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宿松县高岭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强化责任、锐意进取,推进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向更高质量迈进,探索创新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党建引领队伍建设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积极引导村级干部围绕创新理论、政策法规、基层治理等方面上讲台、讲党课,以讲促学、以学促干。通过深入分析调研村“两委”班子建设现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党员参与村级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
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大赛,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以“书记讲给书记听”“观摩+培训”的模式,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之间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注重从退役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等人员中储备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储备人才力量,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描绘“幸福画卷”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高岭乡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活动,将传统的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同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抱团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围绕农民增收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继续做好经营性项目资产的管护,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带动作用,引进社会主体投资参与经营性资产运营、农产品保鲜储存、销售等,确保产业项目资产发挥带贫减贫效益。目前光伏电站10座、原生态种植养殖基地12处,每年能带动248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增加收入,产业效能持续发挥。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产业融合发展形势喜人。依托湖枫生态园、枫岭半岛文旅小镇、渡江战役纪念遗址等文化旅游资源,探索出一条集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致富新路子,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党建+网格”的基层治理模式,落实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打造“党委凝心聚力,政府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党员分布、自然村划分等因素,将党员、村民组长、“五老”队伍、志愿者融入网格,精准划分网格,调优配强215名村组网格员,形成“乡+村+组”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人、地、物、事、组织”全要素纳入网格统筹管理,将基层党组织“触角”延伸到群众中,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
深入推进党建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构建“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依托“乡村振兴夜校”“村民议事会”“网格员会”等,传递党的惠农政策,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入户走访,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问题不上交”。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幸福指数”
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入户走访、乡贤座谈等方式,与群众开展“面对面”座谈交流。2024年以来已收集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类意见建议30余条。
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从思想层面上切实提高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动员群团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协同发力,带动村民积极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共同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抓党建与乡村建设行动深度融合,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主动干”的浓厚氛围,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跑出“加速度”。(杨勇)
来源:学习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