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陈汉沟黑尖寨神秘的面纱 陈汉沟黑尖寨,这条山脉及寨名,自小时候就听说过。位于何处?名何来?山寨什么样?史志书上有无记载? 退休后,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查阅史志。阅《宿松县志》道光版,上面无记载。史书上无记载,名不见经传,只得走访民间。正好,在熊岭小学教了一生书的邓阳华先生,也是我的老同事,他家就在黑尖寨附近,志同道合。他时不时下山来,进门坐坐,陆续向我介绍了些有关黑尖寨的历史传说和有关故事。如“黑尖寨是宿松宝山”的故事,又如“鸡公啼、蛤蟆鸣、乌龟哼、将军骑马要出征”的传说,再如“太平军埋下金银十八缸,何日翻身见日光?”等等的传说。激发了我对黑尖寨的探索,想知道黑尖寨的究竟,早有凌云志,一睹黑尖寨的雄风。 2021年10月31日,陈汉兴乐电器销售公司田国送老总,也是业余摄影家,在群里发出:有人去爬“黑山尖”吗?因“黑山尖”与我想去的地方不一致,也就听之任之了。不一会,田总来电相邀,说就是去熊岭黑尖寨,已告知邓阳华老师做向导,他在门口等。既然有车,去也好。十几分钟的崎岖山路,翻过熊岭东面七沟八梁山脉,进入大冲组,车子向西北一拐弯即到组级水泥公路尽头。河口村正在开发寨东北数十亩山场,已挖成梯地式茶园,待栽茶。沿近期修的茶园砂石公路毛坯,可直上黑尖寨前寨。 黑尖寨相连有三座寨峰,分别是前寨、中寨、后寨,由南而北延绵数千米,逐高与磨石寨相连,构成陈汉沟中条山脉四寨相连。海拔五百余米,东南临隘口乡,北靠陈汉乡,西与柳坪乡相接,西隔长溪与罗汉尖山脉相对,东隔二郎河上游的广河与县祖山(三面尖-蒋家山-七祖寨-严公山脉)相望,北与磨石寨相连。山寨植被茂密,一路披荆斩棘、踏柴踩禾,钻蓬绕藤,连爬带攀,登上黑尖寨前寨。前寨南是燃灯寺,寨西是长溪的鸭潭河(见吴藻德先生诗《怕到老家鸭潭河》,《西乡风韵》第九期200页),寨东为熊家岭大冲组。前寨巍峨屹立、雄伟壮观,造就了自身显赫的魅力!远远望去,犹如少女一对漂亮的乳峰耸立在那,甚是吸引人们眼球。 站在乳峰耸立的乳头上,那境界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然开朗,此时有感“海阔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意。上至柳坪,下至二郎周边,所有山峦、村庄、河流、田野等,无不历历在目,似乎它们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衬托、膜拜黑尖寨的高大形象,此刻,那心旷神怡的意境简直无与伦比!心想:如占此山为王,利用此险峻与优势,那将必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胜算与得意啊!怪不得历史上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当俯下身来,细看脚下。山寨表土石,全为黑色,脚下踩的全是松散的黑色碎石、碎土。再寻视山寨方圆数百米范围内,石头都是黑色。传说古代当地的山民,将石块扎碎,变成黑粉,把黑粉拿到二郎河集镇上换回生活物资。黑粉在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是一种染料,特别是布匹。古时,只有一种家机布,自家织布机织的,白色。只需将白布放在锅里,加上黑粉,烧煮,就成为黑布。当地人,还有更神秘的传说:黑尖山寨地势险峻,前山悬崖,后山陡峭,只有后寨往西一条山梁直通磨石寨,易守难攻。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英陈日成部下金忠斗在寨上设哨立所,前寨可视长溪山方向,后寨可观隘口至陈汉方向动情,军士轮作,养兵屯田数年,驻兵数百,也把黑土作染料,染布作衣,士兵穿整套黑衣,时人称其为:黑衣军。1861年,太平军安庆失陷,陈日成部下金忠斗部溃散弃寨,埋下十八缸金银于寨中。哦,黑尖寨,故名思议,是山体土、石黑而尖(像乳头)的山寨。 中寨,沿山脉向西去磨石寨方向,不远处便是中寨。中寨宽阔,面积最大,适合屯兵、养马、宿营。西与柳坪大畈相连,东与熊岭高榜为邻。沿山脊有型似乌龟的石头和将军石头。有民谣:鸡公啼(驿路铜铃寨)(柳坪退休干部陈重九先生有诗《鸡公石》载《西乡风韵》第十二期165页:传说有只叫鸡公,昂头昂脑食宿松。天雷有情怜民苦,一声巨响慑鸡公。)、蛤蟆(古亩山)鸣、乌龟(磨石寨边)哼、将军(陈汉将军)骑马要出征的故事就在这里。 后寨,位于磨石寨正南方几百米处。后寨可观隘口至陈汉方向,军士轮作,养兵屯田。寨山脊,一条延脊与磨石寨相连,人们可以从寨山脊上,攀登上磨石寨。 此行至此,掀开了陈汉沟黑尖寨神秘的面纱,黑尖寨的由来是从型体上来说的:土、石是黑的而尖(像乳头)的山寨。得名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军驻军山寨,用黑土作染料,染土布制黑衣的传说。而《宿松县志》道光八年版.《寨志》上无记载这是可以理解的,道光帝1821年—1850年。咸丰帝1851年——1861年。 陈汉沟人 张晓钟 2021.10.31.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