。中心村布点规划修编和建设规划编制,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力争做到多规合一。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工程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压实工作责任
  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村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乡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村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心村建设要做到村容整洁、设施完善、工程达标、资金合规、管护到位、群众满意。
  (二)强化要素保障
  1. 投入保障。落实好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2. 用地保障。省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被拆迁农户安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农村预留不少于10%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继续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和返还机制,确保获得的增减挂钩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治久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厕所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镇(乡)两级规划管理机制。落实村镇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有专人管理。村庄应设置规划建设协管员,由村主任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
  (四)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督查调度,根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纳入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重点督促工作落实、建设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县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
  五、项目公开
  重点公开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7类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附件:2020年度中心村名单


100536r6p95oa9gi7w7bub.pn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灌水之王 宣传达人 推广达人
:
中士3
:
nhhghg@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49

帖子619

积分117317

图文推荐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