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融媒讯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保障和强力支撑。近年来,北浴乡紧盯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创新“党建+”模式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搭建“党建+”平台,以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基层治理为抓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党建+集体经济”让村民“富”起来。北浴乡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好乡村振兴幸福路。按照“消除空壳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思路,重点扶持、典型培育,确立每村一项主导产业支撑、一个发展规划引领、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的“三个一”总体目标,优化组建三个村级联合党委,罗汉山村、廖河村主打红色旅游,滑石村、四吉村共谋绿色发展,迎宾村、马厂村力拼金色经济,并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效纳入乡村两级书记项目来抓,因地制宜谋定发展出路,积极构建“两茶一药”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整合盘活资源资产,全力将村集体资源转化为集体收入、财政资金转化为集体经营性资产,多元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政策扶持型集体经济,夯实村集体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确保村级集体经济“遍地开花”“春色满园”。
“党建+环境整治”让村庄“靓”起来。北浴乡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求来抓,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结合辖区实际,坚持全面、全域、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通过制定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整治范围、整治内容、整治步骤。摸排汇总“清、拆、建、管”四本台账,按照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的原则,广泛发动乡村干部、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等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力量清“死角”、扫“盲区”、破“难点”、治“顽疾”,针对道路沿线、河道沟渠、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积存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对乱搭乱建、乱排乱倒、乱贴乱画等乱象进行彻底整治,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环境保障。同时建立健全积分奖励机制,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表彰和积分奖励,利用先进典型和鼓励激励引导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推动整治工作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实现从“一处美”“一时美”向“处处美”“长久美”的根本性改变,以“小家净”“小家美”带动“全面净”“全村美”。
“党建+乡风文明”让面貌“新”起来。北浴乡坚持把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方式,结合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五会”制度,充分发挥能人、“乡贤”、道德模范作用,调解矛盾纠纷,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高,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助力社会和谐,引领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同时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活动广场等,持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宿松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 好媳妇”“最美庭院”“党员示范户”等各类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切实推动乡村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建设和美乡村。
“党建+基层治理”让满意度“高”起来。北浴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将辖区6个行政村划分为38个网格,按照“一比一”的原则配齐网格员,结合2个微信警民议事厅,创新“网格+警格”双网共治,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舆情搜集,让矛盾纠纷不出“网格”,努力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北浴乡还利用休闲长廊、法治广场、观景亭等打造6个“合事点”,健全“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机制,动员30名“乡贤”志愿者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真正做到人在网格转、事在网格办、问题在网格解,切实打通农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下一步,北浴乡将持续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聚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北浴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苏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