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廖道龙:家风故事(一)——廖广仁的从医路

[复制链接]

2024-7-18 16:11 8596 0

何仁 发表于 2024-7-18 16:11 |阅读模式

何仁 1#

2024-7-18 16:11

前言
  宿松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古称“松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地处长江中下游,吴头楚尾,三省交界,境内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自古农渔并重,水陆通衢,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皖江文化、荆楚文化、赣江文化交相融合,禅宗文化、道家文化、妈祖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了崇文尚德、勤劳创新、谦和淳朴、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品格。为努力挖掘宿松物产丰富、文化广博的地域特色文化,汲取历史人文智慧,把县委领导的工作指示落细落好落到实处,3月1日,宿松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启动“挖掘地域文化”工作,要求把散落的、杂乱的、零碎的、片断的内容有效地进行鉴别梳理、合理取舍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有集大成的新挖掘,讲清楚相关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多维度探索宿松优秀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为现代化美好宿松建设贡献力量。现选登部分作品(宿松县文联挖掘“地域文化”成果之二十二),希望本地人知道家乡有什么样的文化,从而更热爱家乡;期待外地人了解宿松、走进宿松、熟悉宿松、爱上宿松。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640.jpg

家风故事(一)

——廖广仁的从医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1986年出版的《安庆地区科技人物志》记载:“廖广仁 (1914-1983年),宿松人,著《内经四言便读》《针灸类萃》。”

一、苦习岐黄

廖广仁,北浴乡人,祖父廖桂枝,系晚清孝廉,修身律己,治家严谨,处事公正,修桥补路,设桥茶局修桥补路、常年施茶(桥茶局:桥,一座木桥,长年累月人畜通行容易损坏,招专人维护;茶,免费给来往行人供应热茶;局,桥南头一开间三重的房子,前面供大家歇脚喝茶,后面是饭馆;选一个忠实人,负责护桥供茶,工钱是四担租),“五荒六月”开仓放粮,办“承启书屋”教授后辈子弟,开医馆治病救人。

时值文化欠发达,医疗水平落后,缺医少药,边远山区病痛多,老百姓越病越穷,越穷越病,奉迷信导致人财两空比比皆是。廖桂枝决心把长孙廖广仁培养成一“济世仁医”。

医者德为先,廖广仁先生谱名“孝先”,取“百善孝为先”之意,警示后辈子孙皆须秉承忠孝门第家风,以医通儒(开门即念药书)。

中国的传统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私塾教育,皆是自“四书五经”开头,而中医理论贯穿的是儒家核心文化理论,学中医者首先要德行高,德为本,心术正,以“仁爱济世、救死扶伤”为理念,违背者均不能传授,故中医有“十三不可学”:残忍、驰骛、虞下、卤莽、犹豫、固执、轻浮、自是、悭吝、贪婪、急遽、怠缓、宿怨等13种性格之人不可学中医。

廖广仁七岁破蒙,没有读“四书五经”,而是背《汤头歌诀》,读医药典籍。谨遵祖父教导,勤奋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读、抄、背、答,当日功课当日毕,严寒酷暑,不舍昼夜,全书无不烂熟于心。夏天蚊子多,晚上躲进蚊帐里背,里面挂满了一丝不苟抄写的密密麻麻的“汤头歌诀”,睡前念,睡醒习,一遍又一遍挥洒汗水,强学强记。

如此春去秋来,一日,廖桂枝把廖广仁叫到跟前,考查《汤头歌:麻黄汤》。廖广仁脱口而出:“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接着,再考“四妙勇安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还是不加思索倒背如流。

“不错,是行医之料,但学医之路千万里,孙儿方行才第一步。”廖桂枝勉励之。“爷爷给我读什么,我照背不误。”廖广仁懂事地说。

“好吧,既有决心就好,你用半年把这部书背完。”老先生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金匮要略》递给廖广仁。

五个月过去,廖广仁真的把全书记个透熟。背完《神农本草经》又背《黄帝内经》,中国四大医学名著,不到四年,廖广仁背的一字不落。而后,凡是医书药书见到必读,如《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药性赋》《本草纲目》等,反复研读熟记于心。廖广仁一边勤学苦读,一边跟随祖父上山辨认、采集中草药,几经学习、实验,掌握了400多味常用中药的加工、炮制、保管等技艺。

有了丰富的医药知识,还要善于辩医理、辨药理。祖父给人治病,廖广仁不声不响地站在旁边认真观察,从问诊、摸脉到诊断、开方,看得非常仔细,牢记于心,晚上再逐一记在本子上。有人看病,祖父让其代记药方,然后尝试把脉问诊初拟药方。在祖父悉心教导下,廖广仁如饥似渴汲取中医临床经验,诊疗技能日臻成熟。

一日,学堂里来了个老太婆,见到廖桂枝,丢了棍子,扑通跪在地上。先生牵起老太婆问:“什么事?”“先生,我丈夫和儿子都病了,叫别的郎中诊了,吃了药,不见效,病情越来越更重了,求先生救命!”老太婆焦急哀求。

廖老决定让孙儿出手试试,叮嘱道:“问清情况,再开药方,拿来我看过后,再拿药。”

老婆婆把廖广仁领到家,推开门便见床上躺着两个病人,一头一个,一老一少。廖广仁先瞧老的,50多岁,面朝床里,发着低烧,眼睛微闭,嘴唇干裂,两天饮食未进,声音低沉、断续,鼻子轰轰,无汗。时值“雨水”节后,廖广仁探明情况,心中有了主意,此乃“虚寒”之症,须辛温解表,助阳方可,“桂枝汤”可解。

又看少者,30多岁,烧热烫手,面朝床外,头痛颈强,浑身酸痛,口苦微渴,舌苔白中带黄。前天出去打柴,淋了一身雨,回来就病了。廖广仁心中有底,开出“九味羌活汤”。

祖父看过药方,问:“二者都是发热,为何用药不同?”

答:“二者都是表症,但是老者虚寒无湿,少者实寒染湿,所以拟方有别,爷爷以为如何?”祖父点头微笑:“好吧,照方拿药一试。”

抓药送去,让那家婆媳生炭火煎药。父子俩服药后,捂被睡了一觉,出了一身汗,轻松多了;又按方服了二剂,二人痊愈。

十天后,那年轻人挑了担柴,带了包松树蘑菇来感谢,又从怀里掏出三串铜钱。廖桂枝只收了柴和菇,钱一文未收,并说:“我孙儿试手,一举成功,要谢你父子。”

从此,“童医”一诊成名,这年廖广仁15岁。

祖父告诫广仁:医无止境,世上只有第七,没有第一,多向能者学,谦虚使人进步。于是,广仁又师从县内名医,上乡朱逢吉精通《伤寒论》,东乡汪亮寅擅长切脉,西乡洪赓甫精于妇科,隘口梅氏祖传外科出名等。

廖广仁用自己的真诚赢得名师的信任,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虚心好学换来了师长的一技之长。在长年累月的研学中,渐渐懂得“医中有术,奥妙无穷”。

渊博的医识为廖广仁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在陈汉战备医院工作期间,一次开会学习,药剂师胡某调侃:“廖医生,听说你功底扎实,能背好多书,想请教一个问题,某某药,你记得在哪那本书上哪一页?”廖广仁不假思索地回答:“某某书第几册第几页。”胡某翻书查看,果不其然,肃然起敬。

晚年间,宿松县中医院举行一次专家会诊,廖广仁与儿子廖道根因处方中一味药意见相左,道根阐述的用药道理,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可。然,廖广仁叫道根去拿来某本书,翻到某一页,查看过后,道根和众人心悦诚服。按廖广仁意见处方,药物疗效非常显著。

二、救死扶伤

1932年,廖广仁由祖父带到安庆开“广仁诊所”;1937年回宿松县城开“民生医药号”;1938年回北浴廖河,在戏台脚下开“廖河药店”;1950年,廖广仁在县内医药界最早参加人民卫生工作,被推举为陈汉医务工作者协会主任委员,为创办县内第一个山区医院陈汉卫生所不辞辛劳;1956年3月,调县人民医院主治中医;翌年赴“省针灸、气功合训班”进修,结业受命在程集开设针灸速训班;1962年到陈汉区医院上班;1979年获评“全县卫生先进工作者”;1981年被推选为政协宿松县第一届委员。

安庆“广仁诊所”挂牌第三天,一个头长癞痢自称郊区农民的男人找上门,衣着破旧,捂着肚子,说是疼痛,小便短赤,大便带脓血。叫他张嘴伸舌,只见红色少苔,脉浮而紧。广仁开了“白头翁汤”,男人服下三剂,病好了大半。后男人复诊,廖广仁又开了三剂,叮嘱服药别食腥辣,痊愈后还要注意保养。

不久,诊所抬来一个50来岁患者,双目紧闭,脉象几绝。原来,因家人吵架突然起病,别的医生诊治概不见效。广仁嘱家属找一节水竹,取出一粒血红色绿豆大小药丸,放在竹管的斜口,凑近病人左鼻孔用劲一吹,药丸钻进鼻孔后,病人像触电一般坐起,大喊“哎哟”一声后便睁开了眼睛。

1939年7月,蕲春县孙冲乡(今张榜镇)土库村人到廖河戏台脚下“廖河药店”请廖广仁出诊。来到病人床前,病人面如黄土,颧骨凸起,肚子鼓鼓的,病得厉害。广仁反复把脉,思考着肚中的“病”应该用什么药治:必须用“砒石”做主药,用量呢?量少安全,却不能除病根;量大风险大,砒石经过火炙炼煅就是砒霜,毒性很大。最终,开出了足量“砒霜”的药方,并留下,照顾病人,便随时观察。

药煎好,病人喝下。大约一炷香的工夫,病人肚子疼得直打滚。家人担心,廖广仁镇定地说:“不要慌,赶紧给他准备便桶、尿盆,他要大吐大泻了。”果然,一会儿,病人又吐又泻,身子一歪便不省人事了。廖广仁给病人扎了几针,病人慢慢苏醒了过来。查看便桶,泻物中果然有“蟞”。他又让家人熬糯米粥给病人吃,病人很快康复。

1962年秋,一妇女与邻居斗殴,舌头伸出数寸不能收缩。廖广仁用银针扎合谷穴,针下舌收,众人称奇。

一天,在北浴滑石大队,有一媳妇跟婆母拌嘴,婆婆说:“生个娃儿象脱皮老鼠,怎么养?”媳妇骂:“我十月怀胎吃尽苦,生个男孩不长皮,我苦啊!呜呜……”

廖广仁听出了端倪,对那媳妇说:“孩子在哪?抱来看看。”妇女忙把孩儿抱来,一看,怪得很,孩子五官齐全,就是头部以下,有肉无皮,稍微一触,哭叫不止。问生下几天,是一月不足。“不要埋怨,这是母胎有火所致,怀孕没有静心养胎。用纯麻油、苦荞麦粉、绿豆粉三者调好,轻涂在孩身,一月长皮。”廖广仁胸有成竹地说。那家人立即着手去办,后来果真治好,孩子天真可爱。那奶奶抱着孩子,捉了只老母鸡,带20个鸡蛋,到廖广仁家感情谢恩。

廖广仁精湛的医技还传到了百里之外黄梅县、彭泽县。一天,一个近四十岁、操着江西彭泽口音的女人,寻访到北浴株树岭,见到廖广仁,女人哭着下跪:“先生,我从一百里外赶来,求你救我丈夫。”廖广仁赶忙上去搀扶:“你起来,说清楚丈夫什么病。”

“我丈夫得个怪病,一条右腿发肿发痛,到处打针吃药无效,现在右腿是左腿三倍粗,下不得地,不能吃不能睡,快咽气了,家中上有父母下有三个孩子,实在无法,有人告知宿松有个廖广仁医生,别人治不了的病他能治,我抱着希望来求你啊!”女人声泪俱下。

廖广仁用纸写了两味药,另附信一封,叮嘱妇女:“外面不要说我开了药,你去陈汉区医院找张百勋医生,把信交给他,他会帮忙。”张百勋医生为女人捡到了药,告知她:“拿回家分三次煎,多添点水,每次煎一小时,剩下大半碗汤一次喝下。切记,切记!”原来这药叫“乌头汤”,生的有剧毒,须用蜂蜜制服,能治怪病而不毒害人。

不久,江西老表送来一面锦旗感谢廖广仁,锦旗中间书“医德高尚 妙手回春”,两旁小字分别是“感谢廖广仁手除沉疴!彭泽县张有庆”。

1969年春,一户人家侄、孙同患麻疹受风,连日高热,不语不食,危在旦夕。廖广仁从医院赶回嘱取癞蛤蟆、母鸡各1只,分敷2人脐上,半日后,侄、孙睁开双目,应答呼叫,通屋老少无不啧啧称奇。

邑人张正仑之妻呕逆厌食,心悸头昏,多方医治无效,廖广仁切脉片刻笑道:“恭喜有喜,无须吃药。”日后果然生一男孩。

廖广仁声名鹊起,丹心妙手、救死扶伤的故事在相邻诸县广泛流传。

《宿松县志》记载:“廖广仁学术上尊崇仲景,对《难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钻研尤深。精脉理、深谙指下工夫,把脉常能辨胎孕,决安危,判生死。识药物,悉药性,善炮制,处方用药每有独到之处,平淡之中,屡去沉疴。擅长内、外、妇、儿、针灸诸科,知常达变,对疑难杂症,多从痰、郁论治。”

三、医德高尚

5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廖广仁坚持医者仁心为根本,常言道:“欲善治病之术,应先有救人之心。”救死扶伤,从无懈怠。在医院上班之余,义务诊治患者难计其数。偶尔在家,则病人拥挤于室;出门则患者追堵于途,出诊不避风雨寒暑,时常跋山涉水,披星戴月,足迹遍及宿松每个乡村。

1932年,在安庆行医救治一疑难患者,家人托出二十块银元感谢,廖广仁只拿了两块,说:“不图钱财,只取本分。”

“廖广仁出生在忠孝门第,从小做童医,医术高超,一生做了很多好事,方圆百里留美名。”退休干部廖玉坤回忆说。年轻时,每年老历八九月到江南收购竹麻,那里尽是大山,到各个生产队看麻,翻山越岭一上一下、时冷时热受寒咳嗽,咳得合不拢嘴。想起廖广仁说的方子,沿路摘了些卢都叶和鼠雀花,晚上回到供销社让煮饭的工友煎药,一大碗水药喝下,第二天就不咳,真神!

曾经,廖广仁常在夜间被叩门求诊的患者叫醒,不辞辛苦,在火把、马灯的照引下翻山越岭,登门抢救垂危的生命。一日半夜时分,门咚咚地响起,北浴乡赵岭人赵长发提着马灯来接他去救命:“屋里病了好多人,我家病了三个,十几户有病人,好些人只剩一口气,只有你奈得何。”

廖广仁连忙穿衣,随求医者出门,走到一处叫“老虎岭”的地方,赵长发说那儿真出老虎,他在前面探路,让廖广仁在后面跟着。到了林深处,廖广仁被绊上一根线,“呼”的一声,一枝弩箭射来,正中他的小腿,廖广仁“哎哟”一声,摔倒在地,咬牙拨出弩箭,知道有毒,忙在旁边找草药叫长发用嘴嚼烂敷在伤口,撕下衣服包扎起来,在赵长发搀扶下到了赵岭。

廖广仁忍住疼痛,顾不得休息,赶紧看病,开方,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看完,有人问这是什么病,传得这么凶。他说是流行重感,就是伤寒,赶紧去拿药治病,及时控制,否则大坏。村里人找个竹床做担架,把廖广仁送回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发生脑膜炎流行,廖广仁告诉大家一个就地取材的防治良方,到河边挖管仲兜,洗净浸泡在水缸里,用浸出滑液的水煮饭吃,烧水喝。这个方法不花钱,简单易行,防治效果非常好。

有人问广仁:“你不顾自身给百姓治病,好多人没给什么报答,图个啥?”廖广仁笑笑说:“爷爷给我取名广仁,就是希望我广施仁心。”

廖广仁终身牢记祖父的教诲,时常告诫授业弟子“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反对学医读死书。钟琪因敬佩廖广仁仁心仁术而拜师,跟随学习五年,广仁悉心教导,倾囊相授,并手赠医书数本。钟琪虚心学习,认真领悟,成长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擅长治疗肝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对中医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心得颇多。

廖广仁晚年患肺癌住院治疗,仍强忍病痛为求诊者处方,直到生命垂危。原宿松县某单位负责人“迷信”他,找到医院,站在病房门口,请求看病。廖广仁刚入睡,家属不愿让外人打扰。负责人说:“我就在门外等,等他醒来麻烦通报一声。”醒来后,广仁忍着病痛坚持把脉处方。

廖广仁自小受祖父影响较大,始终牢记“医者父母心”,性情敦厚,刚正不阿,襟怀豁达,谈吐诙谐,待人谦和,一心为民,深为同道景仰,更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作者简介:

廖道龙,男,1964年11月生,汉族,安徽宿松人,中共党员,大专,现任北浴乡教师。

        来源:宿松县文联
用心做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2383289468@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http://www.ah788.com/home.php?mod=space&uid=12719
:

主题5249

帖子9645

积分1391614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演练,共筑校园安全防线今日

  • 宿松s248省道(荆桥至

    s248省道(荆桥至河塌段)道路修复工程不知道

  • 宿松县部署集中打击拒

    4月25日,宿松县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

  • 多方矛盾巧化解 现场

    近日,宿松法院受理了某房地产公司诉某社区委

  • 县作家协会举办王浩林

    四月的阳光温情流泻。4月26日,宿松县作家协

  • 洲头中小与隘口中小校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校

  • 宿松公益程岭联络站慰

    4月23日,在 “五一” 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