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融媒讯 近日,北浴乡滑石村党支部被授予全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标兵”荣誉称号。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贫困山村,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定力,牢固树立“发展就是最大民生”的理念,党员冲锋陷阵、群众支持跟进,通过连续多年的努力,一个集生态、观光、康养于一体的新山村基本成型。2019年获得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被授予“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且被确定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以强化学习夯实党建基础
讲学习,支部和班子便有“原动力”。为此,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将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
走进滑石村,一面面党建文化墙、廉政文化墙鲜艳夺目,在该村阅览室,记者看到,这里设置了“一日一学”学习专区,摆放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读本、党风廉政读本、党史学习材料、产业发展知识读本等各类书籍。据介绍,该村还制定了“在职党员月学习积分制”,提高每个党员学习积极性。并且,严格落实主题党日活动制度,灵活采用党员宣讲、党课、微视频、交流研讨等形式,重点讲解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百年奋斗史。
“村支部班子,年龄有大有小,学历有高有低,不学习赶不上新时代发展,不学习就不能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更谈不上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该村党支部书记汪爱学说。
以党建引领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滑石村却发展迅速,其中“党建+民生”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村坚持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盛夏时节的滑石村,山风拂动绿意,河水缓缓流淌,干净整洁的村道串起了山林与农房,精致的洋房、古朴的老屋各具特色。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成员翻山越岭测面积、摸底数、听民声,获得第一手资料,结合林长制改革,积极鼓励引导党员群众流转芭茅山7000亩,采用“党员(大户)+公司+基地”等模式,变废为宝发展油茶2400亩、茶叶1200亩,创建的“罗仙云雾”茶叶品牌,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山好水美道路通畅,现在的村子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服务贴心,住得舒心呐。”沿着村道漫步,记者遇到了从田间劳动归家的村民汪方菊,说起村里的变化,他的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该村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村民的冷暖和需求紧紧地联系到一起,紧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破除群众陈年陋习,以党员示范带动为切入口,一家一户全面拆除危旧房屋,改建旱厕,铺设污水管网小集中收集处理污水,规范整顿乱堆乱放。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多个党员志愿服务队,搭建志愿服务舞台,重点开展“政策宣传、调解纠纷、帮困扶贫、清卫护绿、维稳治安”等服务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难题。据悉,今年,志愿服务队已开展上门为特困户清洗衣物、采买生活用品、量血压、测血糖、调解邻里纠纷等志愿服务58人次。
以党员合力促进乡村振兴
东进西出水泥路、户与户之间串户路全覆盖,农网改造、4G网络全覆盖,卫生室、村民活动广场等全面完成,全村169户502人得到了高质量如期脱贫……
一项项成绩,离不开该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目前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该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年轻党员建言献策,鼓励他们“走出去、引回来”,以主人翁的心态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积极谋划建设田园康养游,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建立了年轻党员共建共治微信群,以‘互联网+党建’的形式,调动年轻党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积极争当表率。年轻党员沈加龙,利用自己专业之长,经常往返宿松合肥两地为村党支部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田园观光游出谋划策,深得群众好评。”汪爱学说。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看,来时的足迹清晰如昨。滑石村以自己的生动实践,回答了“新时期新农村基层党建应向何处发力”这一问题,正在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积极探索、爬坡过坎、砥砺前行,努力形成党建品牌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人居环境规范化、服务群众经常化、乡村治理制度化,力争走出一条切合山区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融媒体记者 杨浔 通讯员 虞太文 汪方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