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丙南 朱丙南 陈汉乡独山村党总支书记
现年52岁的朱丙南,担任独山村党总支书记11年来,始终恪尽职守,积极带领支村“两委”一班人,抢抓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努力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把昔日无人问津的“贫困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独山村也因此荣获“全省生态森林村庄”“全省电商脱贫示范村”“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朱丙南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市优秀党组织书记”“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先进个人”“全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5次被宿松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个人”。
当好山村致富的“领路人” 独山村位于陈汉乡东南角,过去这里因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发展滞后,全村17个村民小组530户人家都是分散居住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深山沟里,这样的居住环境,决定了村民们守着青山绿水却难以转化为“金山银山”。
面对全村182户4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深度贫困现状,以及群众增收困难的现实,朱丙南潜心研究,谋“方子”、找出路,确立了以抓党建、强班子为着力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扶贫产业为根本点,不断壮大独山由“输血”变“造血”的脱贫功能,真正做到“除病根,拔穷根”。
在抓党建、强班子工作上,他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重加强对全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筑牢队伍的党性观念,培养队伍良好的党性修养,使支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全面增强,为各项基础设施在独山村的顺利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在支村“两委”班子的勠力同心下,在广大党员的大力协助下,独山村修建公路、改造电网和危房等惠民工程在实施建设中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村村通”、“组组通”和“户户通”公路实现全面贯通,以及电网、自来水管网和农村危房在实现全面改造后,朱丙南又带领支村“两委”班子全身心投身到发展扶贫产业的工作之中。
在朱丙南的积极努力下,独山村通过争取扶贫产业项目、吸引当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村集体投资、贫困户入股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立了七祖寨生猪养殖合作社,建立了81千瓦的光伏发电站、480千瓦的水电站和电商扶贫基地,并对84亩茶园进行了改造。依托发展的各种扶贫产业,独山村农副产品销售、村民家门口就业等问题均得到了解决,为当地农户实现家庭稳定增收脱贫创造了条件。同时,朱丙南积极发动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确定每个党员帮扶联系十个贫困户脱贫。
祝菠罗是在朱丙南号召下,返乡创业的农民之一。去年,他建造的生猪养殖基地共出栏生猪3000头,创产值1000余万元,不仅为独山村村级集体创造了收入,而且帮助了当地40多个农户实现家庭增收。
2016年,独山村村集体脱贫出列,为全县最早出列的贫困村;至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的182户495个贫困户都全部脱贫;住在深山老林里的80户140个贫困户,都被易地扶贫搬迁到安置点。期间,独山村还被评为全省电商脱贫示范村。
当好百姓平安的“守护人” 2016年7月,连续多日的强降雨,造成从广福村至独山村的4公里公路全线20余处塌方,30余户危房面临随时坍塌的危险。
全线公路的塌方,意味着独山村与外界的通道切断了。孩子们读书怎么办?生活物资运不上来怎么办?朱丙南第一时间带领支村“两委”班子分头奔赴抢险救灾第一线,积极组织村民抢修公路、清理路面淤泥和石块的同时,安排人员负责护送上学放学的孩子,并安排一辆板车负责转运生活物资,保障村民急需的生活物品得到正常供应。经过一个星期的抢修,公路终于恢复通车了,而朱丙南连续6天没有睡过一顿囫囵觉,每天都吃住在村里。
在抢险救灾面前,朱丙南不仅是个敢于迎难而上的人,还是一个不知疲惫的人。白天,他冒雨带领大家抢修公路,深入灾害地点转移群众;晚上又冒雨带领大家巡查。一天晚上,他带领同事巡查到胡口组,发现贫困户朱才旺家的土坯房有随时倒塌的危险。年过八旬的朱才旺,独自在家,儿子和儿媳都到外面务工去了。情况紧急,他一边做老人转移的思想工作,一边安排同事将老人家里的家具、柴米油盐等生活物品,搬移到附近邻居家。顺利将老人安顿在邻居家后,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按时为老人送米送菜送油,让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2020年2月,朱丙南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采取“自防自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举措,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全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他整合支村“两委”及自愿报名的党员、群众组建志愿者突击队,并在出入独山村的各个路口设立卡点。连续三个月,他没回过一次住在县城的家,每天都战斗在防疫一线,或带领志愿者突击队开展治安巡逻、入户走访、政策宣传,或深入设卡检查,有效减少了人员扎推聚集、走亲访友的现象,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独山村 未出现一例疑似病例和无一起涉疫纠纷的发生。
“群众安危大如天”。朱丙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2018年10月的一天,他正因左手血管神经断裂在县医院接受治疗时, 得知辖区李湾组森林发火,他不顾自己的病情,毅然开车来到发火地点,组织人员将大火扑灭。之后,他又回到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当好为民排忧的“贴心人”
朱丙南常说:做人要实在,做事也要实在,只要用心待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百姓就会拥护你,爱戴你。坚持隔三差五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收集信息、梳理矛盾问题,及时掌握辖区低保户、残疾人、困难家庭、留守老人身体、贫困户就业、居民住房等情况,是他的日常,也是他担任村支书10年来养成的习惯。正是因为保持着这种“亲民、爱民、为民”的好习惯,他不知为当地群众解决掉了多少困扰生活的现实问题。
2020年的一天晚上,村里一位孤寡老人,因患急病,导致血管破裂,大腿流血不止。而独山村距离县城40多公里,等120救护车从县城赶来过来,至少要一个钟头。朱丙南得知后,主动开自己的轿车,将老人送到县医院救治,并帮老人垫付药费,使老人转危为安。
“平常,我们有什么困难矛盾或者什么事情拿不准,都愿意来找他,他也乐意帮我们协调解决。”在群众心目中,朱丙南就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为了给当地群众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他在村里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确定各包片干部每个星期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并集中开展一次会商会议,及时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落实分级分类化解措施。同时每季度开展一次老儿媳、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如今,独山村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内社会治安稳定、邻里和睦,形成人人共建美丽幸福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连续 7年,独山村实现了刑事、行政案件和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零发生”的治理目标,矛盾纠纷化解率100%。
“下一步要做好乡村振兴。”朱丙南说,伴随着“绿色独山、生态独山”蓝图的顺利实施,脱贫后的村民都富在绿色产业。对于独山村的将来,他充满了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