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陈汉藕池地名故事
藕池,自然村片地名,原为陈汉朱湾乡的一个行政村,在陈汉山雾(溪)沙河上游,是雾(溪)沙河发源之一。宿松第二高峰三面尖东南面,罗汉荡山西南山冲。古是本地人口较少,山区人后密度很稀,山路弯曲、崎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段很多。山民为了行路,遮阳挡雨,歇脚乘凉,在这些路段用石块、木料、灰瓦修建“凉亭”(一直沿用到2000年代)。雾(溪)沙河上游段洪家河,古建有“凉亭”,地以亭名,曰:凉亭屋。明朝期间,邑人,黄正中,字君直,清顺治十一年拔贡。伴友人游罗汉禅林,在“凉亭”小歇,继而赶路上山,友人提议,就刚才那座亭廊作一诗,黄正中边走边赋诗:曰:万壑分流集一川,悬空木道锁云烟。仙源(罗汉荡山罗汉禅林)路僻渔人少,谁信峰头藕似船。(《宿松文徵》民国刊印)。行至分路口(一边上罗汉荡禅林,一边上三面尖),刚好赋诗完毕。友人问诗题呢?黄正中应之:“藕池亭”吧。亭得名曰:“藕池亭”,河冲以亭名,曰“藕池冲”,片地以亭名曰“藕池”。藕池(冲)地名因此而得。
在这藕池冲的西北脊梁的三面尖下的崇山峻岭中,演绎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三面尖位于宿松藕池冲、太湖、蕲春三县交界之处。海拔1009米,为宿松第二高峰。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尖曾是红二十八军和游击队便衣活动的枢纽部位。也是国民党宿松县政府为配合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组建地方反动武装“猎户队”的老巢。“猎户队”常年驻扎三面尖。在此修筑了一座两层楼高的碉堡。还在碉堡的前方约百米处,凭借剪刀石的屏障,以及两边陡峭的地形,在要道上挖下了约六丈深,五丈宽的壕沟。建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
藕池冲,这里是“猎户队”队长陈金旺的出生地。陈金旺注重亲情关系在同乡发展了很多“猎户队”队员。如副队长余正甲,队员余友生、余登甲......自此这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村庄,变成了的硝烟弥漫的敌占区。
“猎户队”这股反动武装,虽然人数不多(约四五十人),但危害极大。他们行动诡秘,经常给国民党军队通风报信,不择手段地残害军民,激起了根据地的民愤!
为了尽快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1935年8月上旬的一天,我红军支队和地方游击队共700余人,分成两个梯队,向三面尖进攻。第一梯队200余人为主攻部队,第二梯队500余人为后续部队,从蕲春进攻三面尖。由于通向敌营碉堡是一条险峻的山埂,笔直无掩护物。路中风吹草动都在碉堡监控的范围之内,我军行动难免不暴露。“猎户队”发现红军目标后,余友生便带着几个“猎户队”员,把“土枪”和“罐子炮”齐架在剪刀石上守候。当第一梯队到达山坳,派出两个战士前去侦查时,不幸被余友生用“土枪”击倒,接着上去四个战士又被击中,再次上去6个还是不幸牺牲。这时阵前战友们怒火中烧,于是他们奋不顾身,蜂拥而上。凶残的“猎户队”员竟然用“罐子炮”轰击。一刹那,红军战士倒下一大片,死伤一百多人,带头的红军队长“小花狗”(仅知绰号,不知姓名)也当场壮烈牺牲。红军第一梯队伤亡惨重,一时进攻受阻,无力再组织有效的攻击。第二梯队来到前沿阵地后,指导员痛心疾首。在反复观察敌情后,发现敌方壕沟犹如天堑、鸟雀难飞;要道封锁严密、滴水不漏;可谓易守难攻。敌方士气高涨,战况对我方极为不利。再攻只会对我军带来更大伤亡。为保存我军有生力量,只能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最后,指战员不得不下令暂时撤退,以图后谋,转移蕲春休整。
“猎户队”轻松获胜、名噪一时。得到了宿松县国民党指挥部400块大洋和四十支步枪的重赏。两天后,“猎户队”副队长余正甲身穿白长褂,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红军队长“小花狗”的首级去县城领赏,一路威风凛凛,经过陈汉沟时,见到亲舅舅朱浩强也不下马叫声舅舅。这激起了周围群众对朱浩强的嘲讽!都说:“你外甥好像当了大官了,把你这个舅舅也不放在眼里了,可能他要拿上屋叔伯开刀了!”朱浩强被激怒了!一气之下,他直奔罗汉尖,把外甥余正甲去县城领奖的消息报告给游击队司令朱育祺(陈汉沟人)。随即游击队派几个便衣到陈汉沟埋伏。当余正甲带着奖品趾高气扬地经过陈汉沟回老巢时,被便衣一举拿下,押解他立即向蕲春转移。余正甲的弟弟余登甲得知哥哥被便衣带走的消息,随即邀一“猎户队”员到北浴白崖(七里横排附近)去,想抢回哥哥。余登甲埋伏丛林中,望着路上穿白长褂的正是哥哥时,立刻用枪瞄准便衣,可不巧的是枪怎么也打不响,急得他似热锅上的蚂蚁,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然而等便衣走远后,枪竟然响了。这时红军大部队已出头,在两河口汇合后,往蕲春方向开去。余登甲想劫回哥哥的幻想破灭了!余正甲押到湖北英山后被处决了!
由于“猎户队”在此次三面尖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加上“猎户队”副队长余正甲被擒,这些都引起了国民党宿松县指挥部的高度重视。1935年8月下旬便特意把“猎户队”队长陈金旺派往庐山进行了为期45天的强化训练。在庐山上,陈金旺还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并奖给陈金旺手枪一支,枪上印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字样,蒋介石询问陈金旺有何特长?陈金旺答道:“我有三个特长,一、枪法准:我能把脚上穿的草鞋往后一踢,抛起后,反背随手一枪将草鞋命中;二、我力气大:我能端一盆稀泥,在五里长的圈内打5个转筋;三、我善跑:能在烂泥田里跑得狗赢”。蒋介石听后,认为他口气太小,只封了他一连长之职。受训归来的陈金旺比以前影响力更大了。他凭单马去城里购物,只在马背上贴上“陈金旺”三个大字,谁都望而生畏!可见当时“猎户队”、“名声”之大!“威信”之高!
为了消灭这股顽敌,切除这颗毒瘤。我军吸取了首次攻打三面尖的惨痛教训,派游击队便衣数次侦查,得知“猎户队”48人于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到长春庵庙上活动。我军侦查员就将这一重要消息及时报告了红军政委高敬亭。1936年3月19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派人通知罗汉尖附近苏岭一带活动的六路游击师师长朱育祺和便衣负责人汪少川,一道到黄梅五祖研究再次攻打三面尖“猎户队”的作战方案。会后,高敬亭政委先率部队经宿松二郎河到凉亭附近的夏家篱宿营,并驻扎休息一天。
1936年3月20日晚,高敬亭和朱育祺在夏家篱共同主持召开了排级以上干部会议,对攻打“猎户队”作出具体部署。高政委要求:这次战斗一定要打下“三面尖”,活擒“猎户队”头子陈金旺,全歼顽敌!
散会后,六路游击师和罗汉尖便衣队以及红军支队共挑200余名精兵强将,连夜动身,经隘口到陈汉沟,在陈汉沟稍事休整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三路开往三面尖:一路由朱育祺师长率领,经朱湾上罗汉宕出三面尖。当他们走到罗汉宕后埂上,有“猎户队”队员放哨。哨兵喊口令“谁”?游击队员忙回答:“是一家人”!未等哨兵反应过来,几个战士飞奔上前将其制伏,然后继续前进;一路由便衣队长汪少川率领,走北浴滑石垄上三面尖;一路由曹发明中队长和姓范的带路(两人原为“猎户队”员,后持枪投诚)。由于熟悉路线,我军这三路人马在拂晓前都赶到了预定位置,包围了“猎户队”的活动营地长春庵。当“猎户队”营地炊烟袅袅升起之时,我军早已占据了有利地形,并以200多人的绝对优势,突然向敌人开火,打得敌人惊慌失措,来不及反抗,甚至有的还在梦中便被击毙。在我方强大的攻势面前,队长陈金旺见势不妙,慌不择路,跑到宿营地后面的一个山崖边,见无路可逃,只好饮弹自尽。这次战斗打死敌人23名,活捉25名,所有顽敌无一漏网,我军无一人伤亡,缴获长枪30余支,“罐子跑”一挺,手枪一支,另有部分军用物资。取得了辉煌战果!
此役,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使我游击根据地军民抗敌热情空前高涨,革命火种以星星燎原之势蔓延皖、鄂大地。
(口述人:陈月香 余恕尚均为藕池人)本文其中的故事,根据《陈汉沟》余耀田先生的《两战三面尖》改编而成。
陈汉山人 张晓钟 2021年8月 9日于陈汉广福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