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姓氏源流] 读族谱卷首第一节

[复制链接]

2021-7-16 17:29 15168 0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21-7-16 17:29 |阅读模式

ssxfyzlscxwz 1#

2021-7-16 17:29

读族谱卷首
作者,谢吉鳌。写于二零二一年六月初一
族谱,它的谋一知识点可以是有限个家庭的命簿。
不同于命簿,是因为它记录的这支血脉,遗传基因从何处起源,为何转迁,支脉来到何处。
而要读懂它,就要从卷首启蒙。卷首不是可有可无的陪衬,是读懂谱载的说明书。它与历史同步,它与时代俱进。它诉说着你所不懂发生在当初的为什么。
第一小节
初修谱霑堂公支下,迁松九世裔孙尚行敦若公
贤谟克振公的长子士瓒的岳父杨钟秀给尚行公的赞歌是这样说:
《尊伯敦若赞》
矫矫拔萃,卓卓超凡,天伦性篤,服属情长。
常胆大而心小,恒志圆而行方。
非惟声震宗族,更能望重乡邦。
承先则伎裘绍绍而先绪不坠,
启后则兰桂森森而后嗣寝昌。
姻教弟杨锺秀敬识
尚行敦若公(1698.06.02~1767.08.02)活了六十九岁,妣石氏六娘,给他生了五个儿子,其中第三子贤庆衍三,写跋,字里行间显得才华横溢。
尚行敦若公写序,述说沧桑岁月,数不尽人生百味。
尚行敦若公生了一个女儿,叫柔姐,是沈士标先生的儿媳妇。沈士标先生,号景庐,在谱首谢氏初修宗谱序,说敦若就是冒着纠众集事的嫌疑,也要以族谱为亲。历尽艰辛,毅然走访了太湖罗溪之敏公支下,走访了太湖新仓江公支下。宗谱以敏公江公为开头。
尚行敦若公大儿子贤达,虽然后来贤达迁陕西了,贤达次子士禋,士禋妻子的爷爷,叫唐云唐春山,那是贤达的姻亲叔,唐先生在行文对尚行敦若时,自称“姻年家弟”。
唐云唐春山,在镇江府金坛县当儒学校长。他不仅是官场文化人物,而且工作地点金坛县离常州很近,不排除是常州学派庄存与的信徒。
庄存与主考官,在乾隆二十三年戊寅春季八旗子弟京考舞弊案发之后,清理汉文人运动中,唐云唐春山告假回宿松。这件事,吓得沈士标写出了“危不及鸠众集事。而姑以迁太邑罗溪敏公、新仓江公为断。殆亦以谱为亲。”吓得敏公支下,不使用初修谱派诗,只有宿松栋风公支用着。
偌大的一个金坛县儒学校长,族谱序点名表扬了尚行敦若公,其他的一概以功不可没惜墨如金。对克振衍三两个贤字辈人仅仅以“嗣后二三贤裔。越数十年。再为修明颂功。”
作品的最后还说,大概地写到这,往谱头上一丢,为君子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是最佳表彰,文中也得避讳,权且用字代替永字。可见清朝作品避讳五花八门的。
此是额外话题,暂且不说。后面还有唐云作品《谢氏初修族谱序》再话接前头。
尚行敦若公,走访了江西鄱阳东村,了解到我们鄱阳谢家,源自饶州乐平西郊。河二公的传人。
他从明代残谱中知道风栋公,是第一个来到宿松城隍嘴,住了二十多年开辟了河东九城畈,他是查验了文献资料再去核实的。参与人,详见贤庆衍三初修谱跋
坐在初修谱堂的,他们是
云堂, 大云云山,
零堂, 贤杰胜千,零堂, 贤绳铜章,
鼎堂, 贤桂学山,尉堂, 贤发人也,
沾堂, 贤庆衍三,沾堂, 士蛟明珠,
沾堂, 士鼐定周。沾堂, 士洪邦彦,
沾堂, 贤善人交,沾堂, 士应上任,
沾堂, 贤任重远,沾堂, 贤训克光,
沾堂, 贤谟克振,沾堂,尚行敦若,
十五位先驱,共同研究这些文献资料,决定统一《派诗》朝廷尚贤士,决定自敏公江公为第一世,决定自第一世起的七派不统一派诗。
不料常州学派的庄存与,向来谦谦君子,在乾隆二十三年任主考官,他裹入了八旗子弟的考场舞弊案,触犯了乾隆,引发对汉文化人的清理运动。取得征伐新疆吐蕃的胜利后的乾隆王朝,汉文大清理的残酷性且不必细说。
敏公支下,于是另用派诗梦震之开启。直至大清退出历史舞台,于民国二十二年才信守初修谱派诗,
五修谱除了补齐自敏公江公支下七派,延续了明朝旧谱,上溯到河二公,以河二公为第一世系。此是额外话题暂且不说。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回头再说那个不拿俸禄的高等秀才  沈士标景庐氏。他说,族谱缺失不全,没有关系,正好证明真实性。相反的,不是夲支下的牵强附会,信之意思,可叹啊全是假的。
四川眉山苏洵谱缺失。庐陵欧阳修谱缺失。河南扶沟李空同李梦阳谱缺失。难道说,这三个贤人难道就不如今天在座的水平吗?
那些攀比门第高下的,以姓氏为骄傲,却不值得,好分以下几种。
一,那些暴发户,早上贫居在白屋小户,晚上就一跃入朱柒大门。这些孔孟之徒中间,还没有哪一个不如没有文化的人,他们所以贵,我想不是因为世族,而是贵在读了诗书。
二,那些进阶地位很高,子孙却不愿说出他姓名,地位高但德与义缺失,那官爵就不是贵的标准。
三,那些不思进取,住破庙,宿岩石山洞的,蔫其馨香,自毁前程,还能说他因姓氏而贵吗?
为人子孙,禁不住自强不息以振家声。树立形象以载入光荣史册,我认为那才是唯一的以其行为,贵其姓氏的人。
我在我沈氏家族同样以此说过。
在这里我也用此告诉你。
你该不会第一个站出来,美言这句,也说,嗯!是哪一个哇?讲得这么好哇!
附录四篇古文:1,初修宗谱序。2,初修宗谱序。3,初修宗谱跋。4,初修谱源流序。其中标点符号是谢友交添加的。
第一篇文,《谢氏初修宗谱序》
昔三代之世,多世臣因生賜姓。祚土命氏。子孙世守其业。历千年不忘其所。
自殆魏晋以来,九品中正之法行,而世族益重。朱、张、顾、陆、范、庐、王。谢之族,缙绅以为荣华。
朝廷先其进叙—姓氏之贵重于世也,由来旧矣。
至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所以明世系、著先德、定疏戚、昭同异、隆恩义、接久远。传其实而非以邻于虚也。
今世,类  不讲谱学。世家子弟,往往门第相高。好牵连傳会,为识者所鄙笑。失其所以传,信之意斯,亦可以忾然,而太息矣。
谢氏,今春  敦若同诸侄辈,纂修谱牒举。凡散在诸郡者,系牒虽明,危不及鸠众集事。而姑以迁太邑罗溪敏公、新仓江公为断。殆亦以谱为亲。
惟江公之子  栋公。复迁于松。即以栋公为始也。
余按欧阳氏谱。中间失。
次者,再苏氏谱。三世而上失。
其次,李空同谱。曾王父而上失其名。
彼三先生者,其读书考据,岂遽出今人下耶?
胡听其阙失也,亦以“缺者当缺,详者宜详”。绝不稍参私意于其中。凡以传其实,而不欲邻于虚焉已耳!
今君是谱。考核纪述。不敢紊淆可谓善矣。
顾吾思之,人以姓贵世。有旦白屋而夕朱门者。未如不录于诵习孔孟之徒。则 其贵,不在世族,而在诗书。
然,世又有位跻崇高而后代不欲闻其姓字。
或终虚岩穴而千古犹乐。蔫其 馨香。
则贵其姓氏,又不再官爵 而在德义矣!
然则,为子孙者。可不免自树立以振家声。而光荣乘也哉!
此余特举人之所以贵其姓者。以告之族人。且以为君告也。君得毋首旨其亦曰:“此何人哉?实善。”
为序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季春月上浣之吉
郡增生沈士标景庐氏谨撰
注:
沈士标先生,作文中有几个字别有用意,需要说明之。
1,鸠众集事,纠众集事是清朝法律禁止的,为法条文字避讳写成鸠字。
2,胡听其阙失也。胡,假借字,代忽字用,忽然的意思。闕,与后文的“缺者当缺,详者宜详”原本都是闕字,翻印谱的时候,把古文闕,直接译置成缺字。在古文中,假借字闕,代表缺少的缺字。
3,贵其姓氏,又不再官爵 而在德义。其中再 在  格式,这是文言文中互文的写作手法。意思是贵其姓氏又不再在于官爵,贵其姓氏而在于德义行为与声誉。
第二篇文《谢氏初修族谱序》
岁戊寅春,余间任。得晤契友谢君敦若氏为余言,伊族先有老谱,苦遭流燹。若子孙食得先畴,缅祖上缘。起时,洒五父之涕,怀汾阳之嗟。尝太息、痛恨。
承先之志,有未逮也。
客冬,阖族克振、铜章、重远、明珠、等公。议照丁敛费,慨然作重梓计。
幸祖灵。默想今春谱将告成。嘱予一言。叙之予曰:“善,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史所以纪盛衰、谱所以昭统系。且孝子莫大乎。
尊亲莫先于敬亲。收族以联一本。
谢姓邑旺族。系出申伯封于谢。子孙指邑为氏。此受之始也。
厥后瓜瓞绵绵。发荣滋长。乔迁不一。
其地,祖栋公迁松,卜居邑东关外百里。河东九城畈。今十有余代。
文献既湮。系派未免混淆矣。
贵族诸公昭哉。嗣服戮力同心。志在重修。
公为纠其厚。委俾十余世之系派,不致差讹。 百余年之名分,无有倒置。一线珠联。本承支附。兼以祖功祖德。先人死月生年。丘垅坟墓,传赞、画图。子孙对之,了若指掌。
后之视今窗。犹今之视昔耶。
成此盛典,通族仁孝俱不可没。而挈领提纲为公惟最大。振先绪以启后人。
嗣后二三贤裔。越数十年。再为修明颂功。公等当不在禹下矣。
写此大略。以贯谱端。为君子用垂不朽! 云尔!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季春月上浣之吉
姻年家弟丙午科举人选:镇江府金坛县儒学正堂唐云春山氏拜撰
这唐云唐春山,他是1726年雍正四年丙午科举人,在镇江府金坛县任儒学校长。其中正堂正印官,指的是一把手。
文中也有几个假借字。避讳字。
1,         间任,暂时告假回家,间Jiàn不读jiān。
2,         用垂不朽。
唐云春山氏,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讲述了为什么那么长时间才修谱。
第一个典故,唐朝力挽狂澜的郭子仪平定了安禄山叛乱,封赏汾阳侯,又一次生病,许多臣僚去探望,唯独听说卢杞要去看他,他叫妻妾躲避在屏障后面不要出来接待,还把座椅给藏起来,妻妾问,为何?郭子仪说,卢杞这个小人巴结德宗,“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
果然,后来德宗昏庸,罢官了郭子仪,任命卢杞,宰相卢杞排除异己,连书法家颜真卿也是他杀害的。
唐云借古讽今,说满清用汉族奸臣,汉人遭了殃。
第二个典故是引用孔子为找不到生父坟墓,在五父之街痛苦流涕,来比对尚行敦若公言语“憾我姓家乘,康熙年间被燹无遗。乃宗乃祖,稽考莫识。镌修之役积怀九之。”
然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比母亲颜征在大许多。
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郰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颜氏十七岁时嫁给六十六岁的叔梁纥为妾,生孔子。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说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少年孤儿。一时不知道是把母亲殡灵柩,还是埋葬,在五父街上哭鼻子,路人都说埋了吧,孔子为了慎重,就殡于五父之衢。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知,母亲与父亲合葬于防山。
第三篇文《谢氏初修宗谱小跋》
庆生也晚。聆家训,谢姓迁宿松始祖,栋公。筑室城隍嘴,复居河东九城畈。传有老谱。嗣后,避兵,卷帙散失。尝见家大人曁诸父自伤贫懦,时以不得重梓为恨。
今幸,合族敬宗尊祖之意,建议重修。派丁、敛费、选场、授梓、厥典诚盛也。鄙暗如。孙:贤庆承尊人命。附谱堂写稿。誊清、校正、成帙。并出入支用一切,孙不敏,义不敢辞。
戊寅,春三月,家谱告竣。
展卷视之。昭穆以明、长幼以叙、系派以昭。祖功宗德,则有赚赞。纪略坟墓丘垅,则有山向画图。纪月编年、彰明字讳、穷流溯su源;
察支究本,即支分派别;世远年湮,而绳绳继继、炳炳磷磷,洞若观火。不啻起我祖我宗亲灸一堂也。非惟妥我先灵,诸尊。人素自伤者亦藉是以慰矣!
传述纪略、凡例、家规、务承诸大人。后服劳外,一词莫赞。
而是,承其祖武,昭兹来许。
家大人。暨兄---克振、铜章。侄---明珠、定周等。同声竭力。煞费苦心.
孙亲景重修缘起敬为跋。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季春月上浣之吉
裔孙贤庆衍三熏沐跋后
第四篇文《谢氏初修宗谱源流系》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祖也者,人所从出之原。
一人之身,散而为亿万人之身。
支派递衍,绵绵延延。以迄无穷者也。
籍 非谱牒其何以敦本篤族?
从流朔源、辨亲疏、明爱敬、昭仁孝也予。
尝见邑族谱牒 其世代之传、统系行派、瞭若指掌。憾我姓家乘,康熙年间被燹无遗。乃宗乃祖,稽考莫识。镌修之役积怀九之。因而谋诸通族--克振、铜章、克光、重远学山、入也、胜千、人交、云山、上任、明珠、定周、邦彦等俱。欣然乐从。
由是,予心熏灸,朝夕不遑。
不惮跋涉之劳,访诸江右。得知悉姓姜,周宣王封申伯于谢后子孙以地为氏。
转数十世。至河二公,迁绕州乐平。地处西郊。数十代。仁六公—鄱阳东村驻马越五世。
孟春公之子敏公,迁太邑罗溪。
孟秋公之子江公古熙,新仓卜居。此予考于文而知者。
迨江公之子栋公,始来松土 城皇嘴。廿有余春。
復迁河东坂名九城,,此栋公之所开创者也。闻与献而知者。
次其大略也。
若,祖功祖德。惭余才袜线,难以殚述。
予今老矣,假不修为,后之视今,不犹今之视昔耶?
用是。同诸侄辈共襄盛典。即予所考闻者誌之。
后之人复重修之,则流传于无既矣!
是以为序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季春月上浣之吉
迁松九世孙尚行敦若氏谨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上士1
:
xiemao10@aliyun.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86

帖子972

积分185985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