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廖理南 于 2012-11-3 16:46 编辑
这篇文章在网上发布已过一年了,这里把它翻出来重新发布,想来仍有它的积极意义。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不少人忙钱、忙权、乐色、乐玩,而对读书学习却很少兴趣。
殊不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必须读书;一个地方要想兴旺,必须读书;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必须读书。
诚如潘传六同志所言:“无源之水,容易干涸;无根之木,难以成林。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根底的人,要想成就大事,是很困难的。”
每天挤点时间读书吧,我的乡亲、朋友。
文化之爱是国家之爱的理性支撑
——有感于中共宿松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潘传六先生阅读、关心、支持《宿松古今纵览》
2011年9月19日上午,中共宿松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潘传六先生在百忙中挤出时间,听笔者汇报了自己近年来搜集、整理县域历史、文化史料,编著《宿松古今纵览》的大体情况。听完汇报后,潘书记饶有兴趣地跟笔者讲,已面世的两本《宿松古今纵览》,他基本上翻读完了。从中了解到不少自己以前不知道的宿松如此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潘书记对叶尚志、袁仲安、方济仁、吴群弟等老同志不顾年事已高,仍为该书撰稿,表示崇敬;对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朱文根先生为该书题名、题辞表示感谢;对以张小青同志为首的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重视历史文化工作,表示钦佩;对宿松提出“文化立县”的决策,表示拥护;对编著者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潘书记还语重心长地指出,以后续编的《宿松古今纵览》,要在深度上挖掘,在广度上拓展,在精度上提高。谈了近一个小时后,潘书记找来他们单位余达前主任,当即吩咐:“为了响应县委、政府“文化立县”的战略号召,也为了表示对理南同志工作的支持、帮助,我们单位对《宿松古今纵览》1、2辑各买100册。除了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以后,外面客人来了,我们也可以送上一套这个书——宣传宿松嘛!”
当笔者把潘书记阅读、关心、支持《宿松古今纵览》的事情介绍给对家乡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们时,大家都为潘书记的开明、识理、务实而感佩。
大家晓得,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个县级的政法委书记是够忙的——更何况潘传六同志还兼任了公安局局长。但笔者了解到,潘书记纵使再忙,也总还是挤时间学政治、学理论、学时事,尤其是注重学习、了解所在的工作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近几年,公安机关用于警营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活动开支、奖励基金等累计达千万余元。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下,公安机关从上到下,自觉学习氛围特浓。不少干警自觉练书法、学摄影、学绘画,学业务、学文化。在此基础上,公安局顺势组织起写作、法律、计算机、球类等兴趣小组十多个,成员多达600余人。不仅如此,该局还经常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群众工作、社区警务、治安管理、公文写作、摄影讲座等系列培训和竞赛活动,以使一大批民警提高了兴趣,培养了技能,学到了本领。潘书记认为,无源之水,容易干涸;无根之木,难以成林。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根底的人,要想成就大事,是很困难的。呵,如此博大的胸襟,如此高深的学理,如此精到的思虑。怪不得,潘书记接任宿松公安局局长后的这几年,宿松全境范围内,打架斗抠的少了,坑瞒拐骗的少了,黑恶犯罪的少了。 是呵,文化之爱是国家之爱的理性支撑,家乡之爱是国家之爱的具体表现。一个爱家爱国的人,是会忠于职守、勤勉敬业、深谋远虑的;一个爱家爱国的人,是会顾大局、识大体、重道义的;一个爱家爱国的人,是会对任何有益于家乡建设、发展之事表现出无比热情并积极帮助的!
——感谢潘传六先生和所有关心、支持家乡历史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领导、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