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27年辛丑1901年。 第四修谱,主要内容是反映族人荣辱生死的。
这里,以族谱雱堂公支下为例。
雱堂公支下,从廷善公起,就在宿松县城居住,从1630年崇祯三年算起吧,漫长的391年,今天,廷善公下的十世到余元,六修谱谱上说余元有两子一孙。
这里请不要自动对号入座,我只说古今纵览,族谱源流。
雱堂公支下这个分支,那时也有人荣升当官的。也有人因礼义成名的,也有人吃苦遭罪的。
当官的例如
今源公,
传辂公之子。
名汪寄,
字宗培,
号一泉,
五品军功赏戴花翎。
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辰时,殁于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戌时,
葬河西山路边有碑卯酉兼乙辛向。
妣罗氏。
生于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申时,
殁于光绪三十年正月月二十四日未时,葬河西山公妣合墓同向。
这军功赏戴花翎,可不简单,
安插在汉人头上,而没有军功记载,让人看了老大不舒服,所以我来说说。
大清饲养有一种鸟类叫做鹖鸟。长长的蓝色的尾翎。翎上有椭圆形的花,像大眼睛。这种鸟生性好斗。认死不认输。
清朝皇家帽子后边安上一个价值不菲的翎管,两寸多长,像旱烟嘴似的空心管,下口大上口小,鹖鸟翎从下口上插,戴在头上,招摇过市,不以为丑,反以为荣。
花翎有单眼,二眼,三眼的。三眼的,赏给官阶最大皇家功臣。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如此上三旗。
那八旗中,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谓之下五旗,因为满人中间的权势不同,不享受如此殊荣。更不是随便赏赐给外戚或汉臣的。
到了道光同治,有军功赏戴孔雀翎的。
到了光绪辛丑条约,那时,国贫极弱的时候,朝野作兴捐款赏赐散官,赏赐花翎的。但是,那不是真正的有眼花翎,而是印染上的一只椭圆形的花眼。对于六品以下的官,赏戴的翎没有眼,便称之为蓝翎。就一只眼都没有,明知虚伪造作,也要在仪式上吝啬一番。
这今源公那时已经死后四年了,没有他什么事。
这今源公等到爬上个五品军官,不是青少年期间的事,最少是光绪皇帝时期的事。但是谱中没有记载他领兵作战的光荣业绩,凭什么获得皇家恩宠赏戴花翎呢?家里老父亲叔叔伯伯,若沾喜气得赏赐花翎,可以戴也可以不戴,而因军功赏戴的花翎不戴还不行呢?不戴是嫌弃还是背叛?要先打你几大板子,讨了打板子手工的银两,再告诉你是为什么要打你。让你交出更多的罚银来,才能免了追罪。
这今源公是为军费捐款吗?没有记载。光明堂皇的没有记载,是对敌作战吗?族谱中没有军功记载,兴许自有不可告诉之处。
军机秘密,敌中有我,那,他在何处卧底呢?
这可不能记入族谱。
让人纳闷些,让后人不舒服些。
他没有后人。他的赏戴花翎再怎么值钱,都清零了。他既没有后人为之荣光,也没有后人为之羞耻。金兀术作兴狐狸尾,努尔哈赤作兴野鸡毛,哪来的那么多狐狸野鸡真家伙,于是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围在脖颈,插在脑后,打发那些俯首帖耳为之不惜倾家荡产也要讨得欢心,求个装饰,吓唬家人。为今天常人所鄙笑耳。
《关于报请批准大茂妣方氏录入宿松县节孝总坊》
方氏生于乾隆二十年乙亥十一月十七日酉时,殁于嘉庆二十五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亥时,享年六十六
道光八年那时石葆元退休回家。宿松县修县志,由道光二年宿松知县邬正阶、道光七年宿松知县郑敦亮、宿松京官翰林院编修石葆良完成。
县志编纂组在县城区了解到死去八年的大茂妣方氏从二十九岁守寡,她的儿子道龙才两岁。家里还有小叔子和公婆。方氏苦守三十七年寡。到死的时候儿孙满堂,三个孙子大孙子有十一岁,最小的孙子也有六岁。认为方氏贞洁孝道。
道光十三年县绅士们要求在城区建立节孝坊。县长郑敦亮造册。奉旨旌表。其中就有大茂妣方氏。入祀名烈总坊。
《关于报请批准道诠公登仕郎》
石纶是宿松石良的后代
石纶于道光五年乙酉任湖南主考官,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任会试同考官,死后四年,道光二十八年
也就是道诠公八十岁那年
全县报请吏部验封司
石纶入乡贤祠典。奉旨崇祀乡贤祠。
四月由学申文楚公以耆民出结咨部
说“道诠八十岁,
市民都说他正直,按照正直人的先例,应报请批登仕郎之职”
登仕郎是九品文散官呢!(谱中说“蹇”,意思说很不容易呢!)
任何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雱堂支下有受表彰的,也有不幸的
诗学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
士德迁陕 道九脱漏
传亦公三岁失踪。
传吉殁葬失考。
传春于道光二十二年去九江某个绸缎店前谋生活,一去就是七年,客死他乡。
作者谢吉鳌写于二零二一年六月初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