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卢星宇:上一代企业家留给我们的真正财富

  [复制链接]

2012-10-17 21:13 12097 0

一木花草 发表于 2012-10-17 21:13 |阅读模式

一木花草 1#

2012-10-17 21:13

  在跟周围的80后、90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我感觉他们抱怨最多的恐怕就是跟父母之间的代沟了。这种“代沟”可能体现在各个方面,表现在我们成长的各个时期。有时候以为青春期叛逆,跟父母有代沟,可是青春期过了,又有各种新的“代沟”层出不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青少年往往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我的一些朋友上大学之后跑去外地,甚至跑到了国外,感觉终于要脱离父母的“魔爪”了,终于可以不再听到他们的喋喋不休了,可是等到一年半载后回到家,发现一段时间没跟父母交流,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远了,“代沟”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被填平,反而是更严重了。而很多年轻的朋友由于常年在外工作、学习,习惯了自助的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来干涉。但父母仍然习惯于用昔日的方式来管教他们,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然后再慢慢地演变为代沟。
  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有很多方面,双方也各执一词。父母觉得我们为孩子的前途、事业和学业操心,你们人生经验还很不丰富,社会又复杂,我们从那个年代过来,吃过苦,不想要你们再走我们的老路,如果你不想像你的父母一样,到了五六十岁还是这样的碌碌无为的话,你就按照我们设计的这条路来走,一定不会错的。不要问为什么,到你懂事了自然就知道我们对你的好。但是孩子们可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会认为:你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为什么要投射在我们的身上,我就是我,我不需要为你们的人生和梦想来负责。我有我自己钟爱的事业,有我喜欢学的专业,有我爱交的朋友,也有我的激情与梦想,请不要用你们陈旧的思维来绑架我们的青春!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对当年的“最小大学生”张炘炀的采访视频,相信很多网友们都看过。张炘炀这次在六年后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不是因为他像中南大学的大三学生刘路那样攻克了像“西塔潘猜想”一样的国际数学难题,而是只有16岁的他,竟然提出要家庭环境一般的父母在北京给他全款买房!不然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就不读博士!这段视频在新浪微博上遭到疯狂转载,某媒体更对该视频冠以耸动的标题——专访中国最年轻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待我细细看完才发现,视频的标题完全来自于媒体的断章取义,他又成为一个无辜的“牺牲品”。
  张炘炀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两岁半时,就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他的父亲张会祥是一名公务员,36岁才做了父亲,给儿子取了“炘炀”这个火旺的名字,就是希望他走出自己这一代“平平淡淡”的境界,因此,他的儿子张炘炀走上了频繁跳级的读书生活。他有一个理论叫做先盖楼,然后再装修,先把进度赶超上去,然后慢慢再补。但是,伴随这种跨越式的升学轨迹以及现实的窘迫,张炘炀的内心陷入了他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焦虑,这其实也是他面对长期学习压力的一种反弹。采访中主持人问他,“但你知道大家听起来,觉得你用这个方式(在北京全款买房)是在逼你父母”。张炘炀回答说:“应该说是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们为了他们不曾实现的一个梦想,来自己逼自己。”看到这里,我们知道,这又是一个中国式父母子女沟通障碍的案例。你说张炘炀父母教育失败吧,他们毕竟在他16岁的时候送他读了博士,可是要说成功呢,看到儿子用这种方式对抗自己,我想张炘炀的父母心里也一定不是滋味。
  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曾经也是一个神童,他获得国际奥数金牌、成为奥数历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得主时尚不满13岁。他20岁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即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在陶哲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过他的父亲并不是一味追求孩子的升学速度,他知道成就的取得就像是建造金字塔,基础部分必须要足够宽大。他曾经让陶哲轩在中学阶段多呆了3年,同时进修一部分大学课程,他认为这样的话,在升入大学之后,陶哲轩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我讲的这两个故事不仅折射出东西方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理念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中西方年轻人在处理跟父母关系等方面方式的不同。但是“代沟”的存在是否说明我们就是不如父母那一代呢?父母如果放开手,任我们自己这代自由发展,我们就一定会学坏、不成器、毁掉祖宗的基业吗?其实不然。
  今年年初的时候,美国《侨报》刊发一篇评论员文章指出,根据最新研究,在美的华人移民当中存在“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规律。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和马里兰大学的一间研究中心近期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华人的代际差异。华人移民来到美国,动因之一就是“为了孩子”。众所周知,华人普遍重视教育,在子女教育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及精力。该报告将华人分为第一代、一点五代和第二代及以上三大类。其中第一代为完全在美国以外手教育的华人;第二代以及以上为美国出生的华人,一点五代介于两者中间,非美国出生,至少部分教育在美国完成。其中第一点五代华人托改革开放和中国留学政策之福,来到美国受教育之后,如虎添翼,如今多在美国的一流大学任教、在顶尖研究所做研究、在500强大公司里就职。他们除了有教育优势,还有双语和多元文化优势,在美国创造了非凡的成就。与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老移民相比,第二代的优势也十分明显,纽约市立大学曾经发表一个研究报告,纽约市移民第二代不仅比他们的第一代移民父母更加成功,在教育、就业、公民义务参与方面也比同代人出色,原因就是多元文化对其成长的帮助。更何况他们拥有第一代或者第一点五代的“中国妈妈”或“中国爸爸”,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到文化环境。因此,第二代移民孩子出类拔萃的故事真是举不胜举。
  现在社会上对我们80后、90后或者所谓“企业家”二代嘘声一片,由于我们所经历的特殊成长背景,我们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很好的印象,早些年网络等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包含攻击意味的字眼处处可寻,甚至把我们称为“垮掉的一代”。 同样,时下公众关注的“富二代”的新闻大都集中在违反交通规则、挑战法律、挑战社会公信力、不遵守道德规范等等,给公众造成的印象是“富二代”是一群挑战规则的不安定分子。以至于现在公众一提到“富二代”就联想到“二世祖”、“混世魔王”之类的称号。“富二代”这个词也失去了它原本的中性含义。但实际上,公众和媒体对于“富二代”的误读,也让他们感到十分委屈。因为这个群体里面有很多是有抱负、有理想、也很努力拼搏的人。每个群体都会有一部分行为不良的个体,但是更多的还是品行纯良、行为端庄的人,当然还有一部分也是相当优秀的,如果仅仅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胡作非为就去否定整个80、90后和“富二代”群体,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适的。
  我在2010年12月1日环球企业家年会“商界新势力”主题论坛上,是这样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关于“上一代成功企业家留给第二代企业家的是动力还是阻力”这个问题的:很多人认为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一种阻碍我们成功的力量,而我反倒觉得这是一种动力。我有三点理由:第一,上一代成功企业家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第二,我们能从他们的肩膀上站起来,去开创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幸福;第三点,我们这一代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长江后浪推前浪,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当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体积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长宽高相乘。那么,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体积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我认为也是长宽高。长代表我们有长远的眼光,宽代表着我们有宽阔的胸怀,高是我们的境界。具有这三种人格魅力才具有了成功的基础,而这些魅力都已经展示在上一代成功企业家的身上了,所以我们真是非常幸运的一代,我们可以从父母,或者是父母身边的企业家身上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可谓无比幸福。我相信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我自己,从小长大,父亲也是我唯一的偶像和崇拜的对象,与其  崇拜没有接触过的人、不了解的人,还不如崇拜身边伟大的人,他们才是在实践中指导你工作和学习的人。
  第二点,在成功企业家肩上站起来,就像在巨人肩上站起来,迅、准、稳。迅代表速度,上一辈辛辛苦苦创业,给我们留下优越的条件,让我们衣食无忧,给我们这么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比别人更快进入成功的道路;而且他们为我们铺平了道路,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像刘畅所说的,我们走了很少的弯路,何乐而不为呢?再一个准,有了上一代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这会更有利于我们成功。第三是稳,巨人肩膀非常宽、非常结实、非常有力量,父母对我们是最无私的爱,我们犯错,有他们来纠正;我们取得了成绩,有他们给我们掌声。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更迅速、准确、坚实地走向一条成功的道路,所以说我们这一代在巨人的肩膀上站起来是非常幸福的。
  第三点,我们这一代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点是非常有压力的。当然我承认,上一代肯定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压力,但是我们不能有一点压力就畏惧、就退缩了。在压力面前,如果你是弱者,它会摧残你,如果你是强者,它就会变成强大的动力,促使你前进。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我们这帮未来领袖提供了一个得以凝聚人脉、携手合作、提升素质、共创未来、共赢未来的好开局,确保我们华商能够基业长青。我父亲说过,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肩上就有了一份责任,你就有了一份使命,你是为了使命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的上一代、上几代都有一句口号,就是“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种使命,要带着这种使命感去学习,要带着这种使命感去工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灌水之王 宣传达人 推广达人
:
一等兵
:
yamhonq@163.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55

帖子82

积分4891

图文推荐

  •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总商会)开展“五一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总商会)开展庆祝“五一”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五一”假期|宿松交通执法这么干

    “五一”假期,车流、物流、人流激增,我县交

  • 宿松公益-华亭联络站五一温情探访

    五一假期,当许多人沉浸在休闲与欢聚中,宿松县新

  • 温情传递,爱满宿松丨宿松公益工会暖心守护

    在宿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工会大家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