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散文|苏威:风云雨坛尖

[复制链接]

2025-7-12 16:32 777 0

何仁 发表于 2025-7-12 16:32 |阅读模式

何仁 1#

2025-7-12 16:32

   浩荡长江流经大别山拐了一个直角弯,来到了长江下游北岸的第一站,吴头楚尾、三省交界的古老福地宿松,因此,依山傍水的宿松地势由低到高,江滩、平原、湖泊、丘陵、山地依次列升。老家北浴乡就依偎在宿松最北端的大别山区腹地,境内的罗汉尖为宿松最高峰,与之对望的雨坛尖所在的滑石村,是生我养我、魂牵梦绕的永恒家园。
   山里人们摸索出了望山看天气,清晨,从家门口眺望远处湛蓝的罗汉尖,和近处墨绿的雨坛尖,根据山腰、山顶的云朵或雾气,能八九不离十地预测出当天天气。小时候特别佩服大人们看山预报天气的神奇本事,因此心里对家乡这两座巍峨静谧、优美俊秀的“尖”山一直深藏着敬畏和神秘感。毕业后离开家乡闯荡这么多年,也游览过祖国不少高山名川,才发现唯有家乡大别山区的山多以“尖”为名。经过仔细追究查证,才知道“尖”指的并不是山峰的形状,而是蕴藏着美好的寓意,心里不禁又对老家的“尖”山增添了许多自豪和寄托。
   古代人们供奉神佛或祖先时,会将供品整齐摆放成堆,摆在最顶端的是精美佳肴或珍贵礼品,被称为供“尖”,德高望重的长者会将供“尖”馈赠、分享给心诚、善良的民众,以传递祝福与关怀。久而久之,形成了美好的供“尖”、赠“尖”社会文化习俗,具有信仰、分享、祝愿等象征意义和内涵。《红楼梦》第62回里就曾提到,宝玉过生日,张道士送来供尖祝福。尖与大别山众峰名称结缘,则要追溯到东汉时期。公元68年,汉明帝刘庄为铭记天竺高僧用白马驮载佛经、弘扬佛法于中原大地,在洛阳兴建白马寺,于是中国佛教有了“祖庭”。因“山无寺则无名,寺无山则不灵”之说,高僧以金瓶掣签方式甑选名山与白马寺相依,选中大别山为镇佛宝地,于是命名其主峰为“白马尖”,其余各峰也多以尖得名,仅宿松境内就有以“尖”为名的山几十座。在靠山吃山的年代,家乡的山名寓意深远,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愿。
   雨坛尖的特别之处,在于她不以高大著称,而是因为她被十几个安居于山沟里的村庄、屋场围绕,离得最近的人家不过五里便能登顶。在雄伟的罗汉尖面前的这一片洼地中央,她就像湖心岛一样安座在大山的臂弯里、怀抱中。从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雨坛尖在靠老天风调雨顺赏饭吃的古代,是周边村民祭祠、祈雨的福地。在600多年前的明朝,雨坛尖对面的陈家山屋场出了一位陈姓能人,他见多识广,乐善好施,方圆百里的人家有困难、纠纷等都愿找他出面,他成为村民们护佑太平、德高望重、明理断事的身边活菩萨。他死后,困苦无助的人们更是怀念他的为人和处事能力,他生前的功德和事迹越传越广,越传越神,被后人尊称为“陈法官”“法官老爷”,并且把他列入了众神菩萨“编制”。为纪念他,村民们在雨坛尖山顶用石头修建了一座庙供奉他,称为“法官庙”。自此,雨坛尖有“法官庙”为伴,声名远播,成为十里八乡、不同姓氏宗亲的善男信女们和睦相处、同心同德的圣地。与西方执着、排异的信仰观不同,山里的人们思想纯朴、实诚,自信向善,敬畏自然,自古以来便在民间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朴素信仰,一庙管所有,心诚则灵,得道者的善行和信念与山川同在。我从小便是在这样朴素的思想和环境中长大,至今一直告诫自己:不忘初心、行稳致远,自我感觉受益匪浅。
   近些年,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齐头并进的发展带动下,偏远的深山里也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封山育林、修路架桥、治污改厕等惠民建设工程让山村沐浴到了社会主义文明。雨坛尖也日新月异,公路修到了山顶,“法官庙”旁扩建出了休息室和茶水厅,还矗立起一尊十几米高、端庄慈祥的观音石像。春节回到老家后,有乡亲们合议,还要在雨坛尖建设陈列馆、凉亭、长廊、文化墙等,打造雨坛尖风景区,我赞不绝口,当即响应倡议。我家屋场与雨坛尖遥遥相望,直线距离也就5里吧,天气好时,站在家门口甚至能看得清法官庙房屋的轮廓。正月初一早饭后,我照例带着家人去登雨坛尖,并且全程步行。一路谈笑风生,盘山而上,高处的习习凉风吹却了一身的疲倦和汗热。
   登上雨坛山顶,极目四顾,山峦绵延,大自然的线条与色彩尽收眼底。山的四面景致迥异,东面树木丛生,郁郁葱葱;北面山埂逶迤,起伏不定;西面缓坡开阔,草木萎矮;南面则是悬崖峭壁,乱石穿空,令人叹为观止。山脚四周散落的村庄人家我如数家珍:何家岭、苏家屋、陈门口、童家河、高岭、胡老屋……法官庙坐西朝东,庙堂在正山顶上,占地约300平方米。门前的半圆形小广场上立着石香炉,大门左侧墙壁上有一块石刻碑志,上书:
   法官庙肇自明末,询古庙也,向供陈法官菩莎及其灵显十方菩莎也。革命战争之际,是游击暸望之点,程大姐带领大军在此多次驻扎,后受桑田之灾,法像遂还太虚……一九九一年春,幸信首聚议重修庙宇……祜庇千村四众,弟子好善乐施,流芳百世矣。
   原来古老的法官庙竟有这样一段风云历史。碑志中曾带领大军在此地打游击的程大姐不知是何许人也,不过这位陈法官菩萨却是耳熟能祥,神通广大,传说得惟妙惟肖。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常有村民前来顶礼膜拜、祈福上德,香火旺盛,前些年还有人在此长住,修身养性。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即使法官庙因“桑田之灾”损毁后,也有人常来此照看、祭拜。
   庙堂大厅内外爆竹声声,人流如织,很多都是虽然叫不出名字但面孔熟悉的乡邻,还碰到好几个多年未见的伙伴、同学,无论是相互朴实的微笑,还是惊喜地喊着小名贺新年,都让我心满意足、情绪高涨。厅内虽然烟气萦绕,但是镜匾高悬,一尘不染,供奉着陈法官和各路圣贤法像,包括孔子像,雕工不尽精妙,却令人肃然起敬、心神安定。让我别有一番感慨的是,厅里挂着一幅木雕对联,别出心裁地解说了庙名“法官”二字:“法从森严人不犯,官能廉洁政尤宽”;另两副用布刺绣的对联则通俗易懂:“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干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和气生财勤劳致富不必求神拜佛,清洁注意饮食留心也堪却病延年”。用心细品,真觉得胜读十年书!这三副对联竟非神佛偈语,却晓世说理,发人深省。我向游客中的长者询问起对联的作者,方知出自隔壁的迎宾村一位退休教师之手。心里不由得感慨,所谓大道至简,这位民间高人真是解脱世间苍生灵魂的精神大师。未曾料到,家门口的雨坛尖不但钟灵毓秀,在乡亲们千百年的爱护和贡献下,而且拥有着人心所向、抚慰心灵的魅力,成为家乡生态与人文和谐共进的中心宝地。
   在回程的路上,我感思良久,如今雨坛尖的兴旺昌盛,不但映照着家乡人们日益红火起来的日子,而且正契合着一千多年前供“尖”文化的传承和分享,也如“法官老爷”所愿:大爱无疆,同心同德。正午时刻,雨坛尖山顶传来阵阵钟声,声音洪亮悠远,响彻方圆几十里。记得我曾用手触抚过那坚硬、厚实的大钟,仿佛在体味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是如此坚韧和朴实。“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8个大字刻在大钟上,此刻却印在我的心里,随着钟声寄出一份游子悠长的挂念和祝福。


作者简介:
苏威,男,1980年3月生,汉族,安徽宿松人,大专,现任安徽林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来源:宿松县文联
用心做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2383289468@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http://www.ah788.com/home.php?mod=space&uid=12719
:

主题5253

帖子9649

积分1398214

图文推荐

  • 畅游碧波纪念伟人,百名泳者齐聚宿松钓鱼台

    7月12日,宿松县陈汉乡钓鱼台水库碧波涌动,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视频)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三大”在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三次全

  • 安师大附属复中开展暑期前校园安全志愿服务

    暑途织就平安网,师爱凝成守护盾——安师大附属复

  • 宿松公益:驻程岭联络站持续关爱困难家

    7月11日清晨6点,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驻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