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 文化无国界,发展靠未来——大家要共同珍惜黄梅戏遗产

[复制链接]

2013-6-13 08:47 44848 30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4 11:28

宿松布衣 11#

2012-10-24 11:28

草根艺人果然是吃草长大的!我从始至终的观点是黄梅戏源自黄梅,反对宿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你不要乱咬好吗?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4 13:49

踏遍青山 12#

2012-10-24 13:49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3 20:26
你不也只看了个标题和前面几行字吗?怎么能一连提六个问?《黄梅戏自采茶来》一文中的“采茶”是采茶戏, ...

布衣先生说得很对,我的回复有些浮躁,虚心接受了,向楼上网友表示歉意。我没有看过这篇文章,网上查证,孟老先生的文章开篇是这么说的: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安徽宿松县,同湖北黄梅田园接壤,山水相连,世代联姻,有盼地方仅只一街之隔。它在黄梅戏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 周贻白先生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一文中指出:“相传清代乾隆末叶(1776~1796),湖北黄梅一带,接连遭受水灾和旱灾,农民无以为生,相率外逃。一部份逃至安徽的宿松、太湖以及怀宁等地,其时用以谋食的方式,有打花鼓、扣连厢、唱道情等,其中亦有唱采茶调或民歌小曲者……流传既久,于是在安徽打下基础,进而成为~种二小或三小戏的演出。”这段话冠以“相传”二字,表明周先生对黄梅采茶戏的起源时间,尚有阙疑。接着他又指出:“湖北黄梅和安徽宿松,是鄂皖交界之处的两个县,即令黄梅不遭受灾荒,其采茶戏流传到安徽也是极为便利的。因为黄梅戏的瑟本唱调,也是打锣腔。当地或称之为二高腔。" 这个论点,不是没有依据的。后面的内容无法看到,应该是考证黄梅戏在宿松的发展情况。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4 17:04

宿松布衣 13#

2012-10-24 17:04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4 13:49
布衣先生说得很对,我的回复有些浮躁,虚心接受了,向楼上网友表示歉意。我没有看过这篇文章,网上查证, ...

二高腔是传至佐坝一带以后的叫法,前身就是黄梅高腔.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4 18:32

踏遍青山 14#

2012-10-24 18:32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4 17:04
二高腔是传至佐坝一带以后的叫法,前身就是黄梅高腔.

知识就是力量!谢谢布衣先生的提醒。黄梅高腔也许是受湖口高腔的影响吧?与湖口高腔应该也有姻缘关系。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4 18:43

宿松布衣 15#

2012-10-24 18:43

黄梅与湖口隔江相望,黄梅是否受其影响不敢说,但可以确定都是受青阳高腔影响.
放大镜 发表于 2012-10-27 21:15

放大镜 16#

2012-10-27 21:15

我想听听,廖理南的说法、、;也想听听一介农夫的说法、、、?就是你们为什么要争论不休
jianghu 发表于 2012-10-31 18:57

jianghu 17#

2012-10-31 18:57

再来赞一个。
迪玛芳 发表于 2012-11-6 22:47

迪玛芳 18#

2012-11-6 22:47

水平很高啊,值得学习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2-11-16 08:47

一介农夫 19#

2012-11-16 08:47

决不能把黄梅戏发源地在宿松这句话放入神圣国书大典上、否则会引发外人耻笑。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3-6-13 08:47

一缕阳光 20#

2013-6-13 08:47

本帖最后由 一缕阳光 于 2013-6-13 12:22 编辑

这篇帖子的观点我赞同,胸怀、视野都比较宽宏。建议站长拆下热点推荐“广告类”、“推销类”帖子,多推荐一些含金量高的帖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