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起百年前的辛亥革命,面对此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笔者确实想发表些议论,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直到看到介绍吴禄贞的节目才回忆起当年在读《袁世凯传》时对吴禄贞盖世英才的由衷惋惜。吴禄贞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可能很多国人并不熟知,这主要原因是吴禄贞在革命的最关键时刻遭小人暗算,不然吴禄贞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将不可估量。可以说吴禄贞当时是一个完全能改变辛亥革命最后走向的最关键人物。我们先根据百度文库的资料介绍一下吴禄贞的简历和基本情况: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号娱园,别号梦泽雄,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1896年弃文从武考入湖北武备学堂。1898年,受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骑兵科目,与张绍曾、蓝天蔚被称为“士官三杰”。1899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学生。1900年,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回国联络会党,组织长江流域的武装起义,亲自领导大通起义。起义失败后,重返日本求学。1902年学成回国,被张之洞任命为湖北将弁学堂总教习、护军全军总教习、学务处会办、营务处帮办、武备学堂会办、武普通学堂会办,借职务之便,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成为当时湖北倡导革命的第一人。1903年,与黄兴等发起华兴会,并创办“武昌花园山聚会”,宣传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共和革命思想,提倡并力行“抬营主义”,发展积蓄革命力量。1904年奉调入京,先后任署理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代理科长等职。1907年,随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去奉天,担任军事参议,后任延吉边务帮办、督办,授以陆军协都统,与日本侵略者据理力争,捍卫了26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主权。1910年冬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后官至山西巡抚。武昌起义后,赴滦州约张绍曾等人举兵反清,组织燕晋联军,被推为大都督兼总司令,拟直捣北京,并下令截留南运武汉的军火、粮食和饷银的列车。1911年11月7日,遭袁世凯暗算,被刺于石家庄火车站,年仅31岁。1912年,孙中山先生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追认吴禄贞为陆军大将军,并亲撰祭文。
笔者再对吴禄贞遇刺前的背景做些介绍:当时武昌起义已经胜利,袁世凯的重兵都已派往武昌前线与义军作战。所以中国北部,特别是北京附近兵力空虚。此时屯兵滦州附近的新军首领张绍增组织数万新军反清,同时阎锡山起义攻克太原。此时清廷请吴禄贞平叛两路反军,而身为革命党的吴禄贞正好利用此次机会与两路新军相约起事,同时吴禄贞被推举为大都督总指挥,三路合兵大约有新军五万余人。此时北京只有清廷遗老遗少,如果直捣北京,根本没有袁世凯后来在政坛翻云覆雨的机会。但可惜就在部队开往北京的前夕,吴禄贞遇刺于石家庄火车站。
笔者痛心吴禄贞的遭遇并不是惋惜其为国捐躯,而是感慨中国文化中的君子与小人之争。北岛诗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正是袁世凯与吴禄贞最真实的写照。吴禄贞遇刺前并不是没有得到警告,他甚至把听说准备刺杀他的马步周叫到面前训斥,马步周当然很会演戏,而一世英名吴禄贞天真地认为自己代表正义一方,因为邪不压正,马步周没有胆子行刺。但马步周几小时后为了两万两白银刺杀了吴禄贞,收买马步周的当然是袁世凯。袁世凯清除了吴禄贞,才能安定了自己的大后方,而且在清廷真正重权在握后才能逼小皇帝退位,并有了和民国谈判的资本。
可叹吴禄贞,本应是辛亥革命中最亮的一颗星,结果却如流星划过夜空,而袁世凯却凭着他的通行证继续横行。笔者总是困惑,为什么在如此推崇儒家君子道义的中国,而真正的君子却总被小人暗算?真不知是中国文化的悲哀,还是中国人民的悲哀!
随文附孙中山先生《祭吴禄贞文》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泉下同袍,惟周与张,庶相民军,恢复汉疆。邦基始建,公目未瞑,敬奠椒桂,以酬忠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