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安徽经济报:勇立皖江潮头—“皖江之首看宿松”

[复制链接]

2013-6-28 20:56 12438 1

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12-7-15 23:48 |阅读模式

论坛编辑 1#

2012-7-15 23:48

安徽经济报:勇立皖江潮头—“皖江之首看宿松”
  编者按: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当前,皖江各市、县如何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谋发展、促转型,如何为皖江开发开放乃至安徽崛起大业增光增色,这是摆在各级决策者们面前的重大考题。
    处在皖江之首的宿松县,尽管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但拥有着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全国第二安徽最大可养殖水面等独特的资源,同时还有令人羡慕的区位优势和富足的劳动力优势。如何将这些无与伦比的“资本”转化为发展优势,宿松决策者正倾力实践,并卓有成效。
    近日,本报采访组深入宿松实地采访,旨在用新闻记者的眼光探究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试图找寻出既带有共性、又不乏独到的发展经验,予以各地示范启迪。 自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皖江之首看宿松”系列报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腾不息,浩浩荡荡。
  始于宿松,下至和县,400千米的奔腾,400千米的眷念,长江以生命之水滋润着皖江城市。六颗明珠——安庆、池州、铜陵、宣城、芜湖、马鞍山市,仿佛在诉说千百年来的历史与苍桑。
  如果比喻说,流经安徽境内的800里长江为“皖江龙”,那么,矗立皖江之首、拥有63公里“黄金水道”的宿松则可称之“皖江龙头”。
  这当然仅仅是地理概念的称谓。宿松还未真正扮演经济高度腾飞、社会全面繁荣的角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80万宿松儿女正抢抓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大历史机遇,审视资源优势,科学统筹发展,在皖江潮头奏响起崛起的最强音。
  一个国家贫困县拥抱两个省级开发区
  宿松县城西北角,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
  去往的人们很难想象,8年前,这里曾是一片黄土坡,除了泥土的气息,便是荒芜与落寂伴随着满山的野草。如今,这里——历经嬗变的宿松工业园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2004年那个灿烂的春天,随着香港互益纺织的长驱而入,锦绣经纬编、新锦丰、森达等企业争抢入驻,宿松从“群山无峰”变成“群山争峰”。这些年间,宿松工业园引进企业93家,合同引资59.8亿元,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财政收入3365万元。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是我们选择宿松的初衷。”一位外来投资者感慨地说。
  是的。宿松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沪蓉高速、105国道、合九铁路穿镜而过,产业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富足。近年来,宿松决策者把招商引资放在尤为突出的位置,通过着力优化政务环境,采取招商倒逼机制、警示机制、督察机制等手段,营造出一片创业的“乐园”。
  “我们以科学合理的规划选址突破没地少钱的瓶颈,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缓解缺钱少人的制约,坚持工业立园、非工莫入来实现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宿松县副县长胡友华说,工业园区建设找到了科学发展的捷径,在承接产业转移、迎接万商西进的大潮中占得先机。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上世纪90年代,安徽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重大决策,由此拉开皖江开发开放的序幕。
  宿松位于皖江之首,拥有无与伦比的黄金水道资源。如何将宝贵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更大作为?2007年,时任县长的宿松县委书记张小青开始为之思索。
  “在南临长江、距县城47公里的地带再打造一个全新的工业园区,与环鄱阳湖生态示范区隔江相望,和武汉城市圈北岸牵手。”几番酝酿和调研后,张小青清晰地勾画出一个蓝图。
  谋略与胆识的有机交融,往往是执政者执政能力、决策力的体现。今年4月,张小青带领大家付诸努力的杰作——一期规划面积6.08平方公里的“宿松临江产业园”正式被有关部门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此举标志宿松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同时拥抱两个省级工业园区。这在安徽绝无仅有,放眼全国实属鲜见。
  潮涌皖江,捷报频传。今年初,安徽迄今为止唯一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被国务院获批。一时间,融入长三角,联接中西部,皖江两岸风生水起。就上半年的徽商大会期间,宿松迎来目前为止最大的外资项目,上海一企业将投资20亿元进驻临江产业园。
  “临江产业园不仅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强县的重要平台,而且将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先行先试的实验区。”透过张小青信誓旦旦的话语,人们似乎看到,百十年来渴求从黄金水道挖掘黄金梦想的宿松儿女,开启了新的征途。
  一个支柱产业点缀一幅“经济马赛克”
  宽大明亮的缝盘车间,100多台绿色缝盘机正奏响欢快的“旋律”。
  唐娟娟依窗而坐,一缕阳光暖暖地“透”进来。她右手从箩筐里拾起灰色的块状纱布料,左手轻轻托起布满细针的圆盘,将布料有规则地拼好,然后右脚轻踩着踏板转动机器,顷刻间,一件完整的上杉“展现”出来。小唐愉快地笑了。
  小唐所在的互益纺织企业每天生产出的1000多件棉织内衣,正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瑞典、丹麦等欧美国家。
  2002年,香港上市公司的互益将新项目落户宿松,并在随后的几年里,相继推出包括总投资1.68亿美元的多个项目。互益在宿松的巨大成功,堪称宿松推进纺织服装产业乃至工业发展的缩影。
  宿松是全国著名的棉花之乡,年产棉花3万吨,同时,常年在外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人员多达15万。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产业优势,宿松致力于拉长工业“短板”。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14家,从业人员7200多人;规模以上的服装加工企业45家,从业人员15000人。
  事实上,宿松县近年来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挖掘新兴产业等方式,重点打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矿化工等五大产业板块,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开始步入向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增长齐头并进的新阶段。今年1——8月,全县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91亿元,增长56.7%;完成工业增加值12.26亿元,增长46.6%,增速居安庆八县(市)中第一。
  众所周知,产业集群在地图上的不同板块被专家形象地称为“经济马赛克”,拥有越多“经济马赛克”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在不少人仅仅把“产业集群”看成一个经济名词时,宿松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资源导向和行业导向上凸显出清晰的轮廓。
  大企业大项目带动,区域化集中引发“马赛克效应”。宿松已形成以新锦丰食品、京味食品等14家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板块,以先锋建材、星空化工等14家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建材板块,以及以六国矿业、中天石化等8家企业为代表的矿产化工板块,以森达高压电器、信诺捷科等5家企业为代表的机械电子板块。
  在宿松县城之外,一批乡镇工业板块正渐渐隆起。平原地带乡镇重点打造纺织业板块,县城周边乡镇重点打造服装业板块,石料资源丰富乡镇重点打造建材业板块,山区乡镇重点打造竹木加工板块。“集群就是核心竞争力,特色经济就是县域经济的生命力所在。”宿松县长王华说。
  一个根本理念加速县域事业全面发展
  漫步在宿松新城区,一片如火如荼的大建设景象跃入眼帘。平地拔起的楼群、纵横交错的道路与厚实忙碌的工人身影、满脸喜悦的过往人群相互辉映,井然有序中不乏激情四射。
  基于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老城区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这项被列入宿松县政府重点工程——新城区开发项目正全力推进,成为本届宿松县委县政府的又一力作。
  “统筹城乡发展,使广大城乡居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得益于这一根本理念,宿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幸福工程、民心工程,这是宿松决策者的心声。他们加大投入、巩固成果、拓展范围、健全机制,将民生工程进行到底。去年,共落实县级配套资金1.05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8.62万,新农合参合率达95.56%,78.8万人从中受益。
  把促就业作为惠民生的头等大事,宿松决策者刻不容缓。他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健全就业服务制度,抓好劳务对接,引导劳动力就近就业;启动公益性劳动技能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增加公益性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
  加强城镇监管,宿松决策者毫不手软。他们规划先行,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用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抓好县城总规修编、老城区控规优化,推进乡镇总规修编和建制镇控规编制。去年,在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违法开发中,拆违面积达3.4万平方米,在城区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专项整治中,清除积存垃圾6000余吨。
  通过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全美蟹业、柯依竹木等企业向纵深发展。以申报国家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为契机,推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宿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日趋见好。2009年,全县水稻、油料总产创历史新高,植棉效益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
  八百里皖江奔腾不息,正见证着80万宿松儿女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他们结合实际,充分利用鲜明的资源优势,探寻到一条符合县情的发展战略,从而顺应大家长期渴望崛起的强烈愿望。(记者:邓九平)
                                                                         抛出“承接”橄榄枝—“皖江之首看宿松”
“承接产业转移,拼的就是软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下,区域经济发展千帆竞发,软环境是成就一个地区软实力的核心。”2010年11月中旬,宿松县长王华在河南参加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议时,毫无保留地把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我们做好‘高低’文章,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出台诸多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全力打造投资成本‘洼地’和优质服务‘高地’。”  正是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宿松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引资热浪一波接一波。  利用资源,构建投资“洼地”  锦绣经纬编企业曾为寻求在中西部地区落户,费尽几番周折。宿松独特的优势让其接下“橄榄枝”,从此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正如锦绣经纬编负责人说,“作为投资者,最大愿望就是最低成本获取最大收益。”如今在宿松,五大发展优势正为投资者打造极具潜力的成本洼地。  ———产业资源优势。宿松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棉花常年产量超过2.5万吨;宿松磷矿石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且拥有全国第二安徽第一的可养殖水面。  ———发展容量优势。宿松拥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和十多个乡镇集中区,工业发展的载体容量逐步扩大。  ———区位枢纽优势。宿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紧邻6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沪蓉高速、105国道、合九铁路穿镜而过,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网。  ———人力成本优势。宿松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劳动力富足,且成本低廉。  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宿松承接产业转移、迎接万商西进提供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发展思路,他们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措施、一张工作计划表”的要求,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矿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招商。  近日,宿松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团奔赴宁波、石狮、上海三地,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推介会,将专业招商与产业招商融为一体,突出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强做大5大支柱产业。  “如果说投资‘洼地’是企业抢滩落户、安营扎寨的内在需求,那么产业‘集群’发展则是企业追求低成本、强竞争力的外在显现。”宿松县招商局副局长张天生说。  更新观念,筑起服务“高地”  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优质服务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的关键。  面对产业承接的激烈竞争和周期短暂的局面,宿松决策者意识到:事业越发展,越需要解放思想;发展越处于关键阶段,越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  今年3月底,宿松县党政干部一行奔赴苏北参观学习,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热潮。观念碰撞往往催生出新的理念。一番大讨论后,宿松出台《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促进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鲜明地提出一、二、三产都是商,资金、环境、用工、土地、平台建设也是商的理念。  有了思路,执行力尤为重要。今年7月初,宿松动物卫生监督所4名工作人员未持有检查通知书擅自到企业检查,受到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这是宿松招商引资中推行的效能督查机制。  宿松定期对乡镇、县直单位、中介服务机构工作作风情况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涉企服务等重点督查,涉企投诉的查办24小时内启动、7天内办结,结果予以公示。今年以来,全县已通报批评工作不力的单位20多个,查处违纪违规人员10余名。  与效能督查制同步推进的还有招商引资进度倒逼警示机制。对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县直机关和驻外招商机构,项目引进、项目建设未达到时序进度的,实行初步提醒、黄色、红色三级警示,直至单位负责人离岗招商。  近年来,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本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性措施和各级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为招商引资有效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积极帮扶企业化解融资、技改、用工等难题,宿松已建立招商项目全程帮办服务和行政审批“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机制,助企业轻装前行。  “高地”、“洼地”效应引来投资热潮  今年6月中旬,宿松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和集中开工隆重举行仪式,现场一片沸腾。15个项目集中签约,9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这是宿松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  从3月份到6月份,宿松开展以比招商力度、赛时序进度,比签约项目、赛项目规模,比项目开工、赛帮办效率,比项目投产、赛项目质量,比任务完成、赛竞赛成果等“五比五赛”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在全县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资料显示,今年1———9月,宿松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21万美元,增长147%,总量和增速在安庆八县(市)中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实际到位内资46.43亿元,增长40.6%。投资20亿元的皮革产业基地、投资近10亿元的黄梅戏文化主题公园等重大项目接踵而来。  宿松县经信委也传来好消息:今年1-8月,全县578家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59842万元,110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439122万元,同比增长73.7%,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之一———宿松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9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2亿元,分别占全县总量28.89%和41.4%。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各种经济要素的聚集程度,而经济要素的聚集程度,关键在于发展环境的优劣。”宿松县委副书记罗成圣说,只有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出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洼地,才能在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战略机遇期占得发展先机。(记者:邓九平 张文连)
                                        示范区的璀璨明珠—“皖江之首看宿松”
[table=98%]
  作为皖西南门户,宿松,八百里皖江之首,涌动着全县80万人民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祈盼。  前瞻性规划赢得发展生机  “十一五”以来,前瞻性、高起点、全覆盖的科学规划,对宿松县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早在2008年初,该县就着手编制“临江产业概念性规划”。“我们抢得了先机,使得临江产业园的规划要求完全符合承接产业转移的标准,从而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规划,便成为顺水推舟之势。”宿松县建设局燕局长一语中的。  今年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筹建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主要发展轻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等产业。  “临江产业园是该县发展的希望和重点,所以在这个园区的规划上面要有前瞻性,以战略的高度来统筹全局的发展。”园区负责人如是说。  正是具有一系列前瞻性的规划,才让宿松这个滨江县城迎来了大发展的难得机遇。  其实,在这之前,宿松县城乡规划管理严重滞后。  “虽然起步晚,但坚持高起点一样可以事半功倍。”燕局长显然对未来发展自信满满。  为此,宿松积极借鉴专家的方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该县编制了《宿松县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从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分析了宿松的优势,提出了新一轮发展战略,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和滨江突破(临江产业园)为战略,促进宿松新一轮发展。  “十一五”期间,该县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共投入规划编制经费超过3000万元。以县城建设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加速县城老城区、东北片区和工业园区“三区”融合、构建循环交通网络、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按照重点项目建设“四个一”(一个项目、一名县干、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模式向前推进,实行“月计划、周安排、日记录”工作机制,挂图作业,“倒逼”进度,县城建成区规模成倍扩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领跑全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农业大县的宿松,城乡统筹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为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宿松县于2008年开始在位于城郊佐坝乡碧岭村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先后投入140万元对实验区进行了概念性和详细性规划,并确立了“农民集中居住、工业集中创业、土地集中经营”的发展思路,投入资金10亿元,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实验区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已规划2个总计14000平方米的集中居民点,年底将动工建设。按照统一涉及的外形建造住房,为居民兴建道路、下水道、路灯、绿化带等配套基础设施。在集中居住点的规划中注重保留现有山水,保留古树、古建筑,尊重农民居住习惯。同时,加快工业集中创业进程,大力建设纺织服装和鞋帽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创业园”,目前,实验区已有隆大万头养猪、乡园禽业等十几个企业落户,年产值1.5亿元,年纳税额近500万元。  此外,实验区还注重发挥碧岭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产品加工基地的带动作用,依托现有条件整合资源,努力打造品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城。  目前,实验区经验推向全县,按照“两年实验示范,三年奠定基础,五年全面推进,十年初见成效”的步骤,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和集中居住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力争到2020年,工业集中度达70%,城镇化率达60%,土地规模经营率达40%。目前该县已成立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按照“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的思路,县财政将每年安排500万以上用于编制全域规划,并确定佐坝乡、洲头乡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批试点乡镇,确保试点在两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宿松县还积极学习“成都经验”,严格以规划“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城区到乡镇村落,从工商业、农业到旅游业、文化产业都有“发展宪法”,并且形成了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因规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省住建厅将该县列为全省统筹城乡规划工作的试点县。  眼下,宿松正按照全域、全程、全面规划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不断提高规划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互补,当好皖江之首,成为镶嵌在皖江城市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记者:牛海) [table=98%]
幸福工程进行时—“皖江之首看宿松”
[table=98%]
十几万的医药费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儿子这条命就没了。是新农合的大病救助救了我儿子啊。”宿松县高岭乡村民唐大哥抚摸着儿子唐欢的头,眼中饱含泪水无不动情地对乡邻们如是说。  原来,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唐欢前年不幸患上了一场大病,一条腿急需做截肢手术,十几万的医药费难倒了唐大哥。令人高兴的是,新农合大病救助制度为他解决了大部分医药费,加上宿松县民政局、残联的捐助,小唐欢顺利完成了截肢手术。  农村合作医疗一直是宿松县民生工作者引以为荣的事。近年来,宿松民生工程建设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早在去年,农民参合率就达到了95%,而今年,农民参合人数达到67.86万,参合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截至10月底,今年宿松县累计发放补偿金7396万元,受益人数近32万。同时,宿松县新农合率先在大多数乡村卫生室进行刷医保卡支付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  “十一五”以来,让宿松县百姓高兴的事不仅仅新农合一项。  要想富,先修路——去年,宿松县建成村村通公路732.3公里,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的计划目标,极大方便了农副产品的流通和群众的出行。  看小病不出村——宿松新建和改造了22个乡镇卫生院和191个村级卫生室,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人和庄稼都喝上放心水——农村饮水工程完成19.01万人的建设工程,完成了一座中型水库的加固,18所小型水库病险加固工程。  看上了卫星电视——完成了1170个20户以上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的建设任务,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五保老人,老有所养—— 7059名五保对象得到供养,高标准新建2200张床位的农村敬老院。  贫困家庭有房住——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廉租房1396套,能较好解决贫困家庭住房难的问题。  种地不怕天灾——全面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都投了保险,打破“靠天收”的老黄历。……  “十一五”以来,宿松县民生工程数量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12项,到2008年的23项,再从2009年的34项,到今年的37项。四年来,宿松县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0925.82万元,仅县级配套资金就达到19065.5万元。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在四年里拿出财政资金近2亿元建设民生工程?  “拿新农合来说吧,今年以来,我们几乎是每个月要拿出1000万配套资金来兑付。财政再怎么困难,我们都把民生工程放在第一位,‘保民生’是头等大事,不能打折扣。”宿松县财政局局长、民生办主任李金星说到民生工程配套资金的落实口气十分坚决。  民生工程是民心工程,是希望工程,更是幸福工程。民生工程的落实自然而然就成了民生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民生资金的落实到位,宿松县民生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说是“重拳出击”。  在组织领导上,充实力量,做到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有分管县长负责,并且都有相关部门“一把手”具体负责,县直单位与乡镇都要与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安排专人专职从事民生工作,紧盯民生工程进度。在机制建设上,夯实基础,出台各项《实施意见》,从协调调动到推进机制,从报送制度到档案管理,民生工程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细致的规定加以规范。在资金配套上,优化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无论是拨付到受益单位、个人,还是涉及民生工程的建设资金,都要及时将资金兑付。在后期督查上,确保实效,对民生工程进行不定期督查,及时了解信息,推动民生工程均衡、健康的实施。  临近年底,各项民生工程都在进行紧张的年终收尾。每周一,都有一份关于宿松县37项民生工程分项进展情况汇报的《送阅材料》被送到各分管县长的手里。县民生办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叫谁分管,谁督办,就是为了保证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记者注意到,傍晚,在县城山水公园,来此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青山,绿水,小桥,楼亭,在夕阳的映衬下,水面浮光耀金,静影沉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现在开发了山水公园,早晨或傍晚,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到这里散散步。现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政府还能想到丰富咱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呢!”在还未完工的民生工程——山水公园里,一位带着孙女玩耍的老大爷眉开眼笑、满脸兴奋地告诉记者。(记者:郝婧)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原载《宿松古今纵览》博客,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td][/tr]
[/table]
[/td][/tr]
[/table][/td][/tr]
[/table]

全部回复1

延伸 发表于 2013-6-28 20:56

延伸 2#

2013-6-28 20:56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少尉2
:
78653105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339

帖子2010

积分407665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