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论坛编辑 于 2012-7-11 13:10 编辑
洲头乡金坝村工作汇报 我村位于宿松县东南滨江临湖洲区,距县城50公里。村内清水港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明朝的楠木古庙,清朝的古龙潭点缀其间,具有湖光旖旎的现代农田风貌。全村国土面积5.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43亩,水面350亩。辖11个村民小组,922户,3662人。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党员67名。近年来我村先后荣获省、市、县、乡“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村(社区)、“十佳示范村”、市“整村推进示范村”和“十大宜居工程”等荣誉称号。 一、抓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我村按照创建“五个好党总支”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型支部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大力营造兴村富民的浓厚氛围。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增强广大党员群众主动参与谋发展、绘宏图、干事业的自觉性。通过区域合作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借鉴成都龙泉驿区兄弟乡村科学发展致富经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造福本地百姓。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积极探索和完善服务机制,坚持支村两委率先身心力行,党员干部全力配合,村民广泛参与,及时协调解决土地流转、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党员组干会、宣传专栏、广告公示、广播的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思路、目标和举措,有效激发了广大村民支持发展、维护发展的热情,引进来的市场主体已把这里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二、抓产业规划,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村通过深入扎实抓党建,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科学编制建设发展规划。一是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我村实际,全面编制产业发展、土地利用、新村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发展规划,已形成概规划成果。二是委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编制现代农业产销一体化示范基地规划。基地规划面积15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2400亩。 2、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规模流转土地。完成土地流转2400亩,其中规划建设优质葡萄基地1500亩、优质柑橘基地250亩、苗木基地300亩、生态田园示范基地350亩。二是加快道路、水利设施建设。建成2.07公里主干道路和3条总长3.05公里的生产道路,完成边沟、绿化带、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总长23.11公里的排灌沟渠U字型护砌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宽25米,长70米的金洲大桥竣工通行。三是农业设施建设。葡萄基地全部实施避雨栽培,完成1500亩水泥桩和避雨棚架的安装,建成50亩全钢架大棚,专用250KVA变压器投入使用,建成装机80千瓦的电排站和装机18.5千瓦的提灌站各1座,铺设抗旱输水管网10公里。倾力打造“全国知名、安徽一流、安庆领先、宿松样板、洲头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3、美化乡村生态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我村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完成金洲大道、观光大道、中央水街等主干道绿化亮化工程,龙潭周边湿地,一、二环游步道、绿化景观打造,保持了龙潭自然生态风貌;聘用保洁人员,配备环卫设施,完善塘堰及沟渠治理、垃圾中转清运工作,对中坝、下坝88户农房进行风貌改造,建成1100㎡的村民健身广场;扩建金坝希望小学,新增教学大楼2栋,完成学校广场和校园景观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徽派风格、总面积1200㎡的乡村会所“龙潭人家”全部完工,已对外营业,为一、三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力促社会和谐发展。一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宣传防盗、道路交通安全等知识,定期进行安全排查,积极开展纠纷调解工作,确保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二是计划生育工作稳中求进。严格按计生工作要求,村民自治章程程序,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工作成效明显。三是社会民生工程有序推进。全面落实贫困救助、低保、五保户政策,新农合参合率达98%,新农保参保率达98%,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我村将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园区发展规模,促进农民快速增收”的目标,强攻产业发展,努力培育一产新优势,开创二产新局面,实现三产新突破,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富有经济实力、充满创新活力的金坝新形象。 金坝村党总支委员会 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 本稿件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来自宿松县洲头乡金坝村石卫东书记【作者简介如下】,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作者者简介如下: 石卫东,男,汉族,1968年2月出生于洲头乡金坝村,省委党校大专学历,1997年6月入党。1995年6月至1997年8月任原秀闸村村长,1997年8月至2004年4月任原秀闸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任金坝村第一副书记,2005年5月至今任金坝村党总支书记。先后任宿松县十二届、十四届、十五届县人大代表,中共宿松县十三届党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