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著名的寓言性文章,主要柳宗元是通过一名著名的种树工匠郭橐驼之口,表达了对社会管理方法的个人观点。文章大意是:长安城有个人叫郭橐驼,他种树特别好,于是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主要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所以他种树都是尽量用树根自有的旧土,然后把土筑紧密,以后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于是有人问: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由此可见,郭橐驼种树实在只是一个幌子,柳宗元主要还是对当时不少官员管理社会的方式提出异议。但当我们读到最后部分时,不得不感慨:此现象与目前行政系统何其相像呢!现今中国政府系统内但凡实权综合管理部门的领导无不身心疲惫,殚精竭虑。大吏小吏都是事事操碎了心,开会、调研、贯彻、落实忙个不停。读了郭橐驼的故事,笔者才恍然大悟,我们终日在忙,身影与文章结尾的官吏们无异,但从来不反思这有必要吗?而且还总认为自己劳苦功高。笔者对此提出的第一个反思是:当我们跑上跑下,忙前忙后时,是否意识到,我们在做工作呢?还是在制作工作?黄老哲学的无为而治一直不被中国行政体系所接受,我们坚信“有为才有位”,所以不会问“有为”中的“为”是否有必要?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什么都管,各项物资到生活方方面面都有计划,管来管去才发现什么也管不好。由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后,政府对市场管理的职能弱化了,反而物质极大丰富了。但遗憾的是,我们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时,并没有意识到政府退后是成功改革的关键。近几年,我们的计划思维又回潮了,政府又开始向各领域进军。不过这次主要动机并不是管理社会,而是扩大公权力,为新的寻租做准备。比如某部门要管理社会生活的某方面,它首先不是研究怎么开展工作,而是考虑怎么设置收费项目。然后再组织开会、发文件、办学习班等一系列活动,一方面表现工作量,一方面证明收费的必要性。笔者在行政体系内工作,经常感慨有些部门太清闲了,总觉得凭什么他们这么舒服!有一天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这些部门的闲人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不然他们可以制造出许多工作来,还不是基层倒霉,不又要多开会,多报表,多报材料。郭橐驼种树是一个好故事,而且寓意十分深刻,并且与今天的各种社会现象极为相像。但1500年前的管理现象与现今相似本身就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背后的逻辑绝不是提高认识那么简单,所以笔者也只有草草收笔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