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古今纵览》第2辑 目录
彩色页面 导 读
《宿松县行政区划图》呈现了本县2004、1992两个年段的行政区划情况。
叶尚志、朱文根、张小青、吴捍东、侯露、刘建辉、虞珍琼、汪登保等省、厅、县级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贺词、书信、题诗、绘画,对《宿松古今纵览》的性质、功用、价值作了充分的解析、肯定,他们的鼓励、鞭策,将会给编者作为激励自己更努力地搞好工作的动力。
《刘奇葆访台发表四字感言:“近、亲、勤、进”》概述了家乡骄子、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0年5月访台时的部分情况;《审正并题写书名的朱文根先生》介绍了省志办主任、党组书记朱文根的简历及其在省志办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著述;《中共宿松县委书记、县大人常委会主任张小青与本书编著者廖理南合影》简述了中共宿松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小青的籍贯、工作历程及其关心县域历史文化艺术工作的言行。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介绍了其建设发展和它的景区景点。《安徽省人民政府组成专家团亲赴宿松就“雷池”、“黄梅戏”进行专题调研》,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省政府专家团亲赴宿松就“雷池”、“黄梅戏”进行调研的基本情况。《黄梅戏活化石89岁老人杨国英谈黄梅戏》、物资行业协会、工商局、地方税务局,行政服务中心、人民防空办公室、规划建筑设计院、安徽宿松农村合作银行、神奇慧德、帅才昌武、实验中学、县示范学校马塘中学、柳坪教育、实验小学、文化馆、为民土地评估事务所、军休所、孚玉镇卫生院、自来水厂、气象局、柳坪乡邱山村、北浴乡罗汉山村、天天假期旅行社,各在自己的行业天地里,争奇斗艳、生辉焕彩!
《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赋》,表达了吴淑婷对该园的赞美歌咏。
方家特稿
试析先祖一首五言排律诗………………………………叶尚志103
关于宿松县国民党清乡大队活动情况的回忆…………袁仲安109
中国共产党宿松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宿松新闻网114
建 设 发 展
三载腾飞 跨越百年旅程 四个统一 扮靓工商英姿
——宿松县工商工作百年回眸…郭年中 余芝灵 孙骁勇117
阳光高效 务实利民
——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八年情况简述… 余又超、石贵友124
衰兴曾既往 扬帆正当时
——宿松供销工作回顾与展望………………… 张小平 130
突破重围闯新路 柳暗花明艳阳天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发展纪实……… 王会光136
灯火辉煌百业旺
——宿松电力发展纪实………………………… 王 炯140
山乡巨变
——八斗村扶贫工作回眸……………………… 廖理南148
神殿废墟上的圣火
——梁公村的变迁史…………………………… 李曙海151
邱山,罗汉尖下的人间天堂…………………………… 金旭明 155
2010年暨“十一五”期间宿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统计局 158
补白:思恩洞………………………………………… 罗汉山村 168
行 业 剪 影
从计划管理到市场调节
——县物资工作回顾……………………吴火明 徐少华 171
关于县城建筑发展的思考…………………………… 罗 浩 176
历史天空中的一颗星
——宿松县农机厂的回忆……………………… 查复元 180
钢花飞溅炉火红
——实验中学工作纪事………… 汪祥先 徐红佶 吴永前 188
传承红色教育 夯实发展基础
——柳坪中、小学教育九十年回顾………… …… 金旭明194
补白:古风·咏河西山………………………………… 李克强198
时 代 先 锋
流动党旗别样红
——记全国首个跨省流动党组织
宿松县驻常州党支部………………………………… 朱继美201
创业显本领 济困献爱心
——记宿松县驻东莞流动党支部书记朱正康
…………… ……………………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组织科203
补白:黄似周及其毕业证书…………………… 黄子强提供 206
金牌战士…………………………… 谢春平 廖君健 赵凌宇207
“烈女”洪招娣 一个非凡女子的经历……………… 逍遥津 210
补白:宿松在安徽省市县中区域位置图……………………… 廖理南提供216
公 仆 写 真
勤学善思强本领 丹心赤胆倾国税
——记县国税局局长吴春生先进事迹…… 国税局219
他打响了大水面开发第一枪
——记宿松县水产局局长虞慎国……………… 江鲲池224
情洒军休所
——县军休所夏效松所长先进事迹………… 县军休所 228
一个选派干部带给一个村的感动
——记安徽宿松县水产推广站站长唐吕平…… 夏 树 234
社 会 生 活
三年困难时期许岭地区民生状况
——给彭小聚 顾合贵同志的汇报信…………… 吴群弟243
血写文章 千秋痛史
——重温给彭小聚 顾合贵同志的汇报信……… 吴群弟254
宿松申报老贫县工作纪事………………………………吴经权258
且把世间沧桑事 幻作残霞当画看
——旧事三题…………………………………… 李克强276
家乡石磨……………………………………………… 吴垠康292
沉睡的石磙…………………………………………… 吴垠康295
感受地震……………………………………………… 廖理南298
岁 月 留 痕
革命先烈廖瑞荣轶事………………………………… 廖群芳301
高风亮节民景仰 赤胆忠心众称颂
——田有余在宿松工作纪事…………………… 陈 洁305
我亲历的宿松县委七任书记………………………………………廖理南313
小县城燃起“文革”火 众教师被困“集中营”………… 吴冬生318
红军祝正顺同志二三事……………………………………………石冠群325
补白:《理南文论》、《习作评点》、《县情研讨》掠影…… 廖理南328
名 人 雅 士
咸丰皇帝五次召见的宿松名吏段光清…………………石奎元331
补白:薄薄的一本书,深深的一片情……………………石松林333
曾国藩为石广均作传……………………………………石普水334
补白:诗赠《宿松古今纵览》…………………………… 何其三337
李白题诗警厨师…………………………………………石奎元338
遗墨常驻关真情
——黄鹤筹和他的书法艺术…………………… 董邦震339
清高淡泊 风范长存
——老红军黎光祖情系桑梓记事……………… 刘建辉342
爱心奖学育人才 种玉精神放光彩
——旅台邓璧先生返乡记
………………………………………………………… 刘建辉348
补白:炼石补天………………………………………… 彭广福350
文 化 长 廊
李白与宿松………………………………………………张振华353
解缙佳话宿松传…………………………………………廖理南359
宋末名宦兴宗公之忠节和与唐中丞张巡之渊源………石冠群363
一张五十年前的老照片…………………………………徐发桂367
宿松日报编辑部全体同志握别留念………………廖理南提供371
补白:宿松第一谱
——中华徐氏宗谱《宿松县卷》简介……………… 廖理南 372
文 物 古 迹
南国小长城白崖寨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 张振华375
陈氏夫人墓志小考…………………………………… 张振华379
试论宿松出土宋瓷精品的文物价………………………… 张振华 383
解析《重建御碑记》…………………………………… 张振华387
补白:题宿松古今纵览………………………………… 汪正德391
杜溪桥………………………………………………… 彭道纯392
文 学 艺 术
怀寄宿松老道兄最契………………………………… 王 铎395
杨馥初轶事…………………………………… 徐长吟 廖理南397
善于联对的徐长吟…………………………………… 廖理南399
石门才女以联觅佳偶………………………………… 石奎元402
补白: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对联………… 廖理南文/寒川石书405
佐坝戏班……………………………………………… 石普水406
宿松应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松兹文化丛书 …………………………… 廖理南414
断丝弦锣鼓…………………………………………… 陈 林417
读廖理南先生《宿松古今纵览》后…………………… 梅笑春420
汉字铭……………………………………周游国书 何庚明文423
补白:20~21世纪之交宿松部分县干留影………… 胡显武424
史 实 寻 踪
红二十七军成立地点考证…………………………… 何素光427
祖居地宿松 出生地大悟 生长地汉阳天津 官方档案黄陂
——也说黎总统身世之“谜”……………………黎承旺435
安徽宿松是黎元洪的近祖居地……………………… 黎在珣460
“雷水”毕竟只是水,不会飞天不倒流
——《清一统志》所记“雷水” “雷池” “三溪河”有误
………… ………………………………………………… 廖理南465
补白:“六真”……………………………廖理南文/陈小城书468
姓 氏 源 流
徽州访祖 南阳溯源………………………………… 叶尚志471
徐氏十一支族(13家)基本概况…………………… 徐芳田481
宿松高姓发展探源…………………………………… 高嗣照485
何氏与宿松…………………………………………… 何庚明489
宿松石姓……………………………………………… 石普水498
宿松石姓繁衍………………………………………… 石普水506
宿松郑氏族人变迁与分布…………………………… 郑英豪509
建 置 沿 革
宿松县名……………………………………………… 刘文彬515
隶属关系……………………………………………… 刘文彬516
历代行政区划………………………………………… 刘文彬519
全县村级区域调整结果表…………………………… 吴荣华533
道光八年(1828)版《宿松县志》县境全图… 刘文彬复制描绘539
道光八年(1828)版《宿松县志》县治全图… 刘文彬复制描绘540
一路走来一路歌——《宿松古今纵览》第2辑读后…… 吴淑婷541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整理,原载廖理南先生編著的《宿松古今纵览》,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