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 振兴黄梅戏事业之我见

[复制链接]

2012-11-3 18:56 30957 15

廖理南 发表于 2012-11-2 20:34 |阅读模式

廖理南 1#

2012-11-2 20:34



       下面粘贴的是本人2009年5月9日发在凤凰网中自己博客里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来,它仍然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安庆市委、市政府已把振兴黄梅戏事业作为文化强市的重要工作。这里,笔者结合当前正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谈谈对振兴黄梅戏事业的一己之见。               

一、抓好人才培养。把现有的黄梅戏艺术学校办成一所有规模、有特色、有档次的专业学校。该校可以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全市各中小学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办黄梅戏特长班)。只有从源头上抓好了人才的基础工程,才能为该项事业的稳定、扎实发展就打下牢固的根基。编写黄梅戏乡土教材,在全市中小学开设黄梅戏专业课。这不仅在面上普及了黄梅戏知识,而且还能为点上的黄梅戏学校培养合格的生源。适时地充实黄梅戏剧院的编剧、作曲、演员、导演,这既能解决黄梅戏学校的孩子就业问题,又能保证该项事业的各个环节协调运转,使投入得以能够产出。

二、加强基础建设。建立黄梅戏博物馆,馆中收藏起黄梅戏从发源到发展到成熟各个不同时期的剧本、道具、服装等,这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创造,而且它还能够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起皖鄂赣周边县区一流的具规模、上档次的剧院场舍。不仅能让演员们有一展身手的舞台,而且还能让他们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自食其力地解决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诸方面的问题,更能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

三、引进社会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参与支持黄梅戏工作。像上面讲到的办学、建博物馆、剧院之类的事,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可以投资参与股分、也可以独资经营;像宿松帝豪房地产公司那样,无偿地给宿松剧院提供十多间房子办公、演出,政府应当给予表彰。一句话,只要对黄梅戏事业的发展有利,尽可以引进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力所能及地出钱、出物、出谋、出智。让黄梅戏事业大家帮助支持,全社会关心关注,这更显示出黄梅戏故乡的特色。

四、搞好挖潜增效。全市各级黄梅戏剧团要想办法,变依赖输血为自身造血,比如,开办灵活多变的茶戏楼等演出形式,让普通百姓花不多的钱,喝喝茶,唱唱黄梅戏,消消闲。这样做,一方面,扩大了市场,让黄梅戏走近群众,融入生活;另一方面,也能给剧团增加收益。还比如说,可以成立诸如礼仪公司之类的能够服务社会、方便大众的实体。如此一来,既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又拓宽了工作层面,还加强了与社会的横向联系。

五、强化职业责任。对黄梅戏从业人员,要定时布置任务,分阶段提出要求,根据工作内容明确目标。据我了解,现在,仍有一部分演员几乎长年在家闲着。演员们要乐于奉献,舍得吃苦,主动找事做。要知道,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旧时,宿松马塘艺人方玉珍他们,在地位低下,无官方任何补助的情况下,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能自发组织民间戏班不间断演戏60余年,今天,与他们比,我们各方面条件都要好得多,我们没有理由不搞好自己的工作!

六、创作精品剧目。我们应当组织力量,编导出一批像《天仙配》、《女附马》这样唱得响、记得住的易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安庆这历史文化名城,用来创作剧目的题材太多啦!单就宿松来讲,,《三国演义》中作过18处记述的三国时骁勇善战的陈武可以写,1990年版《宿松县志》记载的勤政为民的首届县令张何丹可以写,《三言两拍》中占有专章的麻地坡炼铁的汪革可以写,红廿七军在白崖寨建军可以写,凉亭河阻击日寇的惨烈战斗可以写,夺取全国胜利,人民解放军十三、十四、十五军1949年4月21日从杨家墩渡江可以写;妈祖娘娘的传说,罗隐先生的故事,李白诗仙的圣迹,都可以写!

建国后,黄梅戏曾经有过“梅开三度”的光辉历史。今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十分关心文化艺术工作,重视黄梅戏的发展,我想作为黄梅戏发源地的人们,将更应当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振兴黄梅戏事业,让她在文化强市的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

说真话,吐真心,倾真情,干真事,求真理,做真人!

全部回复14

华叔 发表于 2012-11-2 21:13

华叔 2#

2012-11-2 21:13

有道理 支持
王五 发表于 2012-11-2 21:16

王五 3#

2012-11-2 21:16

廖主任说得好,早就该给我看看。
健康地 发表于 2012-11-2 21:26

健康地 4#

2012-11-2 21:26

侠客 发表于 2012-11-3 10:59

侠客 5#

2012-11-3 10:59

黄梅戏在宿松人人都知道。
丽丽 发表于 2012-11-3 12:56

丽丽 6#

2012-11-3 12:56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3 15:54

踏遍青山 7#

2012-11-3 15:54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2-11-3 19:14 编辑

      廖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得不错,质量较高,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他的爱乡之心。既指出了黄梅戏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衷心希望能得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要拿出象支持廖老师考证黄梅戏发源地那样的力度,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推出举措,促进我县黄梅戏事业的发展、繁荣。人才、剧目、资金、机制是当前困惑黄梅戏事业发展的四大难题,廖老师看得很准,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特别是强化职业责任这一点说得相当好。厚着脸皮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廖先生参考(敬请不要用马甲象对待我提出质疑那样骂“银”)。
    一、理念问题:思路决定出路。直接说加强领导有点俗,中国特色就是如此,做任何事没有领导的重视,将一事无成。首先领导要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创新思路,推出举措。这才是重中之重。
    二、人才问题:人才决定未来。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培养各类艺术人才,不仅仅是表演人才。靠本地培养,起点太低,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三、剧目问题:剧目决定形象。在目前编剧奇缺的情况下,重金向全国公开招标融宿松文化元素的剧本。一台戏可以救活一个剧种,一个剧目可以成就几个演员。(桐城的《六尺巷》就是向全国公开招标的剧目,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四、资金问题:资金问题决定发展。除廖老师提出的几点外,可建立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筹措社会资金。有钱帮一个钱场,无钱捧一个人场。
    五,机制问题:机制问题决定生死。这一点廖老师看得很准,要在舆论上的宣传动员和机制观念上的破旧立新,彻底打破60年一贯制的“大锅饭”的局面,建立新的竞争和激励运行机制。这一点是最难办到的。
   下里巴人,俗语俚言,难登大雅之堂,廖老师见多识广,如有冒犯,敬请海涵!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3 18:32

草根艺人 8#

2012-11-3 18:32

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黄梅县这一科学观点,宿松内行人都知道。
草根艺人 发表于 2012-11-3 18:35

草根艺人 9#

2012-11-3 18:35

我力挺楼上“踏遍青山”网友文章内容!我不喜欢一些人乱跟风,做人要的自已立场和是非标准。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3 18:56

踏遍青山 10#

2012-11-3 18:56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2-11-3 19:13 编辑

对廖老师关于黄梅戏探源文章提出质疑,尽管言辞过激,但没有超出文艺批评的范畴,就因为提出不同看法,而遭受了部分网友的排斥,甚至咒骂。学术争论不是全民活动,一般都是小众范围,换句话说,只有能看出作品问题的人,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因社会阅历不同,接触面不同,不是每一个人都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有所知,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出作品问题,分辨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我想廖老师说的“术业有专攻”,可能就是这意思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优秀版主
:
贵宾
:
ssxzblin@sina.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说真话,吐真心,倾真情,干真事,求真理,做真人!

主题124

帖子519

积分64719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