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县公安局文化强警工作记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也是一个单位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09年以来,宿松公安随着全国公安“三基”建设阶段性任务完成,实现了追赶跨越式发展目标后,面对队伍不断壮大,年轻民警不断加入,形势不断发展的实际,如何继续保持队伍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如何继续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摆在了县局党委面前的重大课题。
宿松县公安局党委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通过认真谋划,深入思考,审时度势,决定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塑造警魂的重要手段和凝聚警心的重要抓手,围绕树立核心价值观、促进民警规范养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等重大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管理新途径,新方法,走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推动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警营文化建设有序开展不断深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该局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坚信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也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9年7月,该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政委为副组长、党委其他领导和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警营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警营文化建设办公室,制定了《宿松县公安局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宿松县公安局警官艺术团和6个民警兴趣小组,对县局警营文化的组织保障、建设规划、经费保障、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把警营文化建设纳入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形成了由文化建设办公室牵头、各警种具体落实、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警营文化建设格局。把警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警官艺术团、民警兴趣小组活动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切实加以保证。
三年来,该局用于警营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活动经费、奖励基金多达200多万元。基层所队“小健身房、小阅览室、小食堂、小洗衣房、小浴室”“五小“工程建设”一应俱全。去年以来,该局又投资600万元,完成了一流的警体训练场、机关食堂建设,警营文化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先后组织文艺骨干赴四川、浙江、广东参观学习和省公安厅跟班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在近年公务员招录中,设置文化类职位,招录专业人才充实公安文化人才队伍。
积极将警营文化建设纳入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综合绩效考评,深入推动文化建设任务顺利实施。下发了《关于创建警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通知》,确定佐坝、二郎、破凉派出所和看守所、拘留所等5个基层单位为全局首批警营文化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做到典型引路,示范推进。通过系列措施有力,全局“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的理念引起共鸣,高度重视、强力推动警营文化建设已经全局上下齐抓一致行为。2011年,该局被省公安厅确定为首批“警营文化建设示范点”。
搭建平台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警营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各领风采
开展警营文化建设需要平台载体,需要全体人员广泛参与,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凝聚警心、提振士气。为此,县公安局通过公开征集、广泛论证、在线投票和座谈讨论,从全局民警提供的50余套方案中遴选提炼,将“忠诚、博学、创新、卓越”确定为宿松公安精神表述语,在全县公安机关开展了学习、弘扬和践行宿松公安精神活动,组织了演讲比赛、岗位比武、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大大提升了队伍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大激发了队伍斗志与活力。
县公安局民警高熙在全市公安精神演讲比赛中,荣获全市第一名好成绩,多名民警在全县“争先创优”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佳绩。连续四年举办春节警民联欢晚会,举办了庆党90年红歌会,由民警自编自导自演,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势弘扬公安主旋律、讴歌公安时代精神、唱响警民和谐。
《我的战友石成烈》、《和尚办护照》、《月照监楼》、《民警风采展示》等一大批反映民警工作和生活的优秀作品搬上了舞台,其中,《月照监楼》在市公安局文艺调演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与县电视台联手打造《警方天地》电视专栏节目,至今已播出70期,开通了互联网公安服务平台、宿松公安在线政务微博、治安播报短信系统,及时宣传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多角度普及法治教育,成为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主要阵地,《警方天地》专栏节目已成为我局的一个文化品牌。
县局警官艺术团和球类、摄影、书画、写作、法律、计算机等兴趣小组成员多达600余人,覆盖公安机关各警种部门,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引导和培养公安民警养成良好生活情趣,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和全县举办的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和围棋等各项文体赛事中,县公安局多次取得团体和个人项目的好成绩,队伍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辟“民警讲坛”,每年定期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群众工作、社区警务、治安管理、交通管理、驾管工作、现场勘查、情报信息、舆情监控、公文写作、摄影讲座等系列培训和竞赛活动,一批民警大展身手、竞显风流,开拓了队伍视野,活跃了大家思维。不断推进和完善局机关、基层所队文化长廊、荣誉陈列室、板报、画廊等基层警营文化园地建设,开展了“我为机关食堂献一菜”活动,多方营造浓厚有警营文化氛围。
文化凝警心,文化育警魂,警营文化建设激发队伍源动力提升整体战斗力
3年多警营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公安民警产生的巨大感染力,全县公安队伍继续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持续提升,队伍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阔步前行、强劲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公安文化全方位的传播,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公安、认识公安,树立了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良好形象,进一步和谐了警民关系。
2004年以来,全县公安队伍中无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发生,所发群体性事件一一得到妥善处置,刑事案件发案保持平稳,刑事案件破案数、刑事拘留数、移送起诉数和网上追逃数逐年提升,八类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逐年增强。
通过顽强拼搏,宿松公安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影响力持续提升。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科技强警”示范建设荣获省优,年度绩效综合考评在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八县(市)第一,执法质量连续六年评为优秀等次。公安“三基”工程建设、“三项建设”、农村技防建设、情报、网安、监管、禁毒、国保、警营文化等工作分别在省公安厅有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基层民警首创的“涉骗高危人群数据库”、“虚拟情报信息平台”、“颜色管控追踪法”分获省公安厅“首届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二、三等奖,无房所队建设、群体事件处置三法、公安网上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工作被省公安厅评为“三基”“三项”建设优秀工作项目。
基层所队不断向正规化、规范化迈进,刑事科学技术室评定为一级示范;刑警大队、国保大队、孚玉责任区刑警队、交警大队事故处理岗、车管所、洲头、二郎派出所评定为一等级;出入境大队荣获“出入境管理部门省级文明窗口”;县看守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监管战线苦练基本功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深挖犯罪优秀监所”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监所。
2011年“清网”行动中,县公安局成绩荣获全市第一,情报、经侦、看守所分别荣获“全国情报、经侦、公安监管部门“清网行动”先进单位。涌现出了“全省十佳人民满意交通民警”唐慧生、全省“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选人许为民、全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孙长江、缉毒勇士何世武、群众贴心人“片儿警”张超、警营“多面手”高熙、警营“摄影家”石贵明、宣传工作能手余炳华、“孺子牛”辅警孙春旺、规范化建设“排头兵”看守所等一批先进典型。
实践充分证明,切实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完全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与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一脉相承,不仅是推动公安工作跨越发展、提升公安队伍形象、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动力源泉,也是公安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我们将继续深化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宿松公安工作实现新跨越,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服务发展做出新贡献!(刘柳斌)宿松新世纪论坛
|
|