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绍忠将军本来就是军事评论方面的名人,现在更是名上加名,这主要还是在电视节目中对打击美国最先进的隐形驱逐舰提出了另类思路。张将军的意思是用几十艘小渔船带上炸药,类似于2000年10月,美国驱逐舰“科尔号”在也门亚丁港被袭击的场景。当时一艘装载的烈性炸药引爆的民用小船把先进的“科尔号”侧舷炸开一个巨洞,17名美军官兵丧生。在评价张将军的战术前,笔者先介绍一下自己的两个战术构想。
战术一:如果美国有可能在中国登陆作战,我们可以事前训练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十万名狙击手,然后散入民间,并在所有楼上都焊上疑似枪管的铁管,到时只要平均一名狙击手消灭一名敌人,那美军也无法承受这种损失。
战术二:如果台湾再闹公投独立,我们无需武力收复而激化民族矛盾。只需每个省动员50万群众从福建乘民间渔船不带武器登陆台湾,自由行也好,找工作也罢,总之看看宝岛台湾如何再多容纳1500万同胞。
笔者的两个战术纯属信马由缰的头脑风暴,并没有从可行性、操作性等等多方面论证。而在做电视节目中的张将军当时也不是正式提出一种战术构想,只是用类似调侃地方式避实就虚,暗示国民不要被美军高科技吓破胆。但笔者根据军事专家的思维和自己的民间战术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军事思维共性:我们还是停留在人民战争的军事理论层次,即还是希望把敌人湮灭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人民战争属于战争的最原始形式,因为自古战争中无数血的事实都证明战败必然导致亡国灭族的结局。正是对通过战胜对手掠夺财富的渴望和对战败后倾家荡产或被屠城的恐惧,所以原始战争需要双方都举国上下倾尽全力,这也就是人民战争的由来。此时的战争只有征服、掠夺和自卫的功能。
但战争本身也存在专业化的问题,其中包括将领和士兵素质,军事理论,专业装备,后勤补给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人民战争中直接参与战斗的军事人员越来越专业化,而其他普通人民则多从事后勤补给等工作。同时随着法制思想被引入战争,特别是国际各国从1864年至1949年在日内瓦陆续签订了一系列公约,内容多是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并有战俘问题,战争中红十字救护等等系列问题。总之在法律思想指导下,战争越来越具有竞技体育的特征,虽然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很多公约在执行中并不理想,但至少反映出战争的另一大功能——竞技性。当政权平民化时,政治行为同样会平民化,所以打仗很可能越来越越像打架。
虽然我们不能就此下结论,人民战争已经发展为竞技战争,但确有此趋势存在,所以如果继续停留在人民战争的思维阶段必然有很多问题。一是人民战争思维只能用于防守自卫,不适用对外扩张。美国在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在是否开战的问题上,一名参议员引用了一句名言:人可以为保卫家园而战,但不会为了保护单身宿舍而战斗。这正是人民战争的根本动力,回想一下当年抗美援朝时的著名歌曲“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就是同一道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随着全球化我们国家利益已经布满全球,如果还是沉浸在人民战争的思维中,那未来的全国性战争动员将难度越来越大。美国为什么可能部署全球战略,至少它的战争动员已经超出了人民战争阶段。
人民战争的第二个问题是法律依据。新型战争的最大特点是区分士兵与平民,从而在战争中最大限度减少平民伤亡。而人民战争的特点正是模糊士兵与平民,其本质就是士兵以平民的身份为掩护而隐蔽作战,这无形中又回到了全民皆兵,全民皆可被杀戮的原始状态。试想小渔船装上炸药接近美舰,即使成功也会使其他所有小渔船以后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诚然,人民战争往往是实力悬殊之下不得不采用的手段,但还是慎用为妙。
最后,笔者要强调如果说战争有征服、掠夺、竞技的三大功能,美国已经把它们拆分,征服由文化战争实现,掠夺由金融战争完成,而武力战争更多是实现竞技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