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修谱三篇原文,序跋赞。因六修谱编辑排版错误,需要整理,我们先来把它复制出来,针对实际情况,酌情把没有用的句子修整,使之切合实际。 《六修宗谱概序》 继传家谱兴旺发达。自庐陵、眉山论,已详。吾族出于庐陵、眉山之后。历经数朝。帝王将相。至今六度有余。 倡谈家谱,犹似绪之国史。各朝代的更换,各政治、经济、制度的交替,仍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就是在共和国四十多年来,它也有作不朽的功绩。载入历史的史册。因此,于论家谱也相应并谈,使之光照门庭。 我族自河二公江西乐平建基。秀三秀七敬承父志,恢创宏业。 到十六世祖明仁公迁鄱阳东村。 再到二十一世祖家敏公迁江南安庆府复迁太湖新仓。转迁城北。家江公迁太湖新仓转迁城北后复迁宿松东三区城皇嘴。 思锦公、思铃公家敏公之后裔。 思镐公、思铭公、思铉公、思钦公、思铨公、家江公之后裔。 历代时局更变,兵荒马乱的踩躏,使之我们的祖先到去忙碌奔波。为造福于子孙后代,历尽了艰难困苦。 在那时局动荡的岁月,我们家谱仍然没有失修。 直乾隆二十三年倡修, 至嘉庆二十四年次修, 至同治八年三修, 至光绪辛丑二十七年四修,至民国癸酉二十二年五修。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零年,迄今五十八年春秋。其中生、殁者,未登谱者,已是不可胜数。为使家谱继续发扬光大。今聚太宿怀各房长者同聚于红鹤寨老屋,商议倡修谢氏宗谱六修。 先理稿,后赴祠堂,开印新谱,取代五修老谱。使后代子孙一阅家谱,一见出生于一枝。同是一页一脉相传。互相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要承先启后,传宗耀祖,同振家声。为迎接下一届镌谱奠定基础。故录谱为序。 太宿怀闔族裔孙頓首敬刊 云峰代笔
【评语】1、不符合谢氏族谱的句子,已经下划线标记了。 然后整理如下:
《六修宗谱概序》 继传家谱兴旺发达。 倡谈家谱,犹似绪之国史。 我族自河二公江西乐平建基。 到十六世祖明仁公迁鄱阳东村。 再到二十一世祖家敏公迁江南安庆府复迁太湖新仓。转迁城北。家江公迁太湖新仓转迁城北后复迁宿松东三区城皇嘴。 思锦公、思铃公家敏公之后裔。 思镐公、思铭公、思铉公、思钦公、思铨公、家江公之后裔。 历代时局更变,兵荒马乱,使之我们的祖先,为造福于子孙后代历尽了艰难困苦。 在那时局动荡的岁月,我们家谱仍然没有失修。 乾隆二十三年倡修, 至嘉庆二十四年次修, 至同治八年三修, 至光绪辛丑二十七年四修, 至民国癸酉二十二年五修。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零年,迄今五十八年春秋。 其中生、殁者,未登谱者,已是不可胜数。为使家谱继续发扬光大。今聚太宿怀各房长者同聚于红鹤寨老屋,商议倡修谢氏宗谱六修。 先理稿,后赴祠堂,开印新谱,取代五修老谱。使后代子孙一阅家谱,一见出生于一枝。同是一页一脉相传。互相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要承先启后,传宗耀祖,同振家声。为迎接下一届镌谱奠定基础。故录谱为序。 太宿怀闔族裔孙頓首敬刊 云峰代笔
公元一九九零年九月九日三十八世裔孙余元谨提诗二首 《悼念抗战中的死难烈士奎盛老大人》 宝树堂中一脉承,古谱新镌烈士名。 千山遍洒仙人血,万水杨波悼前英。 《六修家谱感怀》 岁月匆匆六十秋,几经周折再抬头。 奋笔疾书宗泽谱,祖德家声万古流。
【评语】从平仄格律,从诗词粘对法则看,不是诗词,而是两首歌。
《六修宗谱新跋》 天上地下,万物人间,乾坤、石电、日月五星。祖,祖也者。根匕身匕枝匕叶匕、花匕果匕、继匕绳匕、绵匕延匕、瓜瓞繁衍以迄无穷。数亿万人之身,来自一人之体。吾本篤族,从流溯源。辨亲疏、明爱敬、昭仁孝也谱为何而作也。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则朝年季月、贤恶否者。古去今来;普则理之派别、辨亲疏悉。确以规范。承先启后。才成方园。从今以后,吾太宿怀三县之家焉。世世代代继承源匕。有条不紊。仿辑之劳。纂修之功。亦何昭穆孝也?吾族布居五县一市其居不一其地 乾隆二十三年倡修宗谱,大具章程,至嘉庆二十四年次修矣。又于同治己巳年三修,至光绪辛丑年四修。中间相隔三十三个春秋。而生殁者多得其详细者何也?是以殷勤谱之故耳。民国二十二年,相隔三十三年,生殁者不可计数,兼之世代限于暴乱恶化地步。之际。难免脱漏。 嗟乎!自民国二十二年至今五十八年之久。生殁者,更是难叙,而矣。又因时局不定。接二连三政变暴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大遭遇。昔故两战中死难骨肉。以及被国民党抽丁未归外殁者。也无法悉载,永悲非可观影闻讥。梦中犹得觅见难。君招呼英勇牺牲,先烈孤魂。入座宝树堂中永做上堂祖宗。后裔者,无不为之忧郁,和骄傲。 宗谱,理镌唯恐考证标述人丁生殁,不畏艰难,不辞跋涉。吾太宿怀各房长者、理事、诸者同聚于祠共商公讨定镌六修宗谱。继往开来。从今以后。免得再背盘费饭米。到处寻找家庭,继承先辈家族观念,发扬前辈之家族精神。同心协力。 忆祖思亲。济助云尔,再再重修缘起为跋。 公元一九九零年九月九日 之吉 三十八世裔孙正旺敬刊
【评语】不符合谢氏族谱的句子,已经下划线标记了。 然后整理如下:
六修宗谱新跋 天上地下,万物人间。 祖,种也者。根身枝叶花果,继继绳绳,绵绵延延,瓜瓞繁衍,以迄无穷。数亿万人之身,来自一人之体。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则古去今来;普则承先启后。 乾隆二十三年倡修宗谱,大具章程。 至嘉庆二十四年次修。 又于同治己巳年三修。 至光绪辛丑年四修。 中间相隔三十三个春秋。而生殁者多得其详细者何也?是以殷勤谱之故耳。 民国二十二年,相隔三十三年,生殁者不可计数,难免脱漏。 嗟乎!自民国二十二年至今五十八年之久。生殁者,更是难叙。 宗谱理镌,考证人丁生殁,不畏艰难,不辞跋涉。吾太宿怀各房长者、理事、诸者同聚于祠共商公讨定镌六修宗谱。发扬前辈之家族精神。同心协力。 忆祖思亲。济助重修云尔!为跋。 公元一九九零年九月九日 之吉 三十八世裔孙正旺敬刊
(谢吉鳌评语:正旺公六修谱跋讲到,修谱清楚是时间间隔短,时间间隔短,也有不可计数的部分,所以难叙,时间间隔长,兼之有不可计数的部分,所以更难叙。这“不可计数”是旗帜鲜明地第一次提出谱中有不能记载的生殁原因。当然也就是不能记载的与时代相关事情,阐明了修谱存在的问题,这是正旺公对六修谱的贡献。 其次,他作文结尾句“忆祖思亲。济助重修云尔!为跋。”的云尔,是一个虚词,做感叹用,相当于“啊!”,全句意思是--忆祖思亲。帮助重修啊!为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