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早成熟的葡萄夏黑,这是阳光玫瑰,都是最新引进的优良品种……”又到葡萄成熟时,7月17日,宿松县洲头乡隆重举行金坝葡萄园开园典礼,从四面八方慕名前来采摘尝鲜的游客和商户络绎不绝,葡萄园里人头攒动,热闹不已。 据了解,开园第一天,金坝葡萄园共接待游客、商户2600人次,销售新鲜葡萄4.6万斤。近年来,洲头乡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要务,积极借助“双招双引”,依托辖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按照“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格局,提升辖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洲头乡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2家,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21个,建成农业种养基地27个,农业种养面积达到17000余亩。 借助“区域合作”发展葡萄产业 高高的葡萄种植大棚、长长的葡萄观光长廊、红红的葡萄缀满枝头……走进金坝村聚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浓浓的果香扑面而来,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都成熟了,令人垂涎欲滴。 “以前,这里种的都是棉花,每到夏天,就会闻到一股股刺鼻的农药味。”指着一眼望不到的葡萄种植大棚,洲头乡党委书记汪勇一脸自豪。汪勇介绍,金坝村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受传统农业的束缚,当地农户依靠农业生产获得的经济收入不高,如何通过发展新型农业增加农户收入,成为洲头乡党委政府亟待破解的难题。2010年,洲头乡同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签订区域合作协议,依靠对方提供的资金和技术,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 来自成都的万向贵,是聚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第一批从成都来洲头乡金坝村落户发展葡萄种植业的投资兼技术人员。在洲头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向贵和十几个同乡一起,合伙从金坝村农户手中共流转1482亩耕地种植葡萄,并分别成立两个葡萄种植合作社。 为吸引更多的成都籍人员来洲头乡金坝村落户发展葡萄产业,洲头乡党委政府围绕金坝葡萄园,不断加强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2012年,第二批成都籍人员落户金坝村,又从当地农户手中流转640亩耕地种植葡萄,并合伙另成立两个葡萄种植合作社。至此,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2122亩。 “由于土壤肥沃,加上精细化管理和有机种植,我们这里的葡萄不但产量比较稳定,而且品质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如此,这里的营商环境也很好,发展葡萄产业有保障。”经过十几年种植,万向贵和同乡都尝到了在金坝发展葡萄产业带来的甜头。今年年初,洲头乡在前期建造3个排涝站的基础上,投资50万元,为金坝葡萄园增建了一座排涝站,进一步增强了基地抗洪涝灾害能力;投资70万元,为每个葡萄基地更换了锌钢材质的防护栅栏,进一步增强了基地安全防护能力;为每个果农争取到了滴灌设施和土地租金两项政策性补助,切实降低了发展葡萄产业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压力。去年,聚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870亩葡萄,平均亩产达3100斤,总产量为260万斤;按批发价每斤5元计算,总产值为1300万元,除去成本和土地租金,纯收入达600余万元。 “过去,靠种棉花,家里没多少收入;发展葡萄种植后,每年家里都能挣到四五万元纯收入。”刘其卫原是金坝村贫困户,在龙泉驿区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于2010年开始种植葡萄。通过大面积种植,刘其卫家不但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而且成为金坝村有名的葡萄种植示范户。 据了解,通过区域合作,金坝村共有11个农户走上专业种植葡萄之路,并都成立了自己的葡萄种植合作社。截至目前,金坝村共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8个,建成葡萄种植基地13个,葡萄种植总面积3600亩,年出产新鲜葡萄1200万斤,创产值7200万元。 做强“一村一品”壮大绿色产业 “现在,金坝村的村庄环境更美了,返乡创业就业的居民更多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也更稳定了,家家都富了。”谈起葡萄产业给金坝村带来的变化,金坝村党总支书记石卫东深有感触地说。 “以前,我和丈夫靠在外面务工增加家庭收入;现在,家里不但每年都能通过流转的8亩耕地拿到7600元的租金,我自己还通过在葡萄园就业,每年都能挣到两万多元工资。”在金坝村,有许许多多像叶凤娥一样的家庭,通过返乡就业和土地租金实现家庭稳定增收。 “甜葡萄”变成了“金葡萄”,“小葡萄”发展成了“大产业”。石卫东说,夏季是金坝葡萄园销售葡萄旺季,也是葡萄园用工高峰期,每天都有大批的工人采摘葡萄。全村3600亩葡萄地,用工最多时,一天需要900多人;一年下来,总用工数达到18万人次,带动当地农民务工增收1440万元;当地农户通过流转的3600亩耕地,还可获得342万元的租金收入;一个葡萄园成就了一个大产业,也盘活了一个村。 洲头乡在金坝村发展葡萄种植的同时,还发展苗木花卉、黄桃、西瓜、草莓等特色农业种植,已建成占地1000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占地120亩的麒麟西瓜种植基地、占地100亩的黄桃种植基地和占地14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各1个,使金坝村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洲头乡带动金坝村老百姓致富的特色举措,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森林城镇”“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等荣誉称号,金坝村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国家级“一村一品”葡萄专业示范村、“安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近年来,洲头乡党委政府坚持“产业强乡、绿色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以金坝村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以347国道(北沿江)线、金洲路线和同马大堤为轴的“一核三线”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在全乡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以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利用347国道(北沿江)线横穿宗营村的交通便利优势,通过“双招双引”,在宗营村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经过三年建设,宗营村百果园基地已成为洲头乡果树种植品种最多和种植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共栽种果树7万株,种类涉及14个大品种28个小品种,实现了一年四季都出产优质水果的发展目标。 利用泗洲村地处长江江畔的特殊地理优势,通过“双招双引”,在该村建成占地500余亩的优质水产品静养基地,出产的螃蟹、龙虾等水产品深受省内外顾客青睐。今年6月,洲头乡又在该基地建成长江水生物保护科普基地和绿色观光长廊,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洲头乡通过“双招双引”,共吸引外资创办农业产业项目8个,吸引农业技术人才46人;共流转土地7万余亩,流转率达90%以上,先后培育以金坝葡萄、洲头吊瓜子、泗洲深水虾、宗营木瓜等为主打品牌的“一村一品”项目11个,建成占地2600余亩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个、占地11700余亩的特色果蔬种植基地8个,常年提供就业岗位2100个,年总用工数约26万人次,带动当地农民务工增收2080万元。 “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全面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全面提高土地生产效益,是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现在,我们这里产业兴了、乡村旺了……”洲头乡乡长曹启龙表示,通过不断壮大绿色产业,洲头乡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洲头乡大地徐徐展开。(孙春旺) 来源: 洲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