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2012-8-8 16:36 11020 1

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12-7-16 01:18 |阅读模式

论坛编辑 1#

2012-7-16 01:18

   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发展纪实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一个在全省供销系统位次靠后的县级基层供销社正在奋力起跳!

     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发展的足迹谱写了八百里皖江第一社的赞歌。  

                                                          不改革没有出路,一潭死水

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计划经济乃至“双轨”制时期多次受到全国总社和省、市社的表彰。然而,在1997年和2003年两轮企业改制大环境中,却错失良机,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以至近十年来,全系统在困境中挣扎,不得不靠借债和吃老本过日子。资产越来越少,债务越来越多,包袱越来越重,矛盾越来越突出。

2006年底,全系统34家企业,职工3582人,账面资产24268万元,负债28771万元,负债率118.55%,比1997年增加158.56%,销售总额9113万元,欠职工社保费3347万元和工资及生活费861.8万元。全系统人心涣散,企业班子成了维持会,县社机关干部情绪低落,职工上访不断,供销社系统成了县委、政府的一块心病。

                                                          锐意改革创新,兴利除弊

2007年县委、政府加大供销社改革力度,确定了追赶先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奋力发展、重塑形象的目标。

面对如此繁重和复杂的工作,县社首先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先导。在领导分工上,打破传统,实行包块负责制,并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和奖惩体系。在改革关键环节上,断其后路,逼其改制,同时给予出路。做到适宜破产的破产,适宜双置换的双置换,适宜单处置的单置换,适宜关门走人的关门走人,适宜保留的保留,适宜重组的重组,因企制宜,不搞一刀切。在职工安置上不搞一个标准,资产好的高一点、资产少的低一点,但保底、控高、抽肥补瘦,力争在系统内企业中基本平衡,职工心态平衡,减小阻力和摩擦力。

同时,把企业改制与盘活资产相结合,把盘活资产与“新网工程”相结合,把“新网工程”建设与壮大自身经济实力相结合,开放办社,广泛合作。能独资的独资,能控股的控股,能参股的参股,能合作的合作,不搞一个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成,不求全有,但求有利

县供销社把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和解除后顾之忧作为改革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关爱措施,职工体会到党和政府在关心他们,县社在帮助他们,广大职工对系统改革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为主线,围绕既定目标加强督查和整改,成为该社改革动力。县社党组坚持以实干、实绩论成败,不换思想就换人,对不干事、干不成事的责成走人,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实行重任、重奖。

县委、县政府对县供销社不放弃、不抛弃,非常重视和支持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这成为助推我们坚持改革的外部力量。县委、县政府先后六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供销社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支持为供销社改革创造的良好环境,鼓舞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士气。

到目前为止,全系统34家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共置换安置职工5218人。依法处置资产48处,处置收入10353.4万元,为职工补交社会保险费3230万元,补发职工工资生活费861.8多万元,发放职工安置补偿费6261.6万元,核销养老保险1171万元,依法消化债务2.72亿元,全系统净资产成倍增加。

同时,县社机关改革顺利,成立资产管理中心,机关人员分流得到了妥善安排,关系理顺了,供给有保障,机关同志工作有奔头,情绪稳定了,改制后企业抓发展也有劲头了。

                                                改革为发展注入活力、成效斐然

2009年全系统销售额18036万元,比06年、07年、08年分别增长71.4%、41.32%、17.3%;09年实现利润102万元,比06、07、08年分别增长46倍18倍和2倍;上缴财政一般性收入270万元,比06、07、08年分别增长77.63%、26.76%、10.2%;全系统所有者权益1526万元。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对原12家棉纺企业嫁接重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期完成了棉花加工企业升级改造规划,09年盘活存量资产2008万元,同时引时增量,拉动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分别在乌池、千岭、复兴、套口、汇口、程营等地新上6条400型棉花加工线。安徽宇顺种业、亿嘉仁棉业、皖农棉业、四海广进、金纺等社涉企业应运而生,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点。

全县“新网工程”建设网点1593个,比启动此项工程前增长了3倍,网络覆盖乡镇率达100%,覆盖村级率达80%。

恢复和重振农资经营,重组了农资经营股份制公司,时下有网点75个,正积极筹建配送中心,培育和发展经营网络。通过对基层社整合改造,在全县大集镇建有7个大型农村日用消费品超市,总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安排就业人员400多名,2009年零售总额7600万元,上交税收近百万元,08年县供销社改革被入选安庆市年鉴。07、08、09年连续得到县委、县政府和市社的表彰。通过改革、创新,供销社迎来了发展中的丽日阳春。

兴办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争取建集棉花收购、加工、仓储、质押、批发交易为一体的棉花储备物流大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大市场。成立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网点遍布全县22个乡镇,去年交易额220万元,准备筹建收购、分拣、初加工为一体的集散中心。县社控股组建了一个有占地面积达7700平方米C级烟花爆竹仓库、销售网点近1300个,2009年批发额超1600万元的供销烟花爆竹有限公司。

供销社先后领办了宏源黑瓜子、复兴天润棉花、五里丰源棉花种植、高岭惠民棉花种植、佐坝双赢养猪、陈汉罗汉山茶叶种植和下仓嘉湖水产养殖等七个专业合作社,社员406户,股金219.9万元,带动农户5131户。行业协会3个,各类综合服务社(店)300个。

新一届县供销社领导集体在张小平同志的带领下,正精诚团结,奋发进取,对宿松供销社事业充满信心。面对挑战,将以国发[2009]40号和省政府[2010]53号文件为契机,加强“新网工程”建设,围绕为三农服务主线,调结构,转方式,打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宿松城乡统筹这两张牌,继续推进改革,积极创新,以求全面发展。

                                                                                                                                                                                                                                  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来自《宿松古今纵览》博客,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全部回复1

994234378 发表于 2012-8-8 16:36

994234378 2#

2012-8-8 16:36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少尉2
:
78653105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339

帖子2010

积分407665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