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北浴乡:积淀文化底蕴 激活发展动能

[复制链接]

2021-6-9 11:43 21311 0

谷口 发表于 2021-6-9 11:43 |阅读模式

谷口 1#

2021-6-9 11:43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鄂豫皖革命老区——安徽省宿松县北浴乡,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血与火的考验,更是留存了数百年前的人文历史记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水流清澈、村容整洁。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北浴乡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特色产业,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历史和青山交相辉映,乡域有重点,村村有特色,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红色资源得天独厚
    走进北浴乡,一条条干净、蜿蜒的盘山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宛如美丽的玉带,成为大山深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整齐的农家别墅依山傍水而建,高低错落的山坡被油茶、茶叶等披上了绿装。天色渐暗,耸立路旁的路灯照亮了小山村,文化广场上回荡着人们朗朗的笑声,山乡尽显欣欣向荣、和谐文明的新气象。
    北浴乡境内的罗汉尖位于皖鄂两省太湖、宿松、蕲春、黄梅四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011米,为宿松县最高峰,素有“大别南来第一峰”之称。罗汉山村及周边地区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有着光荣革命历史,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这里就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建立了党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成部分。
微信图片_20210609113902.jpg
    在罗汉尖腹地,有红军营地旧址,观音卡卡子门上,90年前,这里是防护外界进村的前沿哨卡,守护着散落在这周边崇山峻岭中的根据地。1935年,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在此创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以朱育祺为司令员的“大中华抗日救国军”,组建红军便衣队、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顽强斗争。
    立于卡子门顶,放眼远眺,四面峰高势险,一条小径从沟底蛇行而上,此地易守难攻。红军便衣队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历经大小战斗137次,歼敌1万余人。当时的根据地,真的是家家参军、户户支前,涌现出了像朱育祺、朱赛英、吴应典等众多不畏牺牲的革命烈士。
    1934年至1937年,短短的三年时间,659名红军战士牺牲,本地参军牺牲的就达336人,被害百姓100余人,山场被烧毁近千亩,房屋被烧157间。脚下的这块土地,每一寸都被烈士的鲜血染红,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8年,为不忘初心、鼓舞斗志、改变家乡面貌,罗汉山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行动起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建起了纪念馆、民俗馆,恢复了兵工厂、战地医院、槽纸厂、思恩洞等红色景点,修路架桥、改水改厕,建立了红色旅游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2020年,400余批次11000余人到此接受红色教育及参观旅游。
    现在的罗汉山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村民积极从事餐饮、住宿旅游服务,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传统文化别具一格
    在北浴乡西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廖河村,这里传统文化独显特色,文人荟萃,显现出别具一格的风姿。
微信图片_20210609113912.jpg
    廖河村坐落在钓鱼台水库上游,尽享湖光山色。在廖河河畔,有一座矗立了400多年的戏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离此不远的新屋古名居,至今比较完整地保留着明朝的古色……这里是一个有梦、有戏、有故事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廖河戏台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1991年三修,2018年进行第四次修缮。古戏台占地40平方米,为木质结构,正面横梁上有“大雅元音”金字匾额。匾额左右两边各嵌一块衬匾,上书“昭德”“象功”。“文以昭德”“武以象功”,彰显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
    廖氏先人的进取思想和拼搏精神由此代代相传。数百年来,在这个大众戏台上,轮唱九江高腔,上演采茶剧目,它为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展和完善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戏台对研究黄梅戏等戏曲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廖河村将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动资源转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保护和开发利用廖河戏台、新屋古名居等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发展优秀乡风民俗和乡村文化产业。2020年,廖河村充分利用建设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的机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农民文化活动阵地,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鼓励群众积极投身文化活动、培养文化爱好、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
    在廖河村,乡村大舞台、乡村春晚、重阳敬老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民崇德尚义、乐于助人、热心公益蔚然成风;道德模范、各级“好人”、“好媳妇”及“好婆婆”等层出不穷,形成了农村文明新秩序和新风尚。
    如今,来自省内外的诗人、作家、文学爱好者、旅游者等,经常来此采风旅游。他们热情讴歌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新成果,创作了一批乡土气息浓厚的作品;他们吟诗作对,在古戏台上演绎着具有现代气息的黄梅戏节目,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宣传达人 推广达人
:
中尉1
:
999hhft@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4033

帖子4524

积分834427

图文推荐

  • 畅游碧波纪念伟人,百

    7月12日,宿松县陈汉乡钓鱼台水库碧波涌动,

  • (视频)宿松县凉亭中学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三次全

  • 安师大附属复中开展暑

    暑途织就平安网,师爱凝成守护盾——安师大附属复

  • 宿松公益:驻程岭联络

    7月11日清晨6点,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驻

  • 复镇初中开展期末校园

    复镇初中开展期末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随着一学期即将

  • 复镇初中开展暑期大家

    复镇初中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

  • 复镇初中举办初中读物

    复镇初中举办初中读物进校园评审会为深入贯彻落实

  • 2025年度宿松县赴高校

    因高中体育岗位有考生放弃考察资格,根据《20

  • 老岗村关于积极参军报

    老岗村关于积极参军报国的倡议书 亲爱的老岗村青

  • 复镇初中召开“规范管

    复镇初中召开“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推进会为进一

  • 复镇初中开展师德师风

    复镇初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系统学习”培

  • 复镇初中召开春季学期

    复镇初中召开春季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会随着紧张而充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