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 2011-03-14 09:28:44| 分类: 风景名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宿松县城的西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7度,北纬30.09度。东距“长江绝岛”小孤山、南至江西庐山均只有八十公里,西到湖北省黄梅禅宗“天下祖庭”东山五祖寺仅三十公里,北往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天柱山八十公里,。总面积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7.6%,有植物67科、500余种,野生动物80多种。公园集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旅游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旅游胜地。
吴头楚尾区位好,雷水滋润万物新。这里曾是唐代诗人李白、罗隐栖游题咏的胜地,禅宗五祖弘忍建寺授法之仙境。《安庆志·古迹》 曾这样记载石莲洞:“石屋嵌空。若青色芙蓉,上镌三字,为唐罗隐笔。”清代石圣立《游石莲洞》诗云:“曾说桃源古洞幽,谁知此地有丹邱,玲珑直透烟霞窟,光霁常经日月流。水喷岩腰穿碧涧,云横谷口护灵湫,个中莫道乾坤小,万壑群峰一望收。”古籍的介绍,诗联的陈赋,都鲜活地表现出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园内峰峦壁立,苍松滴翠,秀竹聘婷,山花飘香,怪石峥嵘,溶洞深邃,泉水清碧,曲径幽长,鸟鸣婉转,云雾缭绕,霞光熠熠,构成清秀、古朴、典雅、芳菲的森林生态环境。尤其是那形态怪巧的石林,或立、或卧、或侧、或横,各具形态,趣味盎然。 1992年12月,林业部批准在此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县林业局经过七年的修建,于1999年9月,正式开园接待游客。2010年6月,王建国和袁水林携手合作,对该园进行全面性的改造扩建。2011年3月11日正式开园。新改建的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形态为依托,建设成综合服务区、生态度假区、休闲娱乐区、宗教朝觐区的“九心合一”格局,她将成为以旅游观光、商务会议为主,兼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多功能综合型的国内少见的城郊森林公园。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景点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或简单介绍
石莲洞:
据道光八年版《宿松县志》介绍:“石莲洞在治南五里,石屋嵌空若出水芙蓉。上镌‘石莲洞’三字为唐罗隐笔。”《安庆府志》将此载为古迹。
关于石莲洞,有据可考的史料不少,民间传说更多。这里,仅择要地作些介绍:
它是罗隐栖息修炼之地,它是五祖弘授法讲经之地,它是八洞神仙登临游玩之地。
洞门上的题刻,仍清晰地呈现出罗隐的手迹;洞中石壁上镌刻的“授法洞”和五祖〈自咏》诗,仍可以依稀地领略到当年五祖授法讲经的情状;洞内石乳生成的栩栩如生的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张果老、汉钟离等八仙肖像,一个个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据说,有一天早上,罗隐刚从梦中醒来,恍惚中,只见八大神仙飘然而至。罗向众仙乞求仙术,为首的汉钟离即向石壁上手书“隐”字以示之。罗恍然大悟。正欲拜谢时,天色大亮,众仙刹时不见,只有石壁上的“隐”字赫然在目。
还有一种传说:相传河西山附近的河边有一长得象船的巨大石头。平日,牧童放牧时经常跑到它的身上捉迷藏、躲猫猫。某日,一群牧童又来到它上边,玩了好一阵之后,一江姓牧童将牧羊鞭子插在石上,并系上手巾当船帆,摇起船来。不料这下闯了大祸!刹那间,天昏地暗,狂风怒号,飞沙走石,地动山摇,牧童们脚下的石头蠢蠢欲动起来。这时,河西山上的众多精怪也趁机兴风作浪:蛤蟆石张开大口,吞云吐雾;猛虎石翻身欲跃,乘船渡江;螺丝石腾挪蹒跚,意欲嬉水……此刻,巡天的观音娘娘在庐山,发现情况不对,急忙掏出一颗佛珠朝将要出事的地方打来。倾刻,响声震耳欲聋,乾坤地动山摇,船形石裂为两截,其它石精石怪原地呆若木鸡!当时,溅起的石屑、水花在河西山上凝成了一朵石莲花。据说,石莲洞就是观音娘娘的佛珠之珠孔哩!
石莲洞,仍存昔时的迷蒙神幻,更有现代声、光、电的科技身影。
听雨亭:传说唐朝诗人罗隐,于唐光化三年(900年),为避兵乱,辗转来到宿松。一个晴天朗日的中午,他和本地好友石玉林来到这茂密的林中,兴味十足地坐在一块石头上一边吮吸着扑鼻的泥土气息,一边欣赏从树林隙缝中照射进来的缕缕耀眼的阳光,恰在这时,他俩似不约而同地感觉到,耳畔响起了阵阵清晰的雨水敲打树林的声音。他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时仰头望望天,低着瞧瞧地,而林中的阳光依旧耀眼,地上的馨香仍然诱人……
这雨声是哪来的呢?
原来是八洞神仙之一的何仙姑在荷衣古池浣衣时,看到林中的罗隐他们后故意作弄他们的。
据《旧五代史·梁书·列传第十四》载:“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宰相郑)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咏其诗。”而何仙姑浣衣戏隐,是慕才,还是嫌丑,不得而知。
今天的听雨亭,只是沉甸下了岁月的沧桑。亭中仍能见到昔日缕缕阳光,闻到大地的醉人芳香。至于是否可在晴天朗日的时候,听到蹊跷的雨声,那就靠游客们的造化了。
荷衣古池:原为八洞神仙浣衣之处。池内荷叶四季绿,荷花四时开。公元900年的一天,何仙姑于此浣衣,曾拨弄挥洒池水,使得到此游玩的唐朝诗人罗隐在晴天朗日里,听到了莫名的雨声。
岁月轮换,世事沧桑。今天的荷衣古池,不乏昔日美景,更增时代特征。
佛坐石:
当年五祖弘忍大师,经常坐在石上授法讲经。一天,一位弟子问弘忍大师:“学习佛法,为啥要远离城镇而偏居深山?”弘忍大师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反问弟子:“你可知道建造大厦的栋梁之材为什么不生在人群聚居的地方而是长在深山老林里呢?”弟子语塞。过了一会,弘忍大师直言点拨道:“大厦之材远离人群,便不会遭刀斧砍削损伤;学佛之人眼前没有俗物,方可心中安宁。”弟子会心点头。
一次,弘忍在参禅说法,引得百鸟群兽前来静听。大师念这些众生虔诚,特点化了仙鹤和老虎在此作代表,如今,这里仍有鹤、虎二蹲巨石静卧在这大山之中!
仙鹤石:相传为弘忍授法讲经时点化而成。石的形状宛若仙鹤倚崖静立,昂首侧耳,专心致志听讲。民国十年版《宿检县志·列传》中载有“尹蓬头,脱凡间,骑白鹤,上青天”的故事,说是乡民尹蓬头在此遇仙,静坐修炼,终于得道骑鹤登天了。
五祖亭:安庆府志、宿松县志等史书多有记载,这是五祖弘忍曾经授法讲经的地方。中国禅宗始祖(印度禅宗第廿八祖)菩提达摩以来,五祖之前尚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之后有六祖慧能。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内,曾有五祖数载的栖居修炼,可见这里佛缘之深。五祖在此留下的《自咏》诗:“垂垂白发下青山,七岁归来改旧颜。人却少年松却老,是非从此落人间”。叙身世经历,谈世事人生。
东山石林:当人们在这国家森林公园的竹木之林中呆久了,突然来到一片石之林的时候,耳目会为之一新,精神更会为之一振!看那嶙峋的怪石,呈现出各种不同鸟兽虫鱼的千奇百态形状,你会惊叹造物主的异想天开的伟大造化,你会羡慕大自然的无与伦比的鬼斧神工!
龙啸石:
相传它是东海小白龙的化身。据说,唐朝贞观年间,其父王把该降到邑中西源地区的雨连续三年移降到他方去了,使得西源地区连续三年大旱,田地干裂、溪河断流、草木枯死、庄稼绝收。从而导致龙王庙附近的周氏惠泽、惠俊、惠圣三兄弟赴龙宫求雨而踏上不归路。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小白龙的父王遭到处罚致死。小白龙哀伤不已,终至坐化成了这尊巨大的石头。
对酌亭:
相传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经常在这里与当时的宿松县令闾邱饮酒吟诗,并留下了《山中与幽人对酌》诗: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从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大诗人寄情山水,狂放不羁的豪爽性格,而且可以品味出他嗜酒成性,不拘礼节惟重情的独特品行。
仙桃石:这是一尊高约六米,形如仙桃的巨石。相传五祖弘忍是因母食仙桃而怀孕诞生的。后人为纪念缅怀弘忍大师,便把这尊巨石尊为“仙桃石”。
四顾亭:据民间传说,1938年7月27日,日本陆军第六师团中将师团长稻叶四郎,指挥所属扳井支队从太湖县进攻宿松,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8月初,他们这伙强盗撤出宿松,欲走黄梅赴九江时,途经这里,见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稻叶四郎目空一切地径直上山赏玩。当他来到山上亭中时,只觉树影如枪,林涛怒吼,左看右听,前观后闻,仿佛周遭处处有伏兵。于是,他吓得叽哩呱啦,八格呀鲁了一阵,夹着尾巴,仓惶朝黄梅方向逃跑了!后来,有人讲,是那些惨死的亡魂在嘶叫;也有人讲,是弘忍大师的佛法在显灵。
天池:相传有一年天河泛滥,从瑶池里淌下十颗莲子,流落到这里孕育成仙。每当夜深人静时,这十位莲花仙子便飘然起舞,细语轻歌。其中青莲仙子还爱上村夫柳青,并结为夫妇,生儿育女。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太白金星下凡,将几朵红、白、黄、绿等莲召回瑶池,身怀有孕的青莲仙子,被摘夺莲花宝剑,拆散夫妻,谪贬松山。青莲仙子无奈之下,只好喷火自焚。乡民们都讲,石莲洞上的青色芙蓉,即是青莲仙子的化身。
分经台: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这里分《金刚经》三十二部。后人为纪念昭明太子,于“泰和元年(1201)六月十一日立”碑于此。更为神奇的还有,在分经台四周尚有林立着的或拱或揖,或跪或躬的“拜经石”,说是当年昭明太子分经后,在此举行过拜经盛典,当时参加此盛典的百兽群鸟,因虔诚至极便定格幻化成了这些林立着的石头。
醉仙石:相传唐朝诗人罗隐在石莲洞修炼辟谷术时,经常来到这高五米的半椭圆形大石上静卧,采纳天地灵气,吮吸宇宙精髓。
仙居谷:传为中国禅宗第五祖弘忍隐居之处。弘忍,唐朝高僧,俗姓周,出生于湖北黄梅。幼时家境贫寒,经常跟随母亲外出乞食。7岁时,遇道信于黄梅路上。道信问:“你姓什么?”弘忍答:“是佛‘性’”。禅师问:“你没有姓吗?”弘忍答道:“是没有姓,因为我的心性是空寂的。”道信对左右人说:“这孩子非同常人,我灭度20年后,他将会大张旗鼓地弘扬佛教。”弘忍便师从道信,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五祖。
三叠泉:
搬来星子之石叠成山,掬起雷池之水酿成瀑,山奇瀑美。奇山焕彩,美瀑成练。这长约600米的巧夺天工的绝妙胜景,缘于王建国、袁水林二位先生的创新构想,建成于2010年金秋。
文化长廊:两旁116块石碑,浓缩了历代骚人墨客的诗联故事,展现了青山秀水的美丽图景。瑰丽多姿的文化滋润了这里的山水,神奇焕彩的山水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九曲莲池:
九曲桥静卧在莲池之上,九曲桥倒影在莲池之中。莲池里,依稀可见昔日众多的莲花仙子,在为那才高八斗的罗隐先生浣洗衣衫。
亲子乐园:
嬉嬉大象,坐坐石马,荡荡秋千,玩玩淘气堡,爬爬软体攀岩,睡睡蹦蹦床,这里近5000平方米的游乐场地,是孩子们的乐园,是年长者返老还童的天堂。
挹仙台:位于石莲洞前,它是当年罗隐先生经常邀约八洞神仙坐谈论禅的地方。这里仙境迷幻,仙风飘荡,仙气袭人。台对面中国楹联协会原主席马萧萧的题刻:“自有高人隐古洞,寻仙何必上蓬莱”更给此地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韵味。
石上朴:极为珍贵的榆科落叶乔木。它生长缓慢,木质细腻坚硬,是比较少见的树种之一。生长在这里的高约三丈余的石上朴,挺立于石崖之上,扎根于石缝之中,栉风沐雨,傲然顽强。
神虎石:传说五祖弘忍某年秋日的一天傍晚正在山上聚精会神地念经,被一群饥肠辘辘的野狗看见了,这群野狗正欲无礼,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庭中金光一闪,降落下一头猛虎守卫在弘忍近旁。野狗们见此,吓得逃之夭夭。对身边发生的这一切,弘忍一无所知。后来,为了守卫弘忍,这只猛虎终于坐化成了石头。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些动物,当年集聚在河西山上,据说是为归依五祖而来的。
龙眼泉: 公元18年,松兹大地久旱不雨,河水断流,池塘枯竭,田地皲裂,禾苗干焦。为了替老百姓祈求上天降雨,六月六日,曾在朝廷担任过中散大夫(谏官),只因秉性忠直,且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多次上书弹劾王莽,而遭报复被贬为松兹(今宿松)县令的西汉末年四川人张何丹于河西山水口雨坛上中暑身亡。此举感动了上天,后来王母娘娘命青龙下凡送雨,青龙下凡后,因当地百姓个个都能说上张县令的不少利民故事,于是这条青龙也就干脆驻守在此不再归天了。年长日久,龙也成了化石,但它始终没有忘记,要给这里的百姓送水抗旱,后来,它就从自己的眼睛中长年累月的溢出清泉。
金蟾望月:传说一群蟾蜍被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感动,于是它们跟随李白浪迹天涯。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乱,李白自河南开封来到宿松。这群蟾蜍也一路跟来。一天,李白与当时的县令闾邱在山上对酌亭谈诗喝酒,跟来的蟾蜍则在山林中吮吸着清新醉人的空气,捕食着草丛里游走的昆虫。直到月亮出来了,它们也累了。看到诗人仍在饶有兴趣地和县令喝酒谈诗,它们想趁机歇会儿,并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月色,待它们从明月当空时再回过神来,李白和闾邱却早已下山了。于是,它们只好呆在这里,终年“举头望明月”,以此表示对李白的永久思念。
海豚沐日:一次,五祖弘忍在此坐而论道,四面八方不少有灵性的动物也来听讲。这天,整个山上,香气弥漫,阳光明媚,轻风飘荡。所有人、畜、禽、兽都沉浸于心旷神怡的仙境中。东海海豚腾空而起来到这里后,听着仙乐,沐浴着阳光,被眼前的情景所陶醉,乐而忘返地长久坐化在这里了。
黑猩护林:千百年来,一只忠厚老实的黑猩猩驻守在这河西山上,护卫着眼前的树林。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冰雪严冬,它都忠于职守地坚守在岗位上。猩猩原本是好动的,这只黑猩猩为什么如此乖巧呢?据说,当年八洞神仙中的何仙姑有一天来到山上采摘了不少野果,这只猩猩不仅抢夺了何仙姑的野果,而且还对仙姑伸手动脚起来。一气之下,仙姑责令它原地不动,永远守卫在这里。
狮卧山林:唐朝贞观年间,天下太平,物阜民丰。但宿松河西山这一带虎狼成群,蛇蝎众多。它们经常为非作歹,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当朝天子感觉到这种情况与世间形势很不协调,于是决定对这里进行整治。天子的想法,得到了玉皇大帝的恩准,便派出狮子大王亲自挂帅,镇守在山上。从此,虎狼等猛兽少了,蛇蝎也收敛了,山上山下自然和谐了。
一线天:一宽数米、高近10米的巨石临崖而立,横跨在河西山北侧崎岖险峻的山道中。石中开裂能容二人并行之路径。石上露出一线豁口,人行走在石道中,恍若进入了另一个幽静的世界。
石莲酒家:青瓦白墙的徽派风格,情调别致的漂亮餐厅,四水归一的透明天井,韵味十足的文化氛围,优质优价的可口美味,热情周到的接待服务,无不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3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近30余个特色各异的包间,可容纳500余人同时就餐。
石莲洞景点掠影拾事抒怀
听雨亭: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荷衣古池: 凭水榭,品荷风送香气;临古池,赏竹露滴清响。 儿童乐园: 儿童通向成功的殿堂,白发品味难忘的时光。 石莲洞: 洞中无岁月,世上有沧桑。 挹仙台 中国楹联协会名誉会长马萧萧题词曰: 自有高人隐古洞,寻仙何必上蓬莱。 石上朴 根入石缝,杆冲蓝天。 佛坐石: 见佛成性,坐石成佛。 仙鹤石: 仙人骑鹤去,空余石一尊。 五祖亭: 禅宗五祖弘忍讲经授法之地。 东山石林: 嶙峋怪石,鬼斧神工。 龙啸石: 孝亲至极,怒天不公,坐化成石。 对酌亭: 一代诗仙李太白与邑中县令品酒吟诗处。 仙桃石: 仙桃证佛。 鸳鸯石 无物不人性,巨石也鸳鸯。 天池: 天宫寂寞,瑶池有爱。 分经台: 梁昭明太子萧统曾于此分《金刚金》三十二部。 醉仙石: 唐朝诗人罗隐于此采天地之真气,吸宇宙之精华。 仙居谷: 幽人独处,俗念全消。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原载《宿松古今纵览》博客,未经作者许可, 严禁转载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