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陈俊良:深切怀念陈英先生

[复制链接]

2024-4-10 20:42 5898 0

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24-4-10 20:42 |阅读模式

论坛编辑 1#

2024-4-10 20:42

  我与陈英先生源于义门一脉,分支于宋分迁祖延福公之下五代裔孙日和公,我为日和公次子文一祖23代孙,先生为日和公之长子省一祖之下22代孙,我和先生的关系可谓竹林之称。
  我与先生有幸结识于1991年深秋,时值道淇、道澳两公支谱五修告竣之际。当时,全县陈姓各支之间互不来往,毫无联系,族中有识之士倡导,由省一公支派员寻找文一公后裔,再又寻访九章六道(“九章”指陈汉公的九个儿子,其中五子叫震章,“六道”指震章公的六个儿子依次为道湘、道洪、道淇、道澳、道涌、道浩)。被派出的人肩背行囊,走村串户,不辞劳苦,找到我这一位仅读了两年小学近乎文盲的山村野夫,因此,我有幸结识了陈英、光中两位饱学之士,在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推荐下,从此,我踏上了30年的联宗敬祖生涯。
  我与陈英老先生无论学历、地位、社会影响、家庭状况等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从我们相交的第一天起,老先生就把我视为知己,从不嫌弃我是耕作农夫。我出生在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幼年丧母,青年折子,壮年失妻,人生三大不幸无一幸免。我的童年是在继母的毒打、饥饿、百般摧残下挣扎过来的,老先生听罢我的经历介绍,深表同情,先生开导我:“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并非痴人”,并向我讲述历代名人历经坎坷的故事,我听后感慨万千。孤儿我从小无人怜,这样的知心话我从未听过,先生的语重心长以及几十年来对我的点点滴滴,可谓是再生父母一般。
  在与先生最初几年的共事中,我看到他妙笔生花,题诗作对是信手拈来,自己在夜深人静之际暗自神伤,自叹弗如。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问他老人家:“像我这样的文盲,也能学会写诗作对吗?”他老人家微微一笑:“凭你的天赋,今后一定能超过我!”我听后连连摇头“我连标点符号都不晓得哪里打的笨蛋,这不是白日作梦吗?”先生亲切地说:“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也只念过两年小学,靠自学成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诗人、政治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当夜,先生写下“移、意”两个示范字,教我读五十遍。然后告诉我:一字四音,即平上去入,再又指导平仄的基本要领。尔后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自学,不懂就问,终于在1993年冬至出谱的大会上,我出于答谢先生的谆谆教诲,又愧于有心无功,写下了“力举编修建伟功,一身正气贯长虹;先生重负千斤鼎,我愧无能空享荣。”的处女作,老先生看后连连称赞,鼓励我要不断进取。2007年立春的前一天,老先生相濡以沫的伴侣我最尊敬的叔母张老夫人仙逝,我代表联谊会作“冷露伴伊春,巾帼长眠一代杰;廉风昭后世,义门永颂半边天”的挽联。先生看得是热泪盈眶,代表家人致谢,再度肯定我坚持自学取得的进展。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与陈英、光中两位先生患难相从,不离不弃,结下了深厚的族谊,两位前辈虽先我而去,我却留下了我们30年前的珍贵合影。30年来,尽管寒舍几经翻修,我首先想到的是将这张合影妥善保管好,像视珍宝一样把它放在家中相框的正中位置。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1993年的往事。
自1991年我们在隘口鹅子畈认识以来,由于我们意气相投,诸多见解不谋而合,命运共同体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大胆探索,敢为人先,构思续修十四修大成谱,这一设想在当时一无经费,二无资料,三时局不许,四人心不齐,五跨越时间长达一百年之久的极端困难情况下,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简直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已认定的事从不轻言放弃,毫不退缩,明知山有虎,便向虎山行。我们一帮人一开始是自掏腰包,从零做起,后来历经漫长而艰难的走访,精诚所至,最终感动了上帝,这个上帝是广大族众。各支先后派出代表参与合修事宜,先生被一致推举为全县十四修主编。好不容易搭起了修谱的架子,但事与愿违,好事多磨。由于我们初期认人不准,在河塌毛岭十四谱初稿付印期间,误信族中个别存心不良、道德败坏之人,差点导致前功尽弃。历经千辛万苦收起的一点费用被骗一空。在毛岭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最后连照明用的电费都没有,一日两餐半饥半饱,三个月未见一两猪肉下锅,炎炎夏日汗流如注,谈不上空调电扇,入夜蚊虫肆虐,我们只得席地而坐,相互勉励。当时的我正值壮年,饭量很大,加之我整天以步代车,四处化缘,肚子没一点油水,两位老人总是推说不饿,尽量让我多吃一点,我何尝不知道是他两位前辈对我的关爱呢?每当红日西沉,我走访未归,两位老人总是忧心忡忡,倚闾遥望,生怕我遭遇不测。面对困境,生性耿直急躁的我总是发火,破口大骂那些口是心非,蛇蝎心肠,一肚子坏水的伪君子,老先生总是劝我千万别动粗。他老人家遇事总是和颜悦色,以理服人,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老先生也是心急如焚,后在邦大公后裔晓昂先生的提议下,当机立断,决定将谱堂转移到凉亭陈家墩,在凉亭道浩公、邦大公支下宗亲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三年的十四修大成谱终于在1993年的冬至日与广大宗亲见面。冬至日出谱那天,族众欢欣鼓舞,会场盛况空前。当晚,光中、陈英两位老先生和我破天荒地喝了一点小酒,两位老先生老泪纵横,我们感慨万千,直到深夜方散。十四修之前,全县陈家是一盘散沙,卧薪尝胆三冬终至一谱牒完成,陈英、光中两位先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铁肩担道义,为我陈氏宗亲寻根问祖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为后来的十五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十四修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其意义堪称是划时代的杰作,理应得到广大族众的肯定和褒扬。
  为了使来之不易的联宗大业根深蒂固,使之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长期稳定地延续下去,族中有识之士在发行族谱的会议上呼吁宿松县陈氏各支组织起来,建议每年召开联宗祭祖大会,协调处理族中相关事宜。此项提议得到参会负责人的一致赞同,会上一致推选光中、陈英为总召集人,下设各支召集人,商定:每年的大雪节召开预备会议,确定本年度冬至节的具体活动及日程安排,根据各支申请的先后顺序结合地区特点确定下一年的冬至会会址。在老先生们崇高的声誉影响下,各支争先恐后,一呼百应,均以本家召开冬至会为无上荣光。那个时期的冬至会先后在邦大公支陈家墩、道浩公支陈家咀、公通公支月塘畈、里望公支桥头屋、文一公支紫金冲和九城畈、道澳公支茯苓畈、公迁公支河塌桥岭和复兴、宗通和希成公支梁公殿、知先公支陈汉小明府、守通公支许岭、庆一公支许家田铺、道淇公支钓鱼台等地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冬至会。每到冬至会召开,宗亲们奔走相告,沿途挂满巨幅标语,斗大的“义”字旗迎风招展,陈家族人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大会开始,万炮齐鸣,响彻云霄,像过年一样热闹非凡。宗亲代表们(召集人)所到之处尽受宾客相待,无微不至。惹得四邻梓里是交口称赞,钦慕不已。直到2006年正式成立宿松陈氏宗亲联谊会,后在江西德安的影响下又成立了宿松陈氏文化研究会。从此,宿松陈氏宗亲在陈英、光中先生的组织下完成了十五年联宗敬祖的使命,为义门陈的组织建设和兴建义门宗祠埋下了伏笔。本届宿松县义门陈文化馆前任秘书长文久先生曾经形象地把我们宿松义门陈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从1991年开始到2006年许岭冬至会,这十五年称之为“井冈山时期”,这一划分是很贴切的。
  十几年的冬至会及各个时期大大小小的家族会形成了一个惯例,每次由光中先生开头,最后由老先生作会议总结。老先生讲话从不用讲稿,他慈祥可亲,陈词恳切,推心置腹,让人心悦诚服。他一生从不说假话、大话、空话,每届冬至会合影从不坐中间,他老人家谦虚、务实、诚信、仁爱,不计名利的高大品格在广大陈氏宗亲中有口皆碑。可以这样说,十五年的峥嵘岁月全县义门陈组织从无到有,没有老先生和光中先生等一批老前辈的发起、掌舵,全县陈姓联在一块是绝对不得成功的,要成功也得退后十几、二十年。老先生不愧是族中伯乐,人中萧何,他是义门陈家大写的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2007年文研会组建,老先生年迈,主动请求退居二线。多年的族事工作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尽管如此,他依然是职退心未退,在族人的心目中,他依然是族中的文胆、智囊,老先生有一次同我谈到他退下来的心情时,是这样描述的:城谢宗亲让我休,缠身杂疾事难筹;精英接力吾心爽,呐喊摇旗助上游。可见先生的心怀义薄云天。
  天不遗一老,人已是千秋。正值文研会新班筹措“双修”大业之际,怎奈皇天不佑,夺我恩师,我悲痛不已,含泪写下一诗一联,聊表寸心。诗曰:绿水青山衬竹林,舟共济同廿三春;草根本属痴呆类,饱学蒙施雨露恩;大志鲲鹏飞异域,无知燕雀失余温;如能自造来生愿,誓作王横后继人。联曰:廿年风雨同舟不惜恩波恵义族;一夜阴阳异域难收老泪哭先生。
  先生先我而去十几年了,我无时无刻怀念他老人家。我与先生之深情厚谊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在他老人的教导下,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我原本一个笨头笨脑的半痴人,而今也能写一点打油诗和简短的书信,多少还受到宗亲及社会的谬赞,饮水思源,如果没有先生的提携,那我只不过是井底之蛙,社会上的混世虫而已。先生之恩,比山重,似海深,有道是一生知己最难求。我有幸遇到这一德高望重的师长真是三生有幸!我总想在我有生之年完成两个心愿,一是想写一篇回忆录,上列涂鸦学句,算是完成心愿之一;其二,是想在先生安息的茔地焚上一炷香。看来贱躯多病,时日不多,只好他日泉下相见,定当程门立雪,行师生之礼,畅叙叔侄之情。

陈小中:读陈俊良先生《深切怀念陈英先生》有感
  33年前,我在钓鱼台老家的一个晚上,与俊良大哥有个一面之缘,现在听俊良大哥说起才知道,住在县城的伯父是在朱湾小明府主持完家族的冬至会后带他来我家,那时的我不太过问大人们的事,模糊的记忆里只有“矮小的个子,黝黑的国字脸”及这个人好像与伯父的关系很好等印象,一直到我临近退休,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担任家族秘书长之后,在开始的几次家族会议上我都在记忆的屏幕里努力地搜寻着30年前的那一幕,在人群中比对着,原来那天晚上伯父带进家门的人是家族元老陈俊良老先生。
  记得2021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我宣读完“宿松县义门陈文化馆第二期工程建设募捐倡议书”后,现场第一个响应捐款的人就是您,虽然只有200元,但您平时的生活是靠政府低保来救助的,这200元是别人的2000元、20000元啊!在与我伯父开创家族事业的艰苦岁月里,当时是您最年轻,为了走访、宣传、发动,让更多的族人参与到陈氏家族事业中来,是您以步代车,寒暑易节徒步丈量了全县陈姓族人散居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有一次,您无意收到了100元假钞,您默默换掉,自己无钱捐款时,发动女儿捐款。您担任过总会的常务副会长,您是家族工作的老革命,老黄牛,半生奉献,劳苦功高。
  不,这样评价您还不够。今年清明节前一天,我接到您的来电,说是今年的清明祭祀大典您一定要参加,一是身体每况愈下,来日不多,机会难得;二是要交给我一篇关于我伯父的回忆录。我听后如鲠在喉,欢迎您参加,同时也怀有能见上您一面的激动。当接过您郑重的托付后,回到家,我关上房门一口气读完了您这篇回忆录,我被您发自肺腑的真言打动着,被您一往情深的叔侄情感动着,更被才上过两年小学几乎文盲的您能写出如此精神饱满情意酣畅的文章彻底的撼动着。
文中的主人公是我的伯父,俊良大哥是用心、用情、用泪写就的。我是含泪、含情、含恩读完这篇文章的。读后,我对俊良大哥和我的伯父又有了更新的认识,又明白了更多的人生哲理。
  作者陈俊良是一个苦上加苦的人,他把人生的最苦都吃了过遍:少年丧母,中年失妻,暮年丧子,童年遭受继母虐待······然而俊良大哥意志坚强,铁骨铮铮,百折不挠,百毒不侵,不向命运低头,不向恶势弯腰!正如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难让俊良大哥变成了堂堂的七尺男儿,俊良大哥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少有的硬汉子!
  30余年,房屋几经翻修,那张合影却妥妥地保存着;30余年过去了,其中我伯父离开我们已有十多年,而您还记着先生的点点滴滴,还能写出如此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情文并茂的文章来,您是千里挑一的重情重义的好汉子啊!
  您才读了两年小学,几乎文盲,可您通过自学,却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文,能做出这么好的对联,能创作出这么好的回忆录,说您聪明是先天的与生俱来,要说您是后天的造化啊!没有您后天的勤奋、后天的努力,您不可能达到如此的高度,我称您为作家、称您为诗人、称您为自学成才的伟丈夫!
陈俊良,您是撑起宿松诗歌之乡的一份子,您也是一位大写特写的不平凡之人!
  我有一篇《宿松文学》上发表的写我伯父陈英的散文《大德高风常照我  云水苍茫忆慈颜》,我搜集伯父生前作品,汇编了一本书《陈英文选》,在我写伯父时,我采访了一位伯父在宿中教书时的学生朱浏福先生,朱浏福先生谈及我伯父时是泣不成声,反复称我大伯为“再生父亲”!今天我又看到俊良先生的文章,一开始就称我伯父为“再生父亲”!伯父啊,您给了多少人以恩惠,给了多少人以“生命”?!不到深情处,不称“父母”啊!伯父一心为他人的人格魅力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我。
  退休后的伯父一心扑在家族事业上,当俊良大哥写到伯父担任陈氏十四修主编时,在一无经费,二无资料,三时局不许,四人心不齐,五跨越时间长达一百年之久的极端困难情况下,要完成十四修铺叙真的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啊!但是伯父率领他的团队硬是花了三年的时间续写了间断一百多年的陈氏历史,成为宿松陈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早年听说族内不明真相的人对我的伯父和他的团队说三道四,甚至全盘否定,是时候给伯父和前辈们正名了。伯父不畏困难,敢于较真,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人学习。
  说到修谱,又让我想起伯父的一段往事。伯父在负责“宿松大成谱”六修宗谱时所经历的困苦,其谱中“跋”上是这样记载的:“猫腰、卷缩,隐身于贮放红薯之地穴,挑灯纂修”。73岁的大伯为怕带来麻烦是躲在隘口乡鹅子畈一宗亲家里的红薯洞里的煤油灯下,通常一蹲就是整天、整月,每次出来脸上都是煤油烟子,鼻液、唾液都是黑的。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需要智慧和意志的啊。
  俊良大哥的人生中有三位导师,一个是他小学两年的启蒙老师,启蒙老师让他铺垫了文学基础;第二个是“苦难老师”,苦难让他成就了自己,坚强了自己;第三个是陈英老师,陈英老师是他的人生导师,帮助他明确了人生目标,提升了学识,培养了他为他人服务的公德心。我既为俊良大哥的苦感到无限惋惜,也为他的幸运和成功感到自豪和骄傲。
   俊良大哥非常谦虚,他把稿子交给我时还附上了一封信,信上说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下这篇劣作,是丑媳妇难见公婆面”,还说“文中情节是真实的,是出自一个近乎文盲农民之肺腑,恳求我斧正,看有没有一点价值,如确难登大雅之堂,麻烦先生就清明及中元之际,在老先生茔前付之一炬,算是完成多年夙愿”。看到这里,我眼泪又出来了。俊良大哥是多么想将他们真挚的情谊、他们曾今的战斗历程、他们热爱家族的情怀公之于世啊!让世人去评判、去体会、去觉悟。但是您太谦虚,大哥您知道吗?您写的这篇文章实在是太棒了,我拜读了,感动了,受教了!我怎么啥得更改呢?除了少数笔误,调整一些语序,换几个词以外,每动一个字我都要仔细斟酌,我要原汁原味地保留您的语气,保留您的思想,保留你们那个年代那个年龄特殊的友谊。我生怕破坏了你们忘年交的情感,更何况,您写的实在太美了。我水平有限,无懈可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少尉2
:
78653105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339

帖子2010

积分407665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演练,共筑校园安全防线今日

  • 宿松s248省道(荆桥至

    s248省道(荆桥至河塌段)道路修复工程不知道

  • 宿松县部署集中打击拒

    4月25日,宿松县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

  • 多方矛盾巧化解 现场

    近日,宿松法院受理了某房地产公司诉某社区委

  • 县作家协会举办王浩林

    四月的阳光温情流泻。4月26日,宿松县作家协

  • 洲头中小与隘口中小校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

  • 宿松公益程岭联络站慰

    4月23日,在 “五一” 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